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格尔,J.-A.-D.-查字典美术网
搜索21
查字典美术网> 美术学习 > 艺术大师 > 安格尔,J.-A.-D.

安格尔,J.-A.-D.

查字典美术网 2017-02-17

“古典”(classic,classism)一词,含有传统的、典范的意涵,通常是指来源于古代希腊、罗马艺术美的价值或风格。最早用于文学,十七世纪以后才运用在美术上,当时的学院普遍认为古代希腊罗马的艺术已经为未来立下典范,如文艺复兴也是受到古艺术的启发,才从中世纪的不成熟走向艺术的鼎盛。所以,“古典主义”或“新古典主义”都是指受到古希腊、罗马文学、美术、建筑等艺术影响的思潮和美的风格,其特征在追求完美与永恒的价值,强调理性、秩序、明晰,形式上偏好结构的单纯、平衡与比例的整体和谐;精神上则崇尚尊严、高贵、平和等内敛性质。

法国十八世纪兴起的“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sm﹞绘画精神,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普桑在巴洛克潮流环绕下所坚持的古典风格。而大卫(J. L. David, 1748~1825)则是法国大革命时代到拿破仑失势之间的新古典主义领袖,他的弟子安格尔,则被视为新古典主义的最后一位领导人。

安格尔,1780年出生于法国西南部的小城蒙特班,有6位弟妹,生长在一个艺术家庭。父亲是一位装饰画家、雕刻家兼纤细画家,并且热爱音乐,从小就教安格尔学习色彩、线描技术以及小提琴演奏。

11岁那一年,安格尔到大城市土鲁斯的皇家美术学院就读,他在这里认识到拉斐尔的伟大之处,终其一生对拉斐尔倾倒不已。

1797年很幸运的进入大卫的私人画室学习,1801年以《亚迦曼侬的使者》(Ambassadors of Agamemnon)赢得了罗马奖首奖,获得前往意大利留学4年的机会,但因政府经费的短缺,直到1806年安格尔才动身前往罗马。在这6年间,安格尔是以肖像画来养活自己的。

安格尔在意大利呆了18年,除了研究与学习古代大师的作品,也做了许多创作与接受订单。在4年的公费留学生活结束后,安格尔依靠铅笔为观光的贵族描绘纪念性肖像画谋生,但他似乎非常厌恶这项工作,曾经发牢骚抱怨:“和素描有关的事物都令我作呕”。可是,后来他断言:“只有素描才是绘画的精随。”对于安格尔的素描,后世给予极高的评价,线条干净俐落是安格尔素描的重要特点。

早在安格尔前往罗马的途中,就送交了数幅肖像画至巴黎沙龙展,但未获得好评,而滞留在意大利的18年里,他得到的评价依然如此,直到1824年,《路易十三的宣示》(Il voto di Luigi XIII,1824)这件作品才受到肯定,这次意想不到的胜利,使安格尔重新振作起来,他光荣的回到巴黎,并于1825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同一年他所开设的画室,成为巴黎最具影响力的私人美术教育机构。到了1829年,他被选为巴黎美术学院教授,1833年成为副校长,1834年被认命为校长。

《路易˙伯坦》(Louis - François Bertin)这幅画于1833年首次在沙龙中公开展出,人们对这件作品写实的描绘甚为惊叹。安格尔在初期阶段的习作素描,画有各式各样的姿势,希望找出最能表现模特儿的内在精神的姿态来完成此画。据说,作品的最终构图是画家从伯坦的一个偶然姿态中找到的灵感。

画中带着威权气势的人物,是路易˙法兰索瓦˙伯坦,是具自由主义色彩的王政派《论争新闻》的富豪出版商。此作品可视为揭开自由资本主义序幕的象征。

这幅画构图成金字塔,简单严谨,人物的姿态稳重大方,表现出伯坦自信满满的神态。脸部是经过细腻详细的观察才画出来的,犀利的目光,嘴角的皱纹、略显蓬乱的头发,使他那自信的神情更加突出,而放在膝盖上的双手,也是表现人物精神特征的重要部分。

从此画也可以看出安格尔在棕褐色色调上所下的功夫。在棕褐色色调的衬托下,衬衫的白色、头发的银灰色、面容的色调以及背景上有光亮的那一部分暖色调,都更加抢眼而引人注意。

返回巴黎的安格尔,虽然在美术成就方面获得注目,教学生涯也相当绚烂,但对其作品的争议却从未停止,他的人物画是艺坛的话题、争论的焦点。安格尔是一位敏感的人,对于外界的评断他感到灰心,于是与艺术评论界的关系交恶。1834年的作品《圣桑霍里安的殉教》(Martyrdom of St. Symphorien)让冲突与矛盾达到顶点,使安格尔在1835年坚决出任罗马的法兰西美术学院院长的职务,以消极的态度离开巴黎,再次前往罗马。

