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Philippe Caretti
弃商从艺
一个瑞士籍艺术家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中国待了近27年,足迹遍布北京、上海、香港、台湾等重要城市,但是他在中国生活这么多年却不是因为艺术,而是从事酒店管理事业,所以在他决定成为职业艺术家之前,他一直是以酒店高级主管的身份在中国生活,包括香格里拉酒店、东方文华酒店以及马可孛罗酒店等等。他就是Philippe Caretti,中文名字叫简永添,一个痴迷于中国文化的外国艺术家。
Philippe Caretti与嘉宾合影
Philippe Caretti与嘉宾合影
Philippe Caretti与嘉宾合影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为什么Caretti放弃了酒店管理事业选择做艺术家?当然,首先跟他的个人兴趣有关,而让他下定决心的触发点是因为他姐姐的去世。Caretti的姐姐在去年不幸去世,姐姐仅比他大三岁,他悲伤之际顿时感悟生命如此之短暂。同时,Caretti深深感觉到他应该为自己活一回,而不是一直为别人打工。尽管酒店管理事业待遇优厚,每天工作12个小时,生活很规律,但是每天必须要穿西服打领结,要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有一种束缚感。然而艺术家却不需要如此生活,最起码可以自由地掌握自己的生活方式。
Philippe Caretti
创作方式独特 不用画笔用针筒
Caretti是瑞士日内瓦建筑专业出身,只不过他毕业以后转投了酒店行业,并没有选择做建筑师或者艺术家。值得一提的是Caretti与一般艺术家的创作方式不同,他不用油画笔进行创作,而是用针管。追求画面的律动感和偶然性,自由挥洒,浑然天成,摆脱专业训练的经验束缚,遵循一种“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理念。
Philippe Caretti与嘉宾合影
Philippe Caretti与嘉宾合影
Philippe Caretti与嘉宾合影
当然,想成为一位职业艺术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实Caretti在从事酒店管理的同时,他利用业余时间也在进行艺术创作,而现在他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至今为止,Caretti创作了几十件作品,他的首个针筒绘画系列“The Poetry of Colors(色彩诗)”包含:交流(Communion)、成形(Taking Form)、交融(Coming Together) 以及伊甸园(The Garden of Eden)于6月23日-7月3日在杨·国际艺术中心展出,Caretti利用控制挤压针管的力度和方向来调整他所想要的效果。
Philippe Caretti与嘉宾合影
Philippe Caretti与嘉宾合影
Philippe Caretti与嘉宾合影
与大师不谋而合
很多业内人士看了Caretti的“The Poetry of Colors”系列会产生很大疑问,因为这个系列作品特别像美国行动绘画的创始人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1956)的作品,但是关键问题在于其作品在呈现给观者之前,Caretti并不知道波洛克。Caretti坦言,他很荣幸能与这位大师级的艺术家有相似之处,困扰的是波洛克比他领先一步。
Philippe Caretti与嘉宾合影
Philippe Caretti与嘉宾合影
Philippe Caretti与嘉宾合影
虽然Caretti的作品与波洛克的作品有相似之处,但不能全盘否定他的艺术才华,因为这种相似存在一种偶然性,他也希望今后能够获取更多的艺术知识,巧妙避开与他人的雷同。从Caretti的其它系列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他艺术天赋的一面以及他对生命深层次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