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女子学院简介
中华女子学院是全国妇联所属、经教育部批准的全国唯一一所女子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中华女子学院已有60年的办学历史。陈慕华任学校名誉院长。其前身是1949年由宋庆龄、何香凝、蔡畅、邓颖超、康克清等革命前辈亲手创建的新中国妇女职业学校,后更名为全国妇联妇女干部学校。1984年升格为全国妇联管理干部学院,成为全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女子成人高校。1987年,为满足各界妇女不断增长的学习需求,学校更名为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1993年学校进行迁址、扩建,并于1995年更名为中华女子学院,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学校于1996年开始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举办普通本科教育,2002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转为普通本科高等学校。2005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良好成绩。目前学校已成为具有普通本科、高等职业、成人学历教育、妇女干部培训及研究生联合办学资格等多层次的高等学府。拥有教职工456人,全日制在校生近5000人。
在全国妇联的领导下,学校党委带领全校师生员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科教兴国战略和教育方针,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秉承团结 勤奋 求实 创新的校训,坚持学科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环境美校的治校方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发展妇女教育、提高妇女素质,传播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引领先进性别文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妇女发展、妇女国际交流以及国家外交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校目前设有七个二级学院四系二部:社会与法学院(下设社会工作系、法律系、女性学系)、管理学院(下设人力资源管理系、会计系)、教育学院(下设学前教育系、心理学系)、艺术学院(下设艺术设计系、传播与表演系)、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中华高丽学院,计算机系、金融系、外语系、对外汉语系、公共教学部、体育教学部。设有18个本科专业:社会工作、社会学、法学、女性学、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学前教育、应用心理学、艺术设计、播音与主持艺术、文化产业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英语、对外汉语,分布在法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经济学、工学等6个学科门类,覆盖社会学、法学、教育学、工商管理、艺术学等9个一级学科,设有10个高职专业。女性学专业是教育部批准的目前国内唯一一个女性学本科专业。社会工作、学前教育、女性学等办学特色鲜明的专业,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
学校是最早成立全国女性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举办女性学师资研究生班、开设女性学本科专业、建设女性学书库及社会性别网站的高校之一,成为妇女发展理论研究、女性人力资源开发和中国妇女教育的前沿阵地。《中华女子学院学报》是面向国内外发行的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学校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及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构建了一支与学科专业建设需要相匹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活力、发展趋势良好的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大力加强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坚持抓精品课程、精品教材、特色专业和教学实践体系建设,广泛开展教学名师评选、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形成了领导重视、政策倾斜、经费保障、舆论导向、全员服务教学的良好局面,教学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图书馆现有藏书31.9万册,电子图书25万册, 有正式数据库20个,已具有了包括中英文学术期刊、中文学位论文、中文图书、多媒体学习和各种参考数据库在内的内容丰富的电子资源体系,正努力建设一个馆藏丰富、特色鲜明,能够为中国女子高等教育和社会性别研究与实务工作者提供信息资源支持的、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国女性信息资源中心。
学校与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往来,与加拿大、英国、美国、韩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的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2003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侨)留学生。
中华女子学院正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迈向集女性高等教育、女性理论研究、女性对外交流、女性图书资料信息为一体的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女子大学。
中华女子学院艺术学院概况
中华女子学院艺术学院是在原艺术系的基础上于2008年9月成立。
专业设置:十多年来,在创建和发展的过程中,根据社会对艺术类人才的需求,学院不断拓展专业,现已形成较为合理的艺术类综合教学体系结构。2014年面向社会招生:服装与服饰设计、环境设计(室内陈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播音与主持艺术四个本科专业。
师资队伍:学院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已建立起一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师资 队伍。在现有教师中,教授、副教授、讲师均毕业于国内外知名艺术学府,并聘请行业知名专家、学者作为特聘教授,讲座教授授课。这支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是 高水平的教学与科研质量的保障。
办学特色:围绕将女性特点融入专业特色之中,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艺术创新人才的学科定位,学院积极开展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调整课程结 构,改进教学方法,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建设多个实验室能够满足各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国内多家知名企业作为校外创新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教学与社会实践 相结合的学习场所。
人才培养质量:多年来,学院培养了一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需求的、有理想有抱负的应用型艺术人才,有许多学生在国内外各级各类展演及 设计大赛中获奖。以艺术学院学生为主体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颁奖礼仪专业志愿者团队,2009年国庆六十周年的阅兵式女民兵团队,2010年上海世博会 闭幕式的表演团队,向全世界展示了庄重、柔美的中国女性形象,为学院增辉添彩,在媒体中被广泛关注并给予高度评价。2011年第二届夏青杯朗诵大赛优 秀奖、 2012年齐越节朗诵艺术大赛二等奖、首届首都高校女大学生主持人大赛一等奖及省市广电系统组织的主持人大奖赛冠军,凸显我校播音品牌的影响力,文化 产业管理专业舞蹈编导方向学生参加了中央电视台2012年网络春节晚会的演出,同时在2012年底作为大陆唯一参演单位赴澳门参加划破时空舞向 2013庆祝澳门回归大学生艺术汇演。
王家增作品展“工业元素”
会然画展亮相北京798艺术区
石齐美术馆烟台开馆
海派书画精品展汇集名家力作
三都博物馆藏书画精品亮相首博
程小琪画展表达“荷语”
仙鹤精神书画艺术展举办
中原书画走进新疆哈密
2012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在京举行
拿瓦伦的“母亲到女儿”雕塑在宁波展出
北航艺术馆推出“家庭教育”主题展
马书林中国画作品展述评
秦剑铭山水绘画艺术展将办
“新人文·卢禹舜”系列活动大幕将启
早期留洋艺术家作品陈列展诠释“碰撞与交融”
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书画展举办
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官网上线
首届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大展在京开幕
“百名书画家作品展”亮相上海
500余幅作品亮相陕西群众美术书法摄影展
饶宗颐书画艺术特展举办
新疆古代服饰走进国博
何香凝艺术精品展今天在南京开幕
晓景美术馆开馆展长城书画院作品
初中海山水画展大道至简
“吞吐大荒——许钦松山水画展”移师广东
“意写江南”丁德源作品展在京举行
“黑土丹青”画展在京举办
贺慕群纸上作品展呈现隽永与温和
新疆举办首届当代艺术双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