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的文化史上,鲍勃·迪伦是一颗闪耀的星。他是摇滚与民谣音乐的代表人物、歌手和诗人,曾在2016年因“在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意表达”被授予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他在音乐创作的同时还写着诗歌、画着画。在鲍勃·迪伦近60年的职业生涯中,他的视觉艺术成果斐然,是一位乐于尝试的文化巨人。7月25日至10月18日,由今日美术馆、艺仓美术馆联合主办的“鲍勃·迪伦艺术大展”在今日美术馆举行,展览通过鲍勃·迪伦的手稿、素描、水彩、油画、丙烯、工业金属雕塑等140件作品和不同阶段的影像资料,完整地勾勒出这位传奇人物丰沛而深邃的艺术世界,发出他在艺术创作中的另一种声音。
鲍勃·迪伦一生对艺术充满创作热情,今年79岁的他在上个月还发布了最新专辑“Rough and Rowdy Ways”(《崎岖吵闹的道路》),而展览的尾声处,有一块被密密麻麻的文字覆盖的展墙,上面写满了鲍勃·迪伦1975年至2019年底,每一年巡演的经历。1975年,如日中天的鲍勃·迪伦放弃了商业舞台表演,发起了“滚雷巡演” 。他邀请志同道合的诗人、音乐人、剧作家组成摩托车队,环绕美国的中部和北部进行巡演,他们或走进当地咖啡厅,或在路旁即兴演出。而本次展览中不同系列里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在巡演场景中诞生的。因此我们在鲍勃·迪伦的视觉艺术创作里看到了他对美国公路的喜爱、对城市样貌的留恋、对过往经历的回忆。就像他自己说的:“我的画就在那里,要么它使你深有感触,要么你对它无动于衷,我们都是在自身的经历背景下看待事物的。 ”展览以六个系列,展示了鲍勃·迪伦作品的主要面貌和丰硕成果,同时讲述着一个完整又连贯的人生故事。
而他的视觉艺术创作是伴随着自己的经历展开的。从小生活在明尼苏达州的鲍勃·迪伦在自己20岁时离开家乡,来到纽约追寻“民谣梦” 。他来到格林尼治村,这里的咖啡厅和茶馆聚集着诗人、音乐家、艺术家,他们都喜欢在此讨论创作灵感。鲍勃·迪伦的艺术就是在这样的氛围里成长起来的。展览还原了著名的“CAFE WHA? ”咖啡厅,墙上挂着鲍勃·迪伦的巡演海报,舞台上,年轻的鲍勃·迪伦正在演唱“Blowin’in the Wind” ( 《答案在风中飘扬》 ) ,还原他初次登台“CAFE WHA? ”演唱时的场景。“我要么把人吓跑,要么把他们吸引得更靠近来看看我到底唱的是什么。民谣是我探索世界的方式,它们是图画,是比我能说出的任何东西都更有价值的图画。 ”鲍勃·迪伦说。而他的绘画就像他的歌唱一样,永不重复。因此,我们在“书写世界”板块里,看到速写与文字并列一起展示,这是艺术家不断用自己的目光观察世界,继而表达或思考的结果,尽管这些文字与画面并不完全对应。在一幅名为《沿着瞭望塔》的速写里,艺术家画了一位女士望向盛满的冰箱,伸手取物的情景。在视觉中延伸着自己的思考。而在另一幅速写《答案在风中飘扬》里,画着微风吹拂的田野间,两个人对着一架停顿的木车似作出顿悟和欢呼状的情景。旁边的导览文字则配着马丁·路德·金在发表《我有一个梦想》当日,当红音乐三人组在林肯纪念堂前演唱视为美国民权运动圣曲的《答案在风中飘扬》的事件,并附上歌手梅维斯·斯特普和音乐史学家汤姆·皮艾撒对该歌曲的评价。
