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需要真诚,不需要权谋!-查字典美术网
搜索21
查字典美术网> 美术视点 > 艺术需要真诚,不需要权谋!

艺术需要真诚,不需要权谋!

查字典美术网 2016-12-06

《庄子·渔父》中有言:“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对于美好的事物,人们只有真诚地付诸于实践,才有可能真正获得,所谓“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是也。尤其是对艺术真谛的追求,更是如此,或者凭空想象,或者凭借其他非艺术手段,都将与艺术无缘。

凭借非艺术手段,以艺术的名义“隳突乎南北,叫嚣乎东西”,使尽浑身解数,最终得来的,不过是世俗名利而已,此外别无他物。

真正的艺术家,都是花费毕生的心血和精力,勤勤恳恳,孜孜以求。他们淡泊于名利,将世俗之物看得很轻,而将个人操守、品德修为放居首位,良好的综合素养加上深厚的艺术功力,才最终获得人们的普遍认可和拥戴。他们创作的艺术作品,以其思想性、时代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自然而然地融入历史,熠熠生辉。无论年代如何久远,也一样散发着艺术的清香……

就书法而言,凡是历史上公认的那些大家,他们在追求书法真谛的过程当中,无一例外地真诚付出,他们那些感人的趣闻轶事,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钟繇小时候跟随刘胜去抱犊山,学习了3年书法。成名后,钟繇常跟魏太祖、邯郸淳、韦诞等人一起谈论书法。一次,钟繇向韦诞借《蔡伯喈笔法》,遭到韦诞拒绝。钟繇因此气得捶胸顿足,口吐鲜血。魏太祖取出5粒灵丹让他服下,才救了他一条性命。韦诞死后,钟繇命人盗掘他的坟墓,终于得到了这部《蔡伯喈笔法》。从此,钟繇的书法日见长益,更趋精妙。钟繇全神贯注地研习书法,有时躺在床上用指书写,常常将盖在身上的被子穿破。有时上厕所,练习书法,竟然忘记出来。临终时授子钟会曰:“吾精思学,学其用笔,每见万类,皆画像之,其专挚如此。”正是这样的学习精神,才使得他成为一代书法大家,与晋王羲之并称“钟王”。虽说钟繇“盗墓”之举乏善可陈,但他对艺术的真诚,也由此可见一斑。

王羲之被人们誉为“书圣”,绍兴市西街戒珠寺内有个墨池,传说就是当年王羲之洗笔的地方。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少墨水,写烂了多少的毛笔,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今天人们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王羲之练字专心致志,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吃饭走路也在揣摩字的结构,不断地用手在身上画字默写,久而久之,衣襟也磨破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次,他为人写匾在一块木板上写了几个字样,送去叫人雕刻。刻工发现字的墨渍竟渗入木板里面约有三分深。于是人们常用“入木三分”的成语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后来用它来比喻对事物见解、议论的深刻。这些虽系传说,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却是发人深省的。

像隋僧智永有“铁门限”之谓,唐太宗李世民“简板马上字,夜半把笔写兰亭”、张旭“以头濡墨”、怀素“绿天庵”习书、米芾不敢轻易在“五两银子买来的纸上写字”(而是把字的点画结构琢磨透了再落笔),赵孟頫“日书万字”、王铎“登楼不下四十年”发奋学书、毛泽东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也不忘练字等等,此外,尚有很多例子,他们这些刻苦学习书法的动人故事,限于篇幅,就不一一细述了。他们中,无论是官员还是布衣,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书法怀有深厚的感情,能够以饱满的热情真诚付出。没有一个人会像当下的一些所谓的“书法家”,依靠权谋讨生活。即便他们中的某些人,贵为一国之君、最高国家领导人或者高层长官,除了出于某些特权,为自己获得一些资料的便利之外,在书法功力的锤炼上,在综合素养的磨砺上,都是毫不马虎的。

而当下的很多书法人,往往不肯在艺术本体上下功夫,热衷于投机取巧,浑水摸鱼。既疏于笔墨功夫,又缺乏综合修养。他们或者弄虚作假,请人代笔,混一个书协会员的本本;或者利用自身权柄,上下打点,捞一顶书协主席、副主席的帽子来戴,企图掩人耳目,瞒天过海。然而却事与愿违,尽管为自己谋得了一些眼前利益,但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也为之付出了“听取骂声一片”的沉重代价!

曾几何时,书协主席、副主席、理事之类的名衔,都是非常受人尊敬和爱戴的,因为,在早年大凡能够担任此类职务者,大多具备较好的艺术素养和社会影响。然而,时至今日,这些名衔在很多利欲熏天、名缰利锁者的人为操控下,泛滥成灾,几成恶俗。各种媒体上,批评之声不绝于耳,以至于“主席的最好”成为了一种极具讽刺意味的调侃。虽说主席、副主席和理事行列中并不乏书法高手,但是在这种特殊氛围下,也难免不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就像“小姐”一词,曾经是多么的神圣而高贵,可如今成为了一个十分不堪的尴尬称谓。

新的时代具有不同于以往的种种优势,但也诞生了很多畸形怪胎,扰乱了人们的视听,尤其是一些名不符实者的肆意炒作,更是对青少年一代形成了诸多不良影响。尽管他们身居高位,有“博导”、“硕导”之类的闪光头衔,但历史的鉴别是毫不留情的,时间最能说明问题。表面上的“轰轰烈烈”,难以掩盖其实质上的庸庸碌碌,当下的炙手可热,也无法保证其日后的身谢道衰。当一个人失去了对艺术应有的真诚,他就必然会与艺术真谛越来越远。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美术视频

与"艺术需要真诚,不需要权谋!"相关的文章

热门美术视点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