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山镇地处江淮流域,是苏皖交界之地。过去民间习俗受吴楚文化影响,民间盛行木刻、剪纸、灶头画、中堂画、刺绣等,因此民间艺人比较多。1976年,该镇文化站组织成立了一个民间美术爱好者小组,把它作为一支群众文艺队伍经常开展活动,让大家在一起交流经验、切磋技艺、展示作品,之后这支民间美术队伍不断扩大。1985年5月5日,文化站首次举办民间美术创作培训班,并在此基础上率先成立了全市第一家农民画协会,聘请原江苏省书画协会秘书长田原先生任名誉会长,市美协主席黄丕谟先生任顾问。同年9月在六合县城举办了第一次画展,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华君武参观了画展,中顾委委员江渭清亲临画展并题词祝贺。1986年2月,六合农民画走进省级艺术殿堂,在江苏省美术馆成功举办六合农民画展,众多省市领导和专家们参加了画展开幕式。 由于六合农民画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参与人数众多,又成立了组织机构,有阵地有活动有精品,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国内已经有一定的影响,1988年2月六合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六合农民画进入了一个发展高峰。1988年1月,六合农民画应邀赴美国圣路易斯市展出。1989年应邀赴北京怀柔县“国际卫生组织亚太地区农村工作研讨会”展出。1989年10月应邀赴日本名古屋市展出。在1991年1月全省第二届农民画展览中,六合农民画有11幅作品分别获得
二、三等奖。1991年11月,有40多幅作品被选送到北京音乐厅画廊,参加由文化部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作品邀请展。1993年2月16日王林山先生个人农民画展在江苏省美术馆成功展出。1995年,有6幅作品分获江苏省首届农民画大赛三等奖和入选奖。1995年底,爱德基金会选用14幅六合农民画收入1996年的挂历,作为赠送外国友人的贵重礼品。王林山的《奶奶与孙子》被小学德育教课书用作封面,张国良的《再洗一回》被“中国农村巾帼书画展”收藏,并被赠送给世界妇女大会永久珍藏。1996年春节,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农民画优秀作品展”中,6幅作品获优秀奖。 国内的人民日报、新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文化报、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江苏电视台、南京日报、中国民间绘画选萃、中国美术史、江苏画刊以及美国的圣路易斯邮报、香港文汇报、日本的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单位和美术出版单位,分别从不同角度刊登、介绍六合农民画。江苏电视台的“乡间彩虹”为六合农民画制作了专题节目,南京电视台曾数度为六合农民画精心制作专题片。尤其是专题片《春到田头荠菜花》在江苏电视台播放(1988年5月11日)后引起很大反响。名古屋三家电视台、五家报刊、杂志对画展作了报导。日本的《国际交流》杂志选用了一幅农民画作为该杂志的封面,并为本次画展专门出版了两千册《中国南京农民画》专集,南京市和名古屋市市长都为专集写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