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文化流动的前瞻视野和应对策略-查字典美术网
搜索21
查字典美术网> 美术视点 > 面对全球文化流动的前瞻视野和应对策略

面对全球文化流动的前瞻视野和应对策略

查字典美术网 2016-12-03

王京生先生的专著《文化是流动的》展现了面对全球文化流动的前瞻视野,提出了对当代城市文化发展有指导意义的应对策略,我认为应该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新的形势,包括上海自贸区建设等重大举措,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对策设计。受王京生启发,结合我牵头的2013年国家社科重大课题“增强我国整体文化实力和竞争力”研究以及上海的多项重要决策研究,我谈三点体会:

一、从全球文化贸易看文化流动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它所提供的重大历史性机遇之一,就是改革不适应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协同创新的新机制,打造中国文化产业对外开放的升级版,加快融入全球文化市场的步伐。

环顾太平洋澎湃的波涛,贸易自由化趋势下的国际文化市场正面临着进一步开放的巨大压力,文化用品和文化服务的流动性正在进一步加快。鉴于WTO框架内各国对于国际文化贸易难以达成共识,而发展国际文化贸易的巨大利益,则推动着双边、区域和诸边贸易协定蓬勃发展。美国利用双边贸易协定推动全球文化贸易自由化,已经生效的20个协定均取得了重要进展。美国倡导的TISA、TPP、TTIP推行高标准的国际贸易新体制将促进国际文化市场进一步开放。此外,美国还试图通过电信服务、电子商务谈判不断突破文化贸易壁垒。而中国于2013年9月30日正式宣布参加服务贸易协定(TISA)谈判,标志着中国对参与更高水平的服务贸易和全球贸易体系采取积极的态度。

位于大江和大海交汇处的上海自贸区建设,代表了中国正在积极应对全球贸易开放体系。它提供的重要机遇之一,是以负面清单和准入前同等国民待遇等为突破口,创新投资管理制度,创新贸易监管制度,创新金融制度,创新综合监管制度,包括对境外投资开办企业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管理方式,通过营造跨境投资便利化制度,在自贸区集聚跨国公司,搭建包括金融、法律等一系列制度的境外投资管理平台,打造国内企业包括文化产业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基地。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上海自贸区建设对创新中国文化投资管理制度,让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中国的文化投资打开方便之门。从目前公布的规定看,自贸区采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鼓励科技含量高、创意含量高、国际化程度高的数字出版、新媒体、动漫游戏、创意设计、影视制作、先进文化装备制造等新兴文化业态和企业,让更多社会资源和文化财富获得充分涌流,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中国文化企业的投资便利化通道。自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上海自贸区以来,新入驻和洽谈入驻位于自贸区内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的企业数量迅速增加,到2013年底,入驻企业的注册资本超过100多亿元。这说明各行业的许多有识之士和企业具有参与文化产业发展和国际文化贸易的积极性和敏锐眼光,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从文化科技创新看文化流通性

在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从电气、电影、无线电到电脑和互联网技术,都深刻改变了人类文化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加快了文化要素的流通和重组。今天,城市文化流动的大潮流又一次沐浴在科技太阳升起的灿烂霞光中,哪一座城市能够及时抓住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机遇,它就有可能在吸引更多的全球文化要素集聚,释放出更澎湃的城市文化活力。

2012年2月,美国物理学家马克·P·米尔斯、工程与应用专家朱勒M·奥迪诺在《华尔街日报》发表《科技变革将引领新的经济繁荣》的文章,指出1912年前后出现的新技术——电气化、电话、汽车、不锈钢和无线电深刻地改变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而在整整100年后的2012年,三场宏伟的技术变革即大数据、智能制造、移动网络革命,与六大技术进展即信息和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视听技术、新材料技术、节能环保技术,将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更加深刻的变革,给文化领域的感知方式、创造方式、传输方式、消费方式带来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涌现出数字出版、3D电影、电脑仿真、数字游戏、人机互动、网络音乐、视频分享等一系列新型文化艺术生产方式和表现样式,也促成文化产业链、文化资源供应链和文化服务品牌链的重组,让各种文化要素的流通跨入新历史时代。

