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大学是西藏自治区所属的综合性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
西藏大学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1年的藏文干部训练班,历经西藏军区干部学校、西藏地方干部学校、西藏行政干部学校、西藏师范学校、西藏师范学院等发展阶段。1985年7月,成立西藏大学。1999年以来,西藏自治区艺术学校、西藏医学专科学校和西藏民族学院医疗系、西藏自治区财经学校先后并入西藏大学,校名仍为西藏大学。2007年10月,在教育部普通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2008年12月,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
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始终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自治区领导的高度重视。1989年、1991年,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先后两次莅临西藏大学检查指导工作,作出了“西藏大学的发展必须和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协调起来,专业应拓宽”的重要指示。2001年,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要集中力量办好西藏大学”。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西部一省一校、区部共建、对口支援、西藏大学改扩建工程等项目,争取专项建设经费6.65亿元,使学校的软硬件建设上了一个大的台阶。2009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莅校视察,强调要“把西藏大学建设成为特色突出、西部先进、国际知名的综合性大学。”历届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主席都曾到西藏大学检查指导工作,现任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同志明确指出:“要把西藏大学办成重点突出、具有特色、管理一流、人才实用的高水平综合大学。”2010年,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对口支援西藏大学工作,组建了以北京大学为组长单位,武汉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为副组长单位,中央财经大学、河海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为成员单位的对口支援团队,在人才培养、师资培训、科学研究、联合办学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支援、交流与合作。
目前,拉萨校本部共有新校区、老校区、医学院校区和财经学院校区四个校区,占地面积近1500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1.25亿元,图书总藏量80万册,校园网是CERNET西藏主节点,拥有西藏地区一流的图书馆和多功能体育馆。学校现有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医学院、艺术学院、旅游与外语学院、政法学院、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财经学院、中央电大西藏学院与继续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和留学生部等13个学院(部),民族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一级学科和教育硕士、艺术硕士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2010年2月,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2011年,藏语言文学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学校有46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9个学科门类,普通本专科学生9000余人,硕士研究生300余人,留学生27人,各类成人生7000余人。已建立起有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继续教育、现代远程网络教育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
拉萨校本部现有教职工1089人,专任教师74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313人,比例达到42.1%,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24人;具有正副教授职称的教师234名,比例达到31.5%。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入选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人,初步形成了一支多民族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
目前,学校已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西藏大学·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藏文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羊八井宇宙射线实验室,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6个。近三年,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56项,其中科技部“973”前期研究专项2项,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1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项,国家软科学项目1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1项。藏语言文学与信息科学交叉融合产生的藏文信息化学科方向,已获得多项国内外领先成果。藏文信息处理技术科研创新团队被列入教育部2009年度“长江学者及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学校紧密结合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藏族文学、藏族历史、藏族艺术、藏文信息化、高原生态、高原医学、区域经济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4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13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0项。“藏族唐卡勉唐派”、“藏族唐卡钦泽派”和“藏族矿植物颜料制作技艺”分别列入第一批、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学校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挪威、日本、美国、意大利、英国、德国等国家的十几所高校和国内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校际合作关系。双方在联合办学、师资培训、科学研究、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与合作。
经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学校现已探索出一条在极具特殊性的高原民族地区兴办高等教育的路子,累计培养出了近4万名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在西藏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经成为西藏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和对外开放与交流的重要窗口。
学校将紧紧抓住目前的大好机遇,立足西藏,服务西藏,不断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学水平,努力提升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努力培养西藏现代化建设“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应用型人才,到2020年,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突出、西部先进、国际知名”的综合性大学,为建设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生态西藏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