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敌人搜山的时候 彦涵 1943 木刻版画 22X19.5cm 中国美术馆藏
2016年7月23日下午,“永远的战士——纪念彦涵诞辰100周年”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中国美术馆1号圆厅及8、9号展厅被一片深沉的青绿色包围,展览现场气氛庄重、深沉,向这位奋斗一生的“艺术战士”报以了最崇敬的致意。展览以时间为线索反映了艺术家彦涵先生不同时期的版画、油画、年画、彩墨等多方面的创作与探索,体现了他艺术生涯的多彩面貌。三百余件作品配合艺术家生平年表、亲笔书信和文献史料,构成彦涵先生艺术人生的宏览,彰显了老一辈艺术家对艺术与时代的不竭叩问与关切。
为真理而战斗的艺术“勇士”
对于逝去的真正的艺术大家,我们虽未有幸与其亲身接触,但却可从他们遗留的作品中感怀其风采,探知其人生。彦涵先生曾说:“真正的艺术家不仅是一个为其事业埋头苦干的人,首先是要做一个善良、真诚、又敢于为真理而奋斗的战士”。彦涵的版画作品刀刻坚毅、果敢,在黑白分明、敌我对抗和敢爱敢恨的激烈冲突中却充满悲天悯人的情怀。这是我们观看其作品时最大的感受。
在展览第一部分“永远的战士”中,我们能够看到彦涵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诸多经典创作。其中,《当敌人搜山的时候》被特别放置于展厅入口处彦涵肖像展墙的背后,那些枪林弹雨和生死瞬间一定令艺术家永生难忘,也正是这些切身经历,让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异于他人的非凡的“战斗性”。
搏斗 彦涵 木刻版画 15.7x24.1cm 1943年 中国美术馆藏
我们可以想象,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艺术家投身前线,艰苦的条件他们没办法拿着画笔纸张画画,只能将所见所感和自己满腔的热血投射在小小的木板上。在这件作品中艺术家将要表现的战士,放在画面的上线之上,构图别致,虽然没有直接表现出敌人的形象,但是这种间接的暗示将战争的激烈、危急和残酷展现地淋漓尽致。而在《我们衷心热爱和平》、《春潮》等其他作品中,在坚定深沉的画面氛围中,我们还能感受到来自艺术家心底的一抹温情。
这种非凡的战斗性从何而来
展览的第二部分是“讲述彦涵的故事”,沿着展厅圆弧形的墙面走,彦涵先生百年沧桑人生在眼前一幕幕闪过。大量历史图片、作品实物详实、清晰地解读了彦涵先生的艺术经历、性格,他与妻子白炎女士的伉俪深情,其年老卧病在床仍然坚持打太极,照片中透出的那股子精神,那种“备战”到老的状态为我们理解彦涵艺术之路提供了依据。
百万雄狮渡长江 彦涵 63.7x182.8cm 木版套色 1962年 中国美术馆藏
他远不止一位红色艺术家
彦涵晚年的现代派探索
彦涵晚年的现代派探索,作品风貌同早年相比发生巨大革新与变化。
在人们的一般认知中,我们会认为一位“红色”艺术家只是红色的,但展览“乘风破浪”及“春的激荡”两个单元却向我们展现了彦涵在改革开放之后创作的令人惊叹的新形式作品。那些极具装饰性与抒情色彩的作品实在超出人们的意料。其2000年之后的作品,形式直逼西方现代派艺术的精髓,但却也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厚重与朴实的一面。彦涵的艺术始终“标新立异,无所畏惧”(彦涵语)。不论东方西方,不论抽象具象,只要是精华,彦涵都要让它们“为己所用”。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谭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彦涵改革开放后曾到欧洲考察,所以他在后期的作品中吸取了很多欧洲现代派特别是抽象艺术作品的元素,尤其是至上主义。艺术家倪军评价彦涵先生:一位纯真的铁汉勇士,一个骄傲的艺术高手。
彦涵,月亮从树梢间悄悄走过,1988,纸本水墨设色,76×75中国美术馆藏
作为2016年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彦涵先生家属将他的108件作品捐赠给中国美术馆,成为国家艺术宝库的永久收藏。此次捐赠作品,较多集中于彦涵后期新形式创作,这极大丰富了国家收藏,也与原有藏品构成了一个更加完整的创作序列。
四面八方 彦涵 2006 布面油画 80×79中国美术馆藏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馆长说:“直至展览前,他们还向我表示此次捐赠后还要将大量的木刻原版继续捐给中国美术馆。作为国家馆深懂其价值;作为家属也深知彦涵及其艺术是属于民族,属于国家,属于人民,属于党。因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其精神早已汇入民族伟大的历史。我代表中国美术馆对家属表示由衷的感谢与敬意。”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8月9日。
展览开幕当天,彦涵先生家属将他的108件作品捐赠给中国美术馆,成为国家艺术宝库的永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