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来广州美院都讲了什么-查字典美术网
搜索21
查字典美术网> 美术视点 > 潘天寿来广州美院都讲了什么

潘天寿来广州美院都讲了什么

查字典美术网 2016-12-09

一个清爽的秋夜,广州美术学院昌岗校区,叩响了老教授梁世雄先生的房门。梁先生不喜喝茶,爱倒上一杯清水慢聊,倒应景了清清淡淡地谈过往的人与事。不轻易臧否人事,不枉发人生感慨,这是梁先生谈话的品性。而在他一派散淡的语流中,听者自会感知到何为真性与真情。

梁先生回忆起了广州美院的一段光辉岁月,那是上世纪60年代初的光景。那个时候,广美国画系不拘门户之见广延各地名流与各路贤能到系里讲学,一时学风蔚为大观。其中,潘天寿来穗讲学就给一代广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梁先生的记忆里,潘天寿曾先后两次造访广美国画系。第一次是1961年11月,由时任广州美院副院长的关山月先生亲自主持。潘老穿着灰色的中山装,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走进了课室,几句平和的问候一下子拉近了与在座的距离。“整个国画系的学生也就50来人,加上老师,听课的总人数也不过60来人。”言及此,梁先生不禁调侃一番:“现在一个班的人数可能就抵上过去一个系了。”

这次讲学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潘先生没有带任何讲稿,全是临场发挥。“当然,他也是有备而来。他主要讲中国画的题款与盖印,而这个内容正是当时教学最紧缺的。所以他讲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是出于自己的深切思考,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梁先生对一句话记忆特别犹新,那就是“题款是中国画的一部分,而非无关紧要”。为了印证这一句话,梁先生特意从画室拿出来一本潘天寿的画册,翻到“石榴”这一页,画面的右边中间靠上部位留下明显的“缝补”痕迹。经梁先生的讲解才得知,潘老完成这幅画之后发现款上款下的两块空白面积大小相近,不甚满意这样的布局,最终不惜将款字裁下,重写再写,并向上移动一寸许,才方觉妥帖。由此可见潘老为艺之匠心。

在这堂课上,潘老提出了“三三三制”,即中国画教学中,学生读书应占修学时间的三分之一,书法占三分之一,绘画则占三分之一。这种艺术理念在梁世雄先生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重视书法训练,力主广美国画系创建书法课,除了岳父容庚先生的教导之外,也与潘老的授课有脱不开的干系。

在梁先生的眼里,课堂上的潘老谈吐严谨,很少以风趣地方式传道授业,但也绝非不苟言笑。比如,他将自己与白石老人做对比,就引起听众的窃笑。潘老说:“论天资,我高于齐白石;但论勤奋,我就差很远了。我就是一个懒惰的人。”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吐露如此心声,足见潘老性情之坦荡。

在这次讲学中,潘老还动笔创作了两幅作品。据《潘天寿诞辰110周年纪念专辑》整理的潘老年谱记载:示范作品《兰花石榴图》、《鹫石图》(现藏广州美院)。不知哪一天广州美院的师生们能亲眼看一看这两件珍贵的墨宝,以领略先贤之腕下胜景。

梁先生强调,潘老及其他北方名家来校讲学,均是免费授课,校方没有提供一分课酬费。如果非要说回报,请主讲嘉宾去美院附近的南园酒家吃饭勉强算是。南园酒家是广州知名的园林式酒家,风景优美,颇具岭南风格。据梁先生回忆,因为距离邻近,当年广美经常邀请主讲嘉宾去那里吃饭,以表谢意。潘老这次讲完课后,依然由关山月先生、黎雄才先生带他过去,还有几位年轻老师陪同,梁世雄先生就在此列。梁先生说,当时点的饭菜都是岭南风味,潘老倒吃得津津有味。在饭桌上,潘老与关老、黎老谈笑生活,倒给梁先生十足的亲切感。

饭后,美院老院长胡一川、关山月等人与潘老留下了一帧合影,梁世雄在其中。上世纪80年代初,潘天寿故居(今潘天寿纪念馆)向梁世雄先生征集这帧相片,梁先生大度地捐献出来。主管部门向他回赠了一张小版的复制品,但最终不知何故遗失。

潘老再来广州美院,就是两年之后的事了。再后来,梁世雄先生有幸亲自赴杭州拜见潘老。到了他的家里,更可见丹青大家的素朴之心。潘老的家在西湖旁边,是一座老房子,现已扩建为潘天寿纪念馆。“当时他的家并不大,作画的地方只是一架八仙桌,若画大画还不得不在地板上铺纸挥毫,哪里像现在的画家,动不动就是几百平方米的画室。”

潘老在家里还主动给梁先生画了一张小品,画面上三只可爱的小鸡。只可惜,这幅梁先生倍加珍爱的佳构在“文革”动乱中丢失了,至今不知去向。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美术视频

与"潘天寿来广州美院都讲了什么"相关的文章

热门美术视点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