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年画中的“忙麦口”-查字典美术网
搜索21
查字典美术网> 美术资讯 > 清代年画中的“忙麦口”

清代年画中的“忙麦口”

查字典美术网 2020-07-30

在我国各地的传统年画中有一个相类似的题材——《男十忙》,描绘的是农民麦收时的情景,即俗话说的“忙麦口”。农谚说“麦熟一晌,虎口夺粮”。由于小麦成熟期短,收获的时间性强,夏季又是多雨的季节,所以抢收任务十分繁重。麦收是农民最忙的时候,从收割、运麦、打场、晒粮、入库,环环相扣,不容耽搁。笔者曾见一组清代陕西凤翔《男十忙》年画,所绘就是耕地、播种、除草、收割、晒粮、入仓等劳动过程。其中一幅(见图)描绘的正是麦收场景。

年画画面最下部是割麦的场面:两位男子头戴斗笠,左手揽着熟得透黄的麦子,右手挥镰,“嗤啦”往后一拉,一长垄麦子倒在脚下,然后三拧两扎就捆好一个麦个子,竖在地上;画面的中部是打场的情景。麦子运到场上后,用铡刀将麦个子拦腰铡断,将带穗的那段摊好,用牛拉着碌碡碾压,叫打场。画面上一位老人悠闲地牵着牛,扬着鞭子,嘴里哼着打场号子。年轻者手持木杈在不停地翻着被碾压过的麦秸,将麦子摊布得均匀,以使其受到充分碾压;画面的上部是扬场的情景。一人手持木锨将麦粒和麦糠的混合物迎风扬起,在空中划出一道黄色的弧线,犹如一条彩虹,在风的吹拂下,金黄色的麦粒就像雨点一样非常均匀地洒落在地上,而麦糠就像柳絮一般,纷纷扬扬随风飘落。一人手持扫帚将少数飘落在麦粒上的麦糠等杂物扫开,洒落的麦粒砸在斗笠上“啪啪”作响。另一人手拿木杈站在身后,在帮助翻腾麦秸;新收获的麦子在场上晒过后,就可以入库了。画面中间的左面就是此景,一人扯着麻袋,一人用簸箕往麻袋里装麦子。

凤翔年画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全以手工雕版,土法印制,局部手绘染填。鼎盛时期,生产者多达一百多家,有比较完整的设计、雕刻、印刷、彩绘、发售的作坊。数百年来,凤翔木版年画在陕、甘、宁、青、川等地深受老百姓欢迎,成为西北农村千家万户辞旧迎新必不可少的装饰品;内容多以人物为主,兼及花鸟虫鱼等;品种有门画、十美画、戏剧故事画、风俗画、六神画、窗花画六大类;规格有全开、三开、五开、六开、十二开等。

此幅《男十忙》以线刻为主,构图饱满,线条刚劲有力,简明质朴,造型优美大方,内容丰富,情结生动。画中的人物形象生动丰满,情态各异,勤勤恳恳的农民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把农民的辛勤劳动和丰收喜悦表现得淋漓尽致。画面色彩艳丽,对比强烈,既和谐朴实,又活泼别致,富有感染力。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美术视频

与"清代年画中的“忙麦口”"相关的文章

热门美术资讯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