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弗在中国”?基弗不在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前天推出一个国际大展,展品的创作者安塞姆·基弗并未随展览来华。
这位71岁的艺术家,这些天在中国的艺术圈“刷屏”了。此番是这位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在中国的首次个展,但基弗本人在展前两天却出面“叫停”,而深陷争议漩涡的央美还是如期推出了这次展览。相比于那些“堂堂正正”的展览,这一次展览虽说不违法,也不违规,但还是有些许“囧”的味道。
基弗本人叫停中国首展
“基弗在中国”大展,从启动到最终实现,历经大半年时间。其间,合作机构数度易主,就连展览首站的地点也变戏法般地从深圳移师北京。尽管“剧本”频频调整,实在令各方头疼,但出于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与大师面对面的机会,国内艺术界对展览的热情还是不降反升。
当展览的时间地点终于敲定,大家伙儿翘首期盼的当口,又一则不啻“神反转”的剧情上演了。安塞姆·基弗在距离展览开幕不到两天的晚间,向“基弗在中国”主办方开炮,要求取消这个未经过他本人同意的个展。基弗在声明中称,自己此前并没有就这场名为“基弗在中国”的展览被征求意见,并且对“没有参与或获得他同意”的展览表示“非常失望”。他说自己积极参与所有关于他的大型国际展览,而唯独在中国的首场展览却将他排除在外,这让他深感沮丧。
尽管如此,中央美院还是坚持展览照常举行。“只要德国主办方认为在法律、程序上没有问题,我们就觉得还是可以做。”央美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在展前一天如此回应。不过,围绕这一事件产生的有关“道德与法理”的争议,还是让主办方采取了低调处理的方式。开幕式现场,不仅基弗没有像此前有人预测的那样突然降临,就连联合策展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央美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也未露面。
60元门票依然临时限流
基弗在中国的影响力,从展览开幕前两小时就排起的长队可窥一斑。展览将持续到2017年1月8日,门票是60元一张。出于场内容量考虑,美术馆门口的工作人员一再劝退持续要求进场的人们。“实在太火了,热度直逼当年博伊斯的作品在这里展出。”场外一位艺术爱好者介绍说,3年前他在同样的位置排队参观过德国最有影响力的前卫艺术家博伊斯的展,“当年的门票比现在要便宜近一半。”颇有意思的是,基弗曾经师从博伊斯。
此次展览是安塞姆·基弗艺术创作在中国的首次大型展览,展品包括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基弗创作的绘画、雕塑、装置、摄影作品,共80余件。展品来源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基弗作品的最大私人藏家,另一部分是德国路德维希科布伦茨博物馆。
“非常感谢德国主办方花了很多资金,可以说我们央美美术馆捡了个漏儿。”王璜生说,他于1996年在德国柏林汉堡火车站美术馆第一次见到安塞姆·基弗的原作。他觉得,基弗的作品像极了凝固的沉重历史,“他不惜以近乎极端的做法,去唤醒、刺痛民族集体记忆的神经。”而这一切与基弗的成长经历不无关系。基弗出生于“二战”结束的那一年,在战争之后的废墟旁度过了童年。走上艺术道路后,他以一种标志性的艺术语言,探讨战争和创伤。
王璜生透露,无论是他本人,还是央美的范迪安院长,都是从十年前就开始努力促成这个展览,但由于资金等原因,始终未成。此次正好赶上德国方面有一批获得途径正当、质量上乘的基弗作品有意来中国,双方一拍即合,“我们在学术策划上也付出了足够的努力。”
国际借展应细化运营机制
尽管遭遇波折,幸运的是,中国参观者终于能近距离一睹基弗作品真容。不过,此事件也隐含着公众的一丝疑惑:举办一场展览,到底谁说了算?
一方面,如果是艺术家说了算,那么央美此举就有“霸王硬上弓”之嫌。对此,有法律界人士出面力挺央美的做法,认为不论是中国还是德国法律,都支持展品所有者享有展览权,也就是说,作为展品创作者的基弗,并不能干预已经易手的作品参与展览的权利。
另一方面,如果办展过程中丝毫不采纳在世作者的意见,是否妥当?豆瓣网友在名为《评基弗展览事件:央美,你错了!》的网帖里发声:从著作权角度来说,央美并没有犯法,但若从博物馆运营的角度看,它违背了博物馆伦理,算是重大错误。在作者看来,国际通行惯例是,美术馆或博物馆要做在世艺术家的个展,是要和艺术家一起协作的。作者据此认为,此次事件有损中央美院在国际上已树起的正面形象。
对于各种声音,艺术圈内不少人认为,既然不牵涉违法,就不该“道德绑架”。艺术公号“艺姝笔记”的作者郑姝认为,问题并没有那么复杂。“央美在声明中一再强调这个展是合法的……并没有人声称展览违法,别人指责的是你不按规矩办事儿。”在她看来,基弗的代理画廊白立方和高古轩,在业界都是享有很高权威的机构,它们或许也有意将基弗推向中国市场,但应以自己乐意的方式,而不是任由他人代劳。
在郑姝看来,随着艺术市场兴起,今后必然有越来越多国际大腕儿步入中国,“此次事件算是给国内文博机构提了一个醒,那就是在国际借展过程中,要更注重策展团队的专业性,应由专业策展团队按照通行规范去细化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