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中生有 视而不见
无中生有,视而不见,是贯通整个绘画过程的艺术法则。无中生有强调在绘画的过程中,作者可以亲昵于物象,根据绘画经验填写适合画面需要的内容。看似简单,但要做到这一步,我们必须在平时速写里多练、多看、多思考、多记。临摹与默写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只有达到了这些要求,我们才会在绘画中做到信手拈来,真正意义上意在笔先。
视而不见强调在绘画过程里,作者可以超脱于物象,根据画面的需要,去掉那些破坏画面的符号。无中生有,视而不见在做人的哲学含义里是一种出世和入世的哲学观。在绘画里强调的哲学含义,就是要用审美的眼光看待物象,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2、构图妥帖 黑白分明
古人谢赫在六法论里讲到经营位置与徐悲鸿先生在新七法里强调位置适宜都是这一范畴。我们着重强调黑白分明的概念及作用。黑白分明即要求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形与形之间的关系。这正如中国古传统文化符号,分名别置。以太极符号为例,黑与白就是正形与负形的关系,黑是黑,白是白,有各自的形体。这也正如中国画家所倡导的计白当黑一样,强调黑与白的关系。这一步的目的是要求考生能够明确地知道在特定环境下应有的构图技巧,对画面的合理布局,即位置得当适宜、整体和谐。在整个教学系统里,构图是画好速写的第一步。当然,我们可以很好地借鉴学习国内外大师们的构图,如潘天寿先生的构图恢弘、波拉克的构图具有形式美感。
3、注重整体感 强调形式美感的艺术表现
大家在观摩历届学生高分试卷时,有的学生很不理解:为什么有的作品画得还不如自己,分数却比自己高很多?究其原因,你是否注重强调了作品的完整性,即是否有画面感?这里讲的整体效果,主要是指作者对所画对象的比例、动态和形体之间有节奏地进行穿插和布局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大家都知道,速写是瞬间交晤,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正是由于这种偶然性,我们在绘画的时候必须把瞬间美,包括动态和表情的瞬间美表现出来。做好这些,作品也就达到了性格毕现,气韵生动。
4、比例准确 掌握人体基本结构
新七法中以比例得当明确地强调了基础绘画的品评标准。谈到比例,这里应再强调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动态。如人体的基本比例:即以头为基本单位,按从发际线下颌胸线肚脐之间的距离定为3个头长,还有脐孔到耻骨联合为一个头长。脚底髌骨耻骨联合线为4个头长,骨盆线到肚脐还有半个头长。坐五(我们知道,在产生坐姿比例时,上半身基本保持不变,而产生比例变化的地方就在骨盆和髌骨之间)、盘三半(根据人物的动态变化观察比例)。这是画好速写的第二步,这一步强调在平时训练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并了解人体的基本比例。
5、动态自然 强调动态线
把握控制人体运动规律的两条线:肩线,骨盆线。肩线就是指两个肩点的连线,在人体产生动态变化时,肩线和骨盆线这两条线将会成倒八字。学生在充分认识这一规律后,就可以熟练地把握人物运动的基本特点。
比例和动态在速写学习过程中属于重中之重,学生必须熟练地掌握人体结构的基本知识、比例和技能,理解人物骨骼和肌肉的生长规律以及对形体运动所产生美的能量进行明确判断。善于抓住物象的基本特征、注意每个转折部位的扭动关系。
6、注意用笔 线条疏密有致
古人习中国画,很注重笔墨。而今,我们研究速写,也如六法论里强调骨法用笔与新七法中强调轻重适宜一样,用线在表达速写语言里尤为重要,学者应在学习的过程中研究线条的趣味,发现线条的魅力、情趣。骨法用笔强调了我们在用线时应该根据物象的形体变化为支撑,善于把握物象的实质,即骨架。速写在用线时也应注意线条的穿插、取舍和提炼,注意线条的对比、变化和节奏(如轻重、虚实、方圆、曲直、疏密、粗细、长短)。流畅的线条可增强画面表现力和生动性,线条的特质与形体结构的巧妙结合,是速写达到气韵生动的重要条件。当然,线、面结合的速写更利于增强绘画层次感。
第六届广东省版画展在东莞展出
方骏中国画展开幕
柏乡汉牡丹节办农民画展
冯远画展将于4月28日—5月14日开幕
“寻迹”阎敏版画展,呈现自在圆满的精神世界
“中韩当代艺术文化交流”书画展举行
袁野画展亮相
萧采洲山水画展开幕 首日订走20多幅作品
陈建生画展将亮相苏州美术馆
范治斌画展南宁开展
连泽强陶瓷书画展在广百举行
马斌画展将举办
第四届全国中国画展将在宁开幕
刘石赵水庆李益兵张颖书画展开幕
何水法书画展在洛阳开展
郭中伦画展绣湖畔
重庆市女子书画展5月1日开展
“南京路上好八连”命名50周年书画展举行
时装设计师张肇达水墨画展在京举办
“‘视觉中的风景’于会见油画展”郑州开展
大路画展在京举行
三月街来图书馆看“非遗”书画展
拥抱蓝色海疆”海洋画展首博开展
纪念张伯驹先生诞辰115周年书画展故宫开幕
韦远柏90华诞书画展开展
淋漓尽致 清新愉悦 赵明水彩画展开幕
“黄山四家书画展”在五台山开展
“江左风韵”书画展在琼展出
贠德辉国画展举行
隋同玄画展亮相欧洲艺术职业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