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螭纹,又称蟠螭纹、螭虎纹、螭龙纹,是中国古代玉器上较为常见的神兽纹饰。从宋代开始,螭纹成为仿古玉器中最常使用的纹饰,如《云烟过眼录》载:“古雕玉盘螭(蟠螭)尤其,一螭角上有小鼠……”;《志雅堂杂钞》:“前浙漕刘伯益所藏一苍玉符……两傍作双螭,中碾七篆字……”也正因为螭纹暗含了古意,故从宋元直至明清,螭纹在玉器上都是流行的装饰图案。
本文所述这件明代玛瑙螭纹璧,直径约5、厚0.8厘米;玉工以减地加阴刻线法,在璧正面(图1)围绕璧心孔浮雕一条螭龙,螭龙作探首行走状,躯体修长,四肢健硕,足蹬腿伸极显张力,玉工仅以两道交叉线,便传神地勾勒出螭龙的面部,体现了明代玉雕简略利落的时代特征;反面为两组两两相对近似如意头的勾云纹及菱形网格纹。螭纹璧质地通透为冰糖玛瑙,边缘留有天然红褐色瘢痕,恰似出土高古玉器之沁色,为玛瑙璧增添了几分拟古之意。
明代人对于“非石非玉,坚而且脆,快刀刮不动”的玛瑙较之前朝似更为留意,曹昭《格古要论》中专门介绍了诸如锦红玛瑙、合子玛瑙、缠丝玛瑙、浆水玛瑙、酱斑玛瑙、柏枝玛瑙等各类玛瑙。明人文献中亦较多记载玛瑙工艺品,如《考槃余事》中载有日月玛瑙石鼓、柏枝玛瑙蹲虎辟邪、红绿玛瑙蟹;《燕闲清赏笺》中记录有玛瑙蜩蝉、玛瑙弥勒等。与文献中的艺术品一样,这件玛瑙螭纹璧在当时也应是文人所把玩佩带的“小小闲事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