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素描时常见的7大错误
1、【画面太“空”或太“满”】
这是由于构图不当造成的错误。物体太小太集中就会造成画面的“空”;而物体太大太散,画面就会“满”,甚至有时画面会“盛不开”物体。解决的办法就是:在一开始就要把整个物体的组合外形找准。按照构图的要求做好定位辅助线,在进一步深入的时候,不要轻易改动构图的定位线,否则,就会破坏构图的初衷。
2、【形体画得“歪”】
这是由于起草不严格造成的错误。静物素描中物体的特点就是要“静”。每一个物体都有自己的位置和重心、对称物体的重心,在它的中心垂直线位置,垂直线画不垂直,就会使物体重心不稳,产生“歪”的错误。画“歪”的错误还有另一个原因:对称物体画得不对称。解决的办法是:起草时,左右两边要同时起草。不要等到起完一边,再起另一边。
3、【轮廓线过“虚”】
这是因为画者错误地以为:越是立体的物体,它的轮廓越虚;越是后面的物体,它的形体越虚。解决的办法是:依靠观察,依靠感受,了解视觉的“双眼视差”现象,学习造型的“线面”转换关系,不受“主观”影响,客观地表现对像。
4、【轮廓线太“粗”】
这是因为画者还没有树立起“体面”观念,不懂得物体的轮廓是由“面”的转折形成的,不懂得形体是用明暗对比出来的。解决的办法是:加强观察感受,排除非素描习惯的干扰,将“粗线”的一侧向暗部或背景过渡。
5、【透视面过“大”】
初学者常常把物体的侧面画大,这是因为他们对视觉透视缩变现象理解的少,主观的认为,原来“那个面”没有那么小,没有完全按照客观观察的结果去画。这说明,生活中的习惯还影响着画者。纠正的方法是:认真学习透视规律,严格掌握比例关系,客观地表现对象。
6、【画面太“灰”】
灰的直接原因是物体亮部画重了,这是由于明暗对比观察不足造成的,应该在调整时加重明暗交界线,提高亮部的明度。
7、【画面太“碎”、太“平”、太“板”】
造成这三种错误的主要原因是,表现物体主次不清。其中“碎”的原因是,物体刻画的部分太多、太强。“平”的原因是物体刻画不充分。“板”的原因是,物体刻画缺少变化。以上这些错误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整体观察,整体表现,主次技术掌握不够。解决的办法是:在素描步骤的熟悉造型阶段,就应该综合整理出静物的整体印象,找到静物的主次部分,在刻画中严格按整体和主次的要求进行,并及时作出整理。
静物素描是素描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阶段。静物素描作画对象的多样性、复杂性决定了静物素描是一个全面学习和发挥素描基础技术,提高认识、总结经验的阶段。同学们应该子啊素描静物阶段,完成全部的素描基础技术训练内容,为下一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打下好基础。
“环肥燕瘦”汉唐长安丽人行
“颐和园藏乾隆文物特展”在福建省博开展
寒夫书画文艺术成果展在京举办
故宫《千里江山图》“体检”报告回应伪作质疑(图)
考古界认定中国最早土墩墓源自宜兴下湾遗址(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古代文明》展览全新亮相
“融——法国杜尚奖提名艺术家作品展”在京开幕
“曲园酒楼”演绎出的历史故事
这些年 杜尚奖都颁给了哪些艺术家?(组图)
寄黑藏白醉粉红 再现常玉时代风华(组图)
陈丹青、马可鲁、冯良鸿作品联展亮相年代美术馆
二十世纪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李伯安作品展开幕
上海博物馆藏明代艺术珍品展-克里姆林宫
国粹华艺:当代没骨画展将在华地文化艺术中心开幕
沿海开放城市美术馆馆藏作品展烟台启幕 讲述中国故事
丝路匠心壁画展
“暖阳——李传真中国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平江伍市镇七星村现罕见古墓(图)
民建福建省委举办书画展 展出艺术作品80余件
EACHWAY艺之卉“艺术共生”非遗艺术展及百年时尚博物馆开幕
“潘多拉的盒子”两依藏20世纪欧洲化妆盒手袋艺术展
翰墨邂逅油彩 中法艺术家相聚浙江永嘉
老胡同里的居民画展
故宫将邀请你到“中华文化客厅”做客(图)
清官板桥 三绝传世——“郑板桥专题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展
“南塘·山石” 萧沛苍油画作品展开幕
黄永玉的紫砂壶亮相“中国美术馆之夜”
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亮相国博
隐市藏家朱昌言:喜藏吴湖帆书画
山东青年美术力量系列展亮相天津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