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清雍正汝釉双耳瓶
在北宋徐兢“越州古秘色,汝州新窑器”之语出现之后的千余年时间里,关于汝窑汝瓷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宋代的汝官窑制度不仅为后世官窑所继承,而且它的产品也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仿烧之风到了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更为盛行。本报在此介绍几件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的汝釉瓷,以飨读者。
图5 清乾隆仿汝釉观音瓶
图2 清雍正仿汝釉瓷五管瓶
图7 清乾隆汝釉花觚
图4 清雍正汝釉笔洗
图8 清乾隆仿汝釉青瓷觚
图6 清乾隆仿汝釉双耳壶
图3 清雍正仿汝釉贯耳壶
清雍正汝釉双耳瓶(图1),高25.3、口径3.5、底径9厘米。小口,直长颈,垂腹,敛胫,浅圈足。通体施汝釉,色淡青莹润,光素无纹。圈足露白胎,底心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篆款。
清雍正仿汝釉瓷五管瓶(图2),高19.8、底径7.2厘米。此五管花插中者较高大,各作圆口,直长颈,下接垂腹,内体相通,平底,浅圈足。通体施汝釉,色灰青,带透明开片纹,釉面有旧伤裂痕。圈足露胎,涂棕色汁仿铜足,底心篆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青花款。
清雍正仿汝釉贯耳壶(图3),尺寸不详。扁方形瓶,仿古铜器壶造型,直口,撇足,两侧带方形贯耳一对。通体施汝釉,色灰绿带淡茶色细碎开片纹。肩颈饰起线弦纹三道,下为两道间夹饰印花卷草纹。器底施汝釉,底心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圈足露胎,涂赭色汁。
清雍正汝釉笔洗(图4),尺寸不详。敞口,折沿,圆棱唇,浅壁,内折两次,阶梯状由上往下渐收,圈足。全器施仿汝青釉,釉色天青,晶莹润泽片,釉面布满浅褐色开片纹。足底缘涂褐色护胎汁,底以青花书“雍正年制”双行四字篆款。
清乾隆仿汝釉观音瓶(图5),尺寸不详。撇口,长颈,斜肩,敛腹,矮圈足。全器施仿汝青瓷釉,器表釉面满布淡褐色细密开片纹。圈足底缘周边呈褐色,底部以青花书写“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清乾隆仿汝釉双耳壶(图6),尺寸不详。仿青铜壶造型,口微侈,短颈外弛,硕腹,圈足,双兽耳啣环。全器施淡青釉,器表满布细碎开片。圈足内白釉地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款。
清乾隆汝釉花觚(图7),高21.2、口径15.5、底径9.2厘米。花觚式瓷瓶,仿铜器觚形,喇叭口,长颈,扁圆腹,腹下端外撇,矮撇足。颈与胫部各饰两道凸弦纹。全器施粉青色仿汝釉,釉面上有细密浅赭色开片裂纹;圈足露胎涂赭色汁一圈,圈足内青釉地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款。
清乾隆仿汝釉青瓷觚(图8),高19.5、口径15.2、底径9厘米。此器仿青铜觚形,喇叭口,长颈,鼓腹,高撇足。通体施青瓷釉,釉汁莹厚偏淡绿。外壁光素无纹,只在颈部近腹处与足墙近腹部处,各见凸弦纹两圈。圈足圆缘露胎,涂褐色汁,足内则施青瓷釉,釉下有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