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是否传达了内容本身?成本是否能够完成想法?设计是否可以量化生产?手工的意义是否值得?这些设计师脑海中的问号,也在时刻考量着工学在设计中的作用。北京印刷学院设计学院教授韩济平就曾纠结于书脊上的一个小钉子:“书脊上的钉子大都是平直的,但我想用那种有凸起弯曲的钉子,去了一家擅长印刷期刊的工厂,没想到人家却说实现不了,因为要投资上百万元,重新引进一套流水线设备。”设计理念与标准化生产的冲突显而易见。 工学之于设计的意义,也许就在这里。 设计师大都会遇到设计构思难以实现的困惑或克服不了的难点。
对出版人、印制方来说,为实现品质控制,选用得当的材料工艺,达到符合设计要求的印装,也都不容忽视。关于这些问题,正在北京雅昌艺术馆展出的“艺术×工学=设计2——2012中国当代书籍设计艺术展”试图做出解答。 有人说,iPhone用材料设计、界面设计、版面设计完成了对消费者“苹果控”的设计,创造了全新的市场艺术,推行的就是这个理念。在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吕敬人看来,“艺术×工学=设计2”这一“新设计论”是书籍形态的外在观赏美和内在阅读美相结合的概念,使设计达到其原艺术构想定位的平方值、立方值乃至多次方值的增值设计结果。就像一位建筑师调动一切合理的数据与建造手段,为人们创造舒适的居住空间,而书籍设计师要为读者提供诗意阅读的信息传递空间。
具有感染力的书籍形态一定要涵盖视、触、听、嗅、味之五感的一切有效因素,从而提升原有文本信息的增值效应。 艺术×工学,一方面要求设计师拥有严谨的工学修养,另一方面说明利用计算精准、制作精良的工学支持可以对设计产生影响,启发、拓展设计师的思路,从而实现设计的二次方,并且无限延伸。此次展览展出的国内著名书籍设计师的作品以及经由中国传统手工艺打造的书籍,就将部分书籍设计师的创意通过工艺物化的配合,使设计的价值得以提升的实例展现给观众,其中没有主角与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