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专业术语解--名家谈色-形-线-光
色:
美术作品的重要表现因素。光刺激眼睛而产生的视感觉,一切光源都含有色素成份。自然界中的一切色彩都是在日光或白光的映射下形成的。日光或白光在三棱镜折射下,分解为赤、橙、黄、绿、青、蓝、紫7色,称为光色。不同物质对光色的吸收成份和反射程度不同,呈现为复杂的色泽变化。物质对光色全部或大部吸收则成黑色,对光色全部或大部反射则为白色。7色中被吸收部分则隐,被反射的部分则显。一切可视的物质都具有在光照中显示色彩的因素。红、黄、蓝是物质颜料中不能再分解或不能由其他颜料调合的色,故称颜料的三原色,或称一次色。三原色中两者相混产生橙、绿、紫,称为三间色,或二次色。间色与相邻色再次混合生成复色,或称三次色。间色与对立的原色关系称色彩的互补关系,又称互补色。如黄和紫为互补色,绿是红的补色,蓝是紫的补色。在绘画中,颜色的固有色叫色相;色彩的深浅浓淡叫色度;色彩的冷暖对比倾向,称色性。三者又叫色彩的三属性。按人们视觉对自然的经验感受,色彩又分为冷与暖两大类调子,红、黄、橙、赭等为暖色调,青、蓝、绿、青紫等为冷色调。色彩中的冷暖关系是相对的比较关系,如红暖于紫,青寒于绿,因而两大类的内部也有冷暖对比的因素。由于特定光源色的影响,或者使画面色彩产生趋于某种统一倾向的因素称色调。色调对揭示自然环境的时间和季节,对于传达人们心理和情绪有极强的表现力,在绘画诸要素中色彩是最具有感情特征的因素。通过人们视觉经验的联想,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心理作用。在绘画中运用色彩的明度变化、冷暖对比和色彩调子的表情特征,是取得与加强情绪感染力内容相谐调效果的重要手段。
形:
物态空间的外部映像。即除了物体空间位置和方向等性质之外的外部形象。在一维空间中,形是单纯的线;在二维空间中,形是线围绕的面;在三维空间中,形是面构成的体。线附于形体的边界而变化,色依于形体表面而显示,由此确立了形在美术作品诸要素中的中心地位。在美术术语中,形指有形状大小的边界内容特征,形态指形状质量与空间的因素、动与静态势的表现特征,形体指形态的空间体积特征,构造指形体内容的有机联结关系,形象指含有精神内容和表情的形体。在造型观念中,形又分为抽象形态和具象形态。以点、线、 面、立体等几何因素构成的非具象形态,叫抽象形态,又称理念形象。具象形态又称现实形态,是指视觉可感知的一切自然形态。在美术中,为了加强形态的表情和力度而把自然形象进行改变的手法或风格,称做夸张变形。中国画论中,形似一词指再现自然形态的表象因素;神似,则指形象精神因素的表现;形神兼备的艺术主张是关乎形与神、精神与物质的辩证统一认识。几千年来,美术围绕着对形、形与神的关系、形体结构的认识,形成了包含有透视、解剖、形体、 比例、光影、具象、抽象、设计构成等学说和艺术理论。东方和西方艺术传统的差异、古今各种流派的纷争,从形式表现而言,都无不集中地体现在形神关系和形态处理的造型观念上。
线:
美术作品的重要表现因素。按几何定义,线是点的延伸。其定向延伸是直线,变向延伸称曲线。直线和曲线是线构成的两大系列。线作为几何含义不具有宽度和厚度,它是绘画借以标志形在空间中位置和长度的手段。人们用线画出物体的形状和态势。在二维空间中,线是面的边界线。在三维空间中,线是形体的外轮廓线和标明内构造的结构线。轮廓线是形体在纵深空间中侧面的压缩,结构线是形体正面构造面之间的交界。线亦称线条,线条是绘画中人们认识和反映自然形态时最概括最简明的表现形式。在写实的绘画中,线条体现为画家对物态质感、量感、重力与动速的客观感应,线条依附于物态性质,反映出曲直、粗细、润涩、软硬等不同特征。中国历代画家以线条为造型最基本的手段,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如各种描法,山水画的各种皴法等。一方面体现为对造物自然生态的认识,一方面又表现为画家气质情趣的个性流露。20世纪的西方的表现主义、抽象主义以及光效应艺术,则从力学、精神力学和心理学等角度出发,对线条的纯粹语意进行了多方面的表现尝试,运用线的各种不同变化,借线条产生的动力、弹性、重力效果来表现物象的各种情绪或质感,把线造型的观念拓展为视觉经验的宽泛领域。