安格尔相当重视自己眼睛所见的对象,仔细观察对象的相貌特征、服饰,细部仿佛是近距离般的凝视所得。他细腻刻画,将型态与色彩保持鲜明,但明亮的色彩使画面丧失景深,整体趋于平面化,这是他遭受批评的原因之一。

而最受争议的则是安格尔表现人体的手法,他为了追求画面上的美感而舍弃传统解剖学的精准度。虽然在初期他总是看着模特儿作画,但他不断的重画素描,将模特儿的形体修改成几何形状,然后以曲线来描绘轮廓,然而却不符合正常人体解剖结构。

安格尔为造形美感而牺牲正确的人体结构,异国风情的土耳其《大宫女》即为一例。

1835年,安格尔第二次前往罗马,与第一次不同的是,这一次是以教育家的身分停留在罗马,他创作了一系列肖像素描和油画,奠定了晚年的美术风格。同时,他在任职期间,创设了考古学课程,以及指导学生描绘拉斐尔等古代大师的作品。安格尔喜欢霍尔班,他认为:“霍尔班所画的肖像,无论从面容还是从素描来看,都在其他人之上。”他还指出:“只有拉斐尔的肖像画超过了他。”

1841年,任职期满后,61岁的安格尔返回巴黎,此时他已经不再是当时饱受攻击的焦点。他描绘许多当时女性的肖像画之外,也接受政府订单,继续创作多幅巨作。他的成就深受政界推崇,最高荣誉为1851年被选为美术学院总长,获得国家终身俸。1862年以82岁高龄被任命为第二帝国的上议院议员。

安格尔的许多女性肖像画大多创作于1845年到1859年间,作品中的女性在衣着上往往充满着丝绸般的闪亮质感,身上的珠宝装饰则精细刻画,贵气逼人。画中人物在脸部与表情上,时常出现安格尔肖像作品中所特有的平静感。

《阿尔贝特˙德˙布洛葛莉公主》(Princess Albert de Broglie)这件作品制作于1850年,公主双手按住沙发椅,一只手叠在上面而优雅的靠近胸部,脸部露出些许忧郁的神情,眼睛眺望着前方。她身穿天蓝色礼服,双手带着珠宝,沙发上放着白色手套以及白色锈边围巾、折扇等。胸前带着附有家徽的项链,左后上方的阴影处悬挂着家徽。安格尔将人物的皮肤和各种物件的质感处理得维妙维肖,而且不留笔触,人物造型丰满圆润,线条柔美流畅,表现出公主的端庄美感。

仔细观察会发现,安格尔为了让构图达到平衡、对称,而将公主的左肩膀不自然的向前弯曲。

在19世纪法国绘画史,经常将安格尔拿来和德拉克洛瓦两人做比较。安格尔是古典主义的画家,德拉克洛瓦则是浪漫主义的画家。他们之间发生多次辩论,浪漫主义强调色彩的运用,古典主义则强调轮廓的完整和构图的严谨。令人想起十七世纪时法国也出现过的鲁本斯派的巴洛克风格和普桑派的古典风格之争。

安格尔强调线条甚于色彩,他的画表现出多种风格且具多种影响力。肖像画、裸体画、历史画、宗教画等题材多数取材自古典主义,除此之外,他也描绘一般视为浪漫主义风格的题材,如:但丁的作品、伤感的历史轶闻、以异国中东为主题的风俗画。

安格尔的画风线条工整,轮廓确切,色彩明晰,构图严谨,擅长在平光下表现人体的微妙色调和形体的变化。更难得的是,在技巧之外,他还能深入洞悉人物的内心,将人物性格、心理状态、情感如实的掌握,使观画者仿佛对画中人也有真切的认识和深刻理解。

在创作构思方面,安格尔会收集确切的历史或文学资料,并按照实物进行习作,然后找出适合呈现该主题的风格。他大多数的人体素描习作都与所画的油画创作有关。不管是人体局部素描还是完成稿,都是安格尔作画的一个必须的过程,他曾经为了一幅创作画了300张以上的素描。安格尔这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是我们必须学习的。

尽管人们对安格尔有许多批评,但是这位不知疲倦的艺术家仍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直到1867年1月14日,他患肺炎去世。安格尔一生致力于追求古典形式的完美,或许因为长期居住意大利,倾心于古典形式,革命的骚乱和浪漫主义的激情没有对他造成什么冲击。他恬静优雅,纯净而精致的风格,在艺术史上成为坚持古典理想美的又一个重要典范。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美术视频

与"安格尔,J.-A.-D."相关的文章

热门艺术大师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