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北京的当代与经典-查字典美术网
搜索21
查字典美术网> 美术视点 > 艺术北京的当代与经典

艺术北京的当代与经典

查字典美术网 2016-12-13

艺术北京,一年一度的艺术盛事。翻开朋友圈,无不是在艺术北京现场的图片,大家发着这样的感慨:见了好多老朋友、交了新朋友、看到了某某明星、谁家的高端大气上档次,甚至在前一天就开始在朋友圈中带着某种“炫耀”的口吻开始预热。的确,这是非常积极的信号,作为公共的社交平台,艺术北京提供了足够的机会。老朋友多,说明支持者众;新朋友多,说明活水长流。这样的一个博览会不能说不够成功。而且,董梦阳也说,近几年成交额不大,但成交率高了,这是很积极的信号。的确,可以让更多的新老朋友继续参与支持,有更多的藏家愿意到这里消费,是一个很积极的线下“朋友圈”。

从普遍的角度来说,艺术北京的口碑的确越来越好,一枝独秀的境况下,艺术北京更加有魄力去开拓所谓的“完整亚洲”的理念。这不,这次连合作商也换了,可以借用一句调侃:爸爸去哪儿?艺术北京啊。现阶段的艺术北京没有了同城德比的紧迫感,在自由伸展拳脚的情况下,却更应该超越自我。否则,没有了参照与对比的艺术北京很容易走进一段窄巷。在同城德比时期,艺术北京把握着春、秋两个最好的时段,其中当代部分与CIGE的竞争非常激烈,但是经典北京作为艺术北京的一部分,也为这场竞争增分不少,毕竟,集结了更多的资源。

随后,艺术北京与经典北京的合并计划,几乎要了CIGE的命,从延期举行,变成了遥遥无期。因此,我们看到了现在的2014艺术北京。

笔者参观了当代馆和经典馆后的感觉是:当代馆一如既往,经典馆与之相比未免有些狗尾续貂。本以为在经典馆,可以看到东西方的经典书画、油彩与文玩,或者当代艺术家中的经典力作,但是确实相去十万八千里。或许,笔者的期待是个错误,正如一句话说的好,爱一个不爱你的人,就像在机场等一艘船。笔者看到的只是一些装了古典画框的“画”而已。虽说佛靠金装,人靠衣装,但是艺术不可装。明明一件清新的画作,非要装成金光闪闪、厚重无比以显示它的价值,未免也太有些肤浅。这些作品是否“经典”,“经典”在何处?如果说这就是经典,为何多是西方的一些风景绘画?经典馆的经典应该建立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上,相比当代馆的浮华与燥热,经典馆的展览应该更为沉着肃穆,在精神层面引起更多的共鸣与震撼。否则,好好的经典馆,变成了画框展,未免贻笑大方。经典就是经典,与积淀有关,与画框无关。

当天,笔者读到关于赵本山的“刘老根大舞台”在深圳开设分店的采访。关于高雅文化,赵本山说:“好多艺术,一进入高端、进入殿堂,就是死亡的开始。”虽说是“大忽悠”,但是,这句话不得不引起关于艺术北京“经典馆”走向的思考。没有了同城德比的艺术北京,何去何从?经典馆,在长远规划中的位置是怎样的,在以后的版图中会起到怎样的作用,如何处理好经典与当代的关系,怎样可以让两个板块相互产生作用力,共同推动艺术北京的发展?正如前文说道,在逐步的发展过程中,艺术北京的口碑与影响力越来越好,当代馆的把控至少在国内已经做到高大上,但是,经典馆的不伦不类的确让人着急。

当代与经典的问题呈现在一个小小的艺博会中,更存在于大的艺术生态中,个中问题唯有亲历者最懂。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美术视频

与"艺术北京的当代与经典"相关的文章

热门美术视点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