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
出招:螃蟹究竟该画成红色还是青色?2只罐子如何处理?
拆招:要注重不同物体质感的表现
螃蟹是这个季节的绝佳美食,上海的大闸蟹也格外出名,但这个最常吃的东西出现在了色彩考试的题目里,大家都有些哭笑不得一个陶瓷灌、一个酒罐、一个红酒杯、两个洋葱、一只高脚杯、一只玻璃杯、一只苹果、一个白瓷盘、两只蟹和三块衬布(其中一块是格子布)。要求横构图,黑白照片由自己翻颜色,色调不规定。
高三(3)班的陈雁如说,去年上海的统考题目是深色陶罐和6只苹果等等,东西比今年还要多,因此这次时间比较充裕,她提前10分钟就画完了。而题目中出现的2只螃蟹,虽然她有一次无意中在书里看到,觉得蛮好玩,自己就去临摹了一只,但真正写生还是第一次碰到。而刘静芝一开始看到要画螃蟹,也觉得比较难下笔。但同时她认为,最难判断和表现的,还是螃蟹的色调,大部分人是画红色的,但也有人会理解成青色。
细心的刘静芝还提到照片里的3块衬布,也是机关重重。她说,照片里很难看清楚是几块衬布,但题目中明确写出是3块。但她看到有些同学因为光看照片,只画了2块。而且,其中有一块布是格子布,有些人会注重在方格上,别的就不塑造了。
此外,同学们认为,画2只罐子时也要区别对待。一个大罐的表面是有点毛的,上面不上釉的感觉,要表现出这种质感,能够区分,要注重不同物体质感的表现。刘静芝说。
素描
出招:抬头的老人,没头发有胡子
拆招:关键是要画好头部的结构
素描考试的题目是画一个白胡子老人。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如果仔细审题,里面的机关其实很多。比如人物有一个动态的表现,就是抬头。高三(1)班的朱晓菁说,仰视的人物平时画得比较少,而且考前大家都在猜是画男的还是女的,都没想到是画头抬起来的这种,看到以后,我第一反应就是怎么画,想了一两分钟以后,就觉得其实和平时画的也差不多,只是角度变了一点。
另外,同学们说,平时练习画头像时,青年和中年画得比较多,这次要画一个老年男性,还是有胡子的,这个题目也比较少见,尤其是胡子比较难画。他是那种络腮胡子,脸部的比例、透视都不一样,再加上要仰视,下笔就更加难把握了。刘静芝同学分析道。此外,她还提到了一个细节,就是老人没有头发,平时一般都画有头发的人,胡子不画。头发一直是个难点,这次题目里没头发,反而难画了。
不过,考试时遇到这些反常的题目,同学们在懵了一两分钟之后,大部分都能见招拆招、转移问题。刘静芝在分析了这些题目表面的疑难杂症之后,得出了结论:我觉得胡子只是为了表现他的老,其实真正是以表现头部结构为主。醉翁之意不在酒。有时候,看题目不能就题论题,在遇到平时不太碰到的类型时,可以问问自己,题目真正要考什么,考点是什么。
速写
出招:平行的两个人重点画什么?
拆招:重点在于画好人的比例与动态
相比其他两门的复杂,速写的题目大家普遍都觉得最简单也最常见两个站立的人(带背景)。
但是,有时候简单的题目反而更容易马大哈。比如刘静芝提到,题目要求表现人物和部分道具的组合,但有些同学只画了人,没画道具。另外,同学们还指出,这两个站立的人是平行站的,谁是主,谁是次,比较难把握。
不过,大家在两个人的站姿上也看出一点提示。其中,一个人的手搭在另一个的肩膀上。看来重点要画好两个人物的比例与动态上。
徐里率团参加“艺术与和平—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墨西哥展
金陵文脉——南京书画院建院40周年书画作品展
原创 游点、旋点和三远法:浅析中国山水画中的散点透视和意境美
他对艺术有着痴狂追求,一生孤独、不被理解,死后作品成世界名画
张大千的山水画意境悠远,他的仕女画更是温婉动人
西藏布面重彩画展暨西藏美术馆藏品征集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师立照作品精选》出版发行 陈俊贤艺术评论入编《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学范本精选》
赠票 | 三影堂展讯:蒋涵萱个展——近拟遐远
看高云四十载笔墨故事 德基美术馆大展开幕
第八届中国文化金融创新大会和北京文创总决赛天鼎218举行(组图)
【资讯】透过双眸,唱我心曲 暨Tom F.Klein个人画展开幕
原创 一生悲苦潦倒,但却狂妄不羁,他开创的大写意之风为后世所传承
“生命·密码:郑宇慈善画展”8月12日于澳门举办
筑梦·蝶|金平湖——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谢伟罡梦想中国人艺术巡展(组图)
邢庆仁举办“我从长安来”画展
四年级美术下册《卡通画》教案
原创 他传世作品不多,但鸟虫画堪称经典,画面惟妙惟肖,堪比照片
没骨画失传百年,却在他的笔下重获生机、绽放异彩
内蒙古用篆刻艺术再现元朝官方文字--八思巴文
致敬大地的艺术旅程——北京阳光大地艺术季正式启动(组图)
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我从长安来--邢庆仁画展”在京开幕
书法的“十美”
四年级美术下册《藏书票》教案
关山月《长征第一山》赏析
书法,是第一等的乐趣!
2020年广东省广播电视编导术科统考考试说明
人生旅店 | 艺术沙龙展
《摄影180年在中国》大型展览银川开展
0基础学毛笔字,这三个品质:勤奋、坚持和天赋缺一不可
翁同龢后人捐赠画作 9月首次展出(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