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和工作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对于中国的美术教育,包括素描教学的发展比较了解。
1949年我入学时,中央美术学院(当时称北京艺专)由徐悲鸿先生任院长。当时的素描就是徐悲鸿从西方引进的,并经过其加入中国文化的理解,经过转化后,再来教学生。徐先生提出了很多非常好的对素描的见解,比如宁方勿圆宁脏勿洁等等。这涉及艺术的格调问题,即在造型上,若为方形,格调就高,品位也高;若为圆形,则品位就低,就俗气了。这是非常有意思的。
在本科阶段的素描学习中,我的老师也是这样教我的。当时素描创作的方法是分面法,即无论对于人还是各种形状的物体,都要用一个一个的面塑造出来,这样层次分明,形就具体、生动了。这是徐悲鸿时期造型艺术的重要方法,也是我第一阶段的素描教育。
后来我上了苏联画家马克西莫夫的油画训练班,接触到一个新的概念解构。这是我以前从未听说过的。马克西莫夫解释说,解构就像盖房子,需要打地基、置梁柱,然后再添砖加瓦,它是一个物体的基本构造。但我对解构这种语言具体到画面上何为好、何为不好,还是不清楚。后来他给我改画,我记得是改一张男人体,他这里改改、那里画画,把原先我用分面法画出来的东西都连起来了,包括骨骼、肌肉等都连起来、具体化了,这样画面一下子出现了很大变化。
我本科时期学了很长时间素描,自觉画得还不错,也挺生动,但有两个问题:一是画面比较散。虽然有时候也结实,但那种结实像石头,而不像人体骨骼、肌肉的结实。当马克西莫夫将这些面连起来的时侯,我惊讶地发现散的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是,我以前画素描,常常拿一根棍来测量对象的水平线、垂直线,看这条线是如何倾斜的,进而确定构图。所以我的画有时候看起来挺准,有时候就不行。比如画一幅人的头像,眼睛、鼻子时高时低,无法准确。但用解构的方法就可以非常准确地确定人体器官的各个位置,因为它是从解剖的角度去研究人和中线,根据人体的中线、对称性,以及可动和不可动关节等,准确地画出器官的不同位置。通过解构来研究对象,我的素描画就准了。
其实,这两种做法都来自西方,都是经老师转手过来的。油画进入中国不过100年,有真正的美术教育也不到100年,而即使到今天我们也没有特别弄清楚素描是怎么回事,所以不要以为素描就这么简单。我从1949年入学到1957年毕业的时候,才基本上懂了素描的要求是什么。但解构所体现出来的东西,我在油画班并没有领悟透彻,毕业后我的画还是老样子,看上去似乎也很好,但每张都有或大或小的问题。我毕业后在版画系教了5年素描,一边教学一边继续画,这才慢慢地把解构问题解决了。这是我素描的第二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后,我出国看到了很多经典的油画原作。第一次到德国,第二次到美国,看到他们博物馆内从古典到现代的各种油画作品后,我深感自己的油画水平不行。为什么呢?因为无论从画面的丰厚性、层次感上,还是造型、色彩上,我的画都远远不及。什么原因呢?我研究了很久,就是体积感不够强。
体积感这个词,说起来大家都懂,但自己做得好不好、到位不到位,却不甚清楚,因为没有看过更好的画。所以我在国外转了一圈后,才发现我的体积感不够。比如人头,我只能做到一半,边线转不过去,都切掉了,这样它的美感就出不来。当时我在美国做了一个实验,一个画廊老板给了我一张很大的照片,要我画一张头像,我将古典法和分面法都融合在这张画中,将体积做得更彻底一点,效果便一下子发生了重大改变。回国后我将这种方法运用在日常创作中,周围的老师、同学都觉得我的画变了,但具体怎么变的都琢磨不清,其实就是这个原因。后来我画了《塔吉克新娘》等一系列作品。这是我素描创作的第三个阶段。
我由不太全面的理解到比较全面的理解素描,经过了几十年的时间;由理解了、基本做出来了,再到在油画里实现,又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到上世纪80年代,我已年过半百,才勉强解决了这些基础问题。我的素描三个阶段,实际上也是整个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过程。
中央美院院长靳尚谊先生笔记
1、素描:是研究处在空间中的立体构造。
2、油画的一个重要因素:体积、空间。
3、形式规律的研究:线的组织、黑白组织、节奏等。用形式体现人的精神,如明清文人画。
4、学习中提高绘画品味:有形式高的品位,有形式低的品位。追求形式高的品位。如塞尚强调面与面的关系、席勒强调线、梵高强调线和色。
5、古典与现代:是一个体系的不同阶段。是统一,不是对抗。
6、北京建筑缺点:比例问题、色彩问题、形式问题。
7、绘画的新旧:不在写实不写实,而在于人的精神。
8、我的风格不是追求出来的,而是解决最基本问题体积而形成的。
9、我一直解决一个技术问题:边线,以边线来塑造体积。一开始我画得平体积感不强,看了美国的很多名画以后,做到了体积感的一半,高浮雕,后面的看不出。中国人特别注意界线,线的观念太强,体积感不强。
10、解决体积问题:由浅越来越深,层次上认真做了一下。边缘线的每一个小斜面仔细推敲,边缘线很清楚。
11、油画用笔点,并不是模仿什么,而是为了解决体积问题,点容易出层次。再一个是点肯定,画出来厚重。
12、体积感:侧光、顶光。过去名作多采用这种采光,以画出立体感。平光:为了平面化采用平光。
13、研究问题,研究风格不可能,各种风格都有了。
14、研究如何突破:靠作者修养,靠作者对社会的关注,对社会有深刻感受。
15、形式与对社会的深刻感受结合好:力作。
惠州学院2016年在湖南省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线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6年美术专业、影视内容方向录取分数线
2017年重庆影视类统考时间及地点
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美术类专业录取规则
2015山东美术统考分数线本科185分专科155分
2017年广西美术类联考考试时间12月11日
2017重庆美术联考考点设置
小谈美术生文化课复习攻略 艺术生文化课提分策略
山东大学2016年浙江省美术设计专业录取分数线
2015山东美术统考合格分数线本科185分
2017重庆美术统考时间考点现场确认时间
2015山东美术联考统考成绩分段表
2016山东美术统考成绩分数1月11日前公布
2017年广西艺术类各专业统考时间安排
中央戏剧学院2015年本科录取规则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2016年安徽省美术设计专业录取线
2017年重庆音乐类联考时间及地点
2015山东美术统考合格线划定
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录取要求及录取规则
2017重庆美术联考报名时间方式
2015年江西理工大学本科专业录取规则
凯里学院2015年广西艺术类专业录取规则
2017年上海市播音主持专业统考考试内容和评分标准
2017广西美术联考时间12月11日
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艺术类专业录取规则
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艺术美术类录取规则
2015山东美术联考合格线 本科185分专科155分
2017年上海音乐学类专业统考考试内容和要求
2017年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招生专业考试须知
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美术类专业录取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