美术知识:简说中国山水画中的“虚白”
狼牙山的弥天大雾,使犬牙交错的山峰时隐时现;峨眉山的云海将金顶拦腰截断……激情所至,将这些景观在速写本上作了储存记忆,自然界中的气象万千与中国画传统的完美程式,使我领悟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震憾力,顺理成章地把自然界中云雾和中国画的“空白”联系起来思考,颇有收获。
中国画以其独特的形式,代表着中国人的宇宙意识,林立于世界,这种形式的载体原来是一张白纸,白纸成了画家的舞台,白纸成了画家的阵地,“白纸对青天”信笔涂抹,任意挥洒,宇宙万物都可以在笔下出现,或千岩竞秀,或青山秀水,或华岳三峰,或黄河九曲……乘兴挥豪,精心“剩”白,这个“剩”却有无穷的妙理,西洋画讲空间,不讲“空白”,而中国画恰在这“空白”中大做文章,“空白”成了创造意境的重要手段,“空白”成了中国作品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此处无声胜有声”,“于无声处听惊雷”,这都是对“空白”的一种升华。
虚就是“虚空”,也就是“空白”,实就是物象。也就是黑,就是线条,从美学的角度而言,虚实布施称之为“计白当黑”,中国人在中国画领域里将宇宙万物归纳为黑色,从认识到理解到观念将黑色提炼为有组合形式构成的一种线,或聚或散,或粗或细、变化多端,线的伸与缩又形成了墨团和点,这些线、点、墨团平面的布局在白纸上,形成物象、情趣、节奏、意境,石涛说过:“笔之于皴也,开生面也,”无限容量的“空白”,任意挥洒的线条构成了山水画中本质的技艺功能。
“空白”是山水画中构成形式美最重要的手段,它既能使画面有起承转合、婉转回返的效应,又能使画面的物象互相呼应,形成了线的整体对比,因而产生了强烈的节奏感,清代华琳说过:“于通幅之留空白处尤当审慎。有势当阔者,窄狭之则气促而拘;有势当窄挟者,宽阔之则气懈而散。务使通体之空白毋迫促,毋散漫,毋零星。毋过寂寥,毋重复排牙,则通体之空白亦通体之龙脉矣。”
黄宾虹说得很精辟:“作画如下棋,需善于做活眼,活眼多棋即取胜。所谓活眼,即画中之灵也。”“空白”在画中出现,才使中国画具有了超凡脱俗的深邃意境,形成了艺术的感染力。中国画的“空白”为有形万物再现提供了美好的前景,有待后人永不停息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