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欣赏客体与主体发生一种审美关系。一方面,客体对人的审美感知和体验、审美能力 和需要的本质特性的制约。另一方面,由于客体具有审美价值,主体对其感知与体验必定表现为评价性;客体 在主体心理中的地位和认可程度,都具有主体的评价标准和情感态度。虽说评价本身不能创造价值,但审美价 值必须经过评价才能被认识和掌握。在教学中,这种评价是多方位和多层次的。有教师和学生对客体的评价, 又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对评价的再评价;评价既可以是外部语言的表述,也可以是内心的检校与评判。通过 大量的审美感知和体验的交互活动,逐渐使主体的评价标准与客体的审美价值相吻合,以达到欣赏教学的目的 。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美术欣赏教学的特征 许多教师有这样的体会,欣赏教学难于艺术实践教学,而现代作品欣赏则更难。这也许因为在欣赏传统的 再现性作品时,有关史料和作品内容丰富了教学内容,符合了学生追求现实意识和经验的需求,故而造成一种 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良好的假象。而现代表现性作品欣赏的着眼点不能直接为日常意识所接受,学生一时无法 超出现实经验和欣赏习惯的阈限,因而使教学发生了困难。对“有意味的形式”的感知和体验并不是日常意识 和习惯所能企及的,审美意识的形成需要有个学习的过程。这并不是说对再现性作品的欣赏不是一种审美意识 的活动,但一个不具有较强审美意识的人,往往能欣赏前者而不能欣赏后者。曾在上海举办“法国250年绘画作 品展”会上,从男女老少、 各界人士的交流中我发现,人们似乎都能顺利地欣赏这类写实作品。然而,另一个 事实却让我吃惊,在“毕加索”、“米罗”的画展上,许多学美术专业的学生都向我提出这样疑问:“这些画 好在哪里?”而不是提出“我感觉到了什么”等评价性的意见。他们大有乘兴而来、败兴而去的情绪。造成这 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观者的评价标准尚未建立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上,当面对着新 的审美现象时,其评价标准就失去了有效性。 以上列举的事实可以说明,从审美意识出发去评价和把握作品形式的情感意味,或剖析作品所激发审美体 验的形式因素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一旦我们认识到,教学必须要达到这一目的时,那么再现性作品欣赏和表 现性作品欣赏教学所碰到的困难是相同的。 我们已经知道,欣赏教学具有三个主要功能——认识、教育、审美。然而,这个属于审美范畴的教学离开 了审美功能,专注于认识和教育功能是否符合欣赏教学的要求?假如,我们从伦勃朗作品中感知到铜盔的金属 质感,能否成为帮助学生认识某种物理属性的辅助教材;假如,一幅画讲述的是某些伦理道德、社会思想和时 代精神性的内容,是否可以作为一种传达思想观念的工具去完成德育课的教学内容,回答是肯定的。但不禁要 问,欣赏教学本身的特征是什么?也许我们教学最终都是一种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审 美能力和健康美好的趣味,但通过艺术形式的直接感知和审美体验是欣赏教学的主要特征。从欣赏中不断获取 多种功用是审美欣赏中继发性的作用。正如在其它学科教学中,偶尔得到一些类似艺术中审美感知的内容一样 也是继发性的作用,并不是该教学的主要特征。
2013年沈阳音乐学院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西北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大庆石油学院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通化师范学院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青岛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东北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宁夏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鞍山师范学院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伊犁师范学院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辽宁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白城师范学院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天水师范学院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长春大学光华学院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宁夏师范学院美术校考考题
2013年延安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渤海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安庆师范学院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长春理工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绥化学院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青岛理工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大连理工学院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兰州城市学院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大连民族学院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兰州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佳木斯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阜阳师范学院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济南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