如果要形容鲍勃·迪伦,用“一直在路上”再恰当不过了,如同他“黑色水牛”金属锻造加工室的名字一样,代表他一路向前的精神。影像中,年轻的鲍勃·迪伦骑着摩托车,行驶在著名的61号公路上。展墙上亮眼的霓虹灯摩托车图案也暗示着他与摩托车的不解之缘。鲍勃·迪伦本人很喜欢骑摩托,好多巡演是在路上完成,骑到哪,演到哪。今日美术馆展览中心方宇辰介绍道。也正是1966年偶然间的一次摩托车事故,让鲍勃·迪伦实现了从使用朴实线条表达周围的世界的“早期作品”向色彩丰富的“填绘留白系列”转化。事故发生后,鲍勃·迪伦中止了片刻不停的音乐演出步伐,在医院休养期间,他拿起画笔开始创作。“早期作品”在1973年出版成《写写画画》 ,书中收录了他1961年至1972年间创作的歌词,并首次为自己的歌曲配上插图。后来,鲍勃·迪伦开始给这些画填上颜色,便有了“填绘留白系列” 。因此在展览中,可以看到构图相似、颜色不同的作品。展厅内, 3幅不同大小、材质,创作于不同年代的《铁道》陈列一起,表达了鲍勃·迪伦在不同时期对于铁道的不同理解。有的画尽管间隔10年,他依然会考虑不同的配搭。在这其中,鲍勃·迪伦的“在路上”精神依然延续着。
很多时候,鲍勃·迪伦人生中的巡演都是乘坐火车的,铁道和两旁的风景就这样成为他后来创作的重要主题。无论是音乐巡演,还是艺术创作,鲍勃·迪伦都是在结束白天演出之后回到酒店里写歌或画画,酒店对于他来说也是旅途中的代表。此外,桥梁和公路也是反复出现的主题,比如《无尽公路》 《纽约城中的曼哈顿大桥》 。这些代表自由的桥梁、公路、铁路,和美国传奇故事里充满旅行、逃避、勇往直前的因素有关。鲍勃·迪伦的桥梁通往的是一条无尽的高速公路。他说:“我只是随性而画,随时随地都能画。我一直想着,画画的时候不去刻意为之、不去自我指涉,把我当时看到的世界客观地表达出来。 ”人物肖像、地标、路边不起眼的角落就这样进入他的画作,成为他旅途中转瞬即逝的纪念。
“我喜欢的地方很多,但我更中意新奥尔良。在这里,任何时候都要上千个不同视角……任何行为都不出格。 ”鲍勃·迪伦认为。他在新奥尔良系列里展示出对这个爵士诞生之地的感情。不同于“早期作品”“填绘留白系列”的鲜明欢快,这个系列的色调沉寂,气氛清冷阴沉,诸如《火车站》《舞厅》 《救援队》 《赛马俱乐部》 ,每一幅画似乎都是对逝去时代的快照,鲍勃·迪伦以简洁的作品名称搭配复杂的画面故事,让人心神起伏,引发想象。
而他“黑色水牛”般的坚毅再次展示在铁艺作品里。从小在铁矿石产区长大的鲍勃·迪伦很早就和铁打交道,他对幼年家乡生活中熟悉的笨重钢铁零件加以改造,让这些铁艺雕塑拥有装饰的新功能,但粗犷的风格、风霜犹在的气质同时被保存下来。在每一件作品的某个角落,都能找到一只水牛的标志,隐喻执着。至于他绘画中那些破旧的汽车旅馆、通宵的小饭店、废弃的游乐场这样路旁瞥见的景象,鲍勃·迪伦以朴实的方式徐徐展开在世人眼前,以短暂无常之感在呈现自己的“平凡之路” 。直到年近80岁,他依然在持续这一系列的创作。
在鲍勃·迪伦从城市到乡村、从夜晚到白昼,片刻不停、全年无休的旅程中,他始终保持着永不停歇的创造力,一路前行。就像今日美术馆馆长张然所说:“希望在这特殊的2020年里,鲍勃·迪伦和其充满力量与希望的艺术创作,让我们思考世界,感知人间。愿我们大家像一颗滚石,永远年轻。 ”展览中,我们不仅看到了鲍勃·迪伦的艺术,更看到他以本人视角向我们展示自己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和表达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