光:
美术作品的重要表现因素。光刺激人们的眼睛,为视觉揭示出客观世界的时空变化,使宇宙间的一切物象有了可视性。一切光都含有色的因素。不同物质因其对光色的吸收量和映射成分不同,呈现为不同色泽。物体因受光量强弱的变化,而产生明暗层次的变化。其受光面称亮部,背光面称暗部。光线被物体遮断时形成暗部和投影。物体受光面向暗面的转折处,称明暗交界处,又称明暗交界线。物体暗部受到周围物体亮部映射的面,叫反光面。物体亮部反射出光源的亮点称高光。绘画中的光源,一般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自然光指太阳光,又称外光。太阳光源下的投影是通过物体边缘引向地面的平行线。人工光源多为室内光,其投影是由光源为圆心通过物体边缘引向背面的放射线。光源的方向、位置和光强度决定着画面光影的透视关系、明暗变化和色彩基调。运用光的因素,表现可感的空间层次和可信的明暗效果,揭示物体的质感和量感,是绘画的重要手法。从心理因素方面分析,光和热是一切生命形态赖以生存的根本条件。光传递给人类一种最辉煌、最壮观的印象,与寒冷和阴暗的经验比较,光能引起一切生命之物本能的兴奋和欣喜。人们赞美光明,厌惧黑暗。艺术中,光明象征生命、幸福、希望、正义和神圣;黑暗隐喻死亡、痛苦、寂灭、丑恶和妖魔。因此,艺术家往往也把光影明暗的处理作为表达个人情绪,区别美丑和恶善的主观选择,着意使画面获得更强烈的感染力。
700余件佳作将亮相当代工美双年展(图)
马秋莎:沃德兰艺术展于北京公社举办(图)
2017中央美术学院专业校考成绩查询入口
郎军中国画个展开幕 作品已预订出三分之一(组图)
2017中央美术学院专业校考合格分数线公布
2017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类校考成绩查询入口
京津冀三地230余件珍贵文物现身河北博物院(组图)
不朽的梵高登陆厦门 多媒体展现不一样的梵高(组图)
王树忠水墨作品展在国安艺术馆隆重开幕(组图)
国投通汇签约画家羽空作品亮相荣宝斋中国画双年展 (组图)
中法文化系列活动摄影展《父与子》在京开幕(图)
一叶知秋·肖伟美术作品巡展”中山举办 (组图)
“南风——陈玉莲国画展“在水立方隆重举行(组图)
清朝京局钱币精品展开幕
李刚书画艺术作品在知味斋三味画廊展出(组图)
南海岸线:2016海南当代美术作品展举办(组图)
国家珍贵古籍特展亮相国图 晚唐文献首次展出
何家安中国画作品展亮相深圳(组图)
在路上•青年艺术家李博油画作品展在杭开幕(组图)
“文心蔚然——文蔚书画全国巡展”香港展即将开幕(组图)
传统文房制砚技艺精品展亮相恭王府(组图)
秦俑主题展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
31年后劳森伯格重返北京 主展四分之一英里画作
“京西画派“作品展(组图)
2017中央美院专业确认实施办法
周其乐中国画精品展在郑州开幕(组图)
街境——卞国强、翟建群水墨岩彩画展在汉纳得艺术空间开幕(组图)
深圳博物馆举办海上瓷路文物展(图)
文墨端午——2016京津冀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隆重开幕(组图)
三件晚唐文献国图首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