最近,巴克莱银行等的多份研究报告指出:以YOUTUBE为代表的网络视频巨头正在引领一轮视听产业的发展势头。2010年YOUTUBE每月的视频观看次数为620亿人次,2011年为860亿,2012年为980亿,2013年竟然高达1300亿,体现了一种指数级的增长,更代表了互联互通、智慧服务时代“人人可以提供视频,人人可以分享视频”的新服务和消费模式。曾几何时,Google在2006年投入16.5亿美元收购了当时成立仅仅一年的YOUTUBE,而现在YOUTUBE的年营业收入为36亿美元,其估价在156亿美元至213亿美元之间,并且将以此为平台,联通更多的个人和机构,向更加广阔的全球视频服务领域拓展。

国际潮流,汹涌澎湃,优胜劣汰,势不可挡。这些快速推动的文化科技变革启发了我们:要密切关注文化与科技、金融相融合的新进展,对新兴业态的跨越式增长保持敏锐的注意力,并且把握住我们的投资和发展机遇,在汇聚全球文化科技和金融资源,促进流动和整合的基础上,建立中国文化竞争力的新优势。

三、从文化多样包容看文化创新力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海世博园发布了联合国第一份关于文化的世界报告,呼吁:“各国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在促进文化多样性上投入更多的人力与财力。这样的投资又会换来哪些回报?答案就是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以‘多样性统一’为基础的和平。”

从全球范围看,文化建设主体多元化是激发城市文化创新活力的社会基础。人类文化的生命力就在于创造,文化成果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创新,这是突破前人的水平而贡献新理念、内容、产品、形式的综合能力。这种创造能力只有在文化建设主体多元化、开放流动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而一座世界级城市要培育多元文化主体,必须有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包容性的社会生态。中国是全球文化多样性的支持者和推动者,中国人民对自身和世界的理解力、想象力和策划力,对全球多样文化的包容和吸纳,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跨越,那就是从“文明古国”走向“同一世界”,从“东亚之光”走向“蓝色星球”,从“东方明珠”走向“世界中国”!

如果深入探究一下,一个大城市推动文化建设主体多元化,其实有多层次的构造和合理路径。它需要来自本土、外地和国际的各类文化主体,需要来自科技、艺术、金融、工业、贸易、媒体、文博等各个领域的资源和人才,也包含着各类文化企业、社团、基金会、私人机构的配比,这是一个有趣的城市多元化文化建设主体焕发活力的“密码图”。

根据伦敦、纽约等城市有关研究,一个国际化大城市文化企业与文化社团及民办非企组织等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数量结构,一般为10∶1,也就是文化社团及民办非企约占企业数量的10%,文化企业与公共文化类基金会的数量比例一般为100∶1。这就犹如一座茂密的热带雨林,不但有巨大的乔木,而且有丰富的灌木林和花朵草坪,还要吸引飞禽走兽、招蜂惹蝶,才能形成一种相互依托的文化生态结构。

在这方面,中国的城市还必须面对和解决许多新的问题。以上海为例,作为全球公认的世界城市,2012年上海文化产业的法人企业超过1.43万家,发展势头非常良好,而文化类社团为594家,特别是公共类文化基金会,作为从事文化类资金筹集和运作的服务机构,仅为12家,这三类机构的比例不够科学,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上海文化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发展。在中国的大中城市中,上海是国际化程度最高、文化建设多元主体最丰富的城市之一,尚且有这样的差距,那么其他城市在文化主体多元化建设方面就存在更大的空间了。

这反过来说明:中国城市在焕发整体文化创造活力方面,还大有增长的空间,在推动文化财富不竭涌流的机制改革方面,还有巨大的潜力可以释放。眺望东方蓝色的海平面,我们对中国文化包容更加多元的建设主体、释放更加澎湃的创造活力,充满了自信!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美术视频

与"面对全球文化流动的前瞻视野和应对策略"相关的文章

热门美术视点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