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艺术,是“由极少主义艺术的简单,无细节形式发展而来的。大地艺术家主张返回自然,以大地艺术作为艺术创作的对象。他们或在广袤的沙漠上挖坑造型,或移山填海,或垒筑堤岸,活泼溅色遍染荒山。由于大地艺术家常以挖掘填湮工程形式出现故又有土工方程或地景艺术之称。”首次“在地作品艺术展”于1968年在美国纽约的杜旺画廊举行。由此宣告了一种新的现代艺术形态——大地艺术的出现。 大地艺术可以说是中国庄子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具体实践物。大地艺术家认为,艺术与生活、艺术与自然应该没有森严的界线。在人类的生活时空中,应处处存在着艺术。大地艺术可以看成是室内装饰作品向户外发展的结果,最早的样式可追溯到古埃及的金字塔和英国的斯通享治圆形石柱。大地艺术的作品都十分关作品的“场所感”,即作品与环境有机结合,通过设计来加强或削弱基地本身的如地形、地质、季节变化等特性,从而引导人们更为深入地感受自然。 在大地艺术家中,由以定居美国的保加利亚人克里斯托(J·Christo)和美国罗伯特·史密森(R·Smithson)等最为著名。克里斯托于1971年~1972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个大河谷之间,搭起了长达381米、高80米~130米的桔红色帘幕,蔚为壮观,被称为“山谷帷幕”。罗伯特·史密森也曾在美国的犹他州的大盐湖上用砂石筑起了直径为160英尺、长1500英尺的“螺旋状防波堤”,场面宏大,令人震惊。另外,还有艺术家钟情地或把大地的某一处,用打洞机打足够深的洞;或在某一草坪中挖掘若干个大沙坑;或在一块空地上,制造一个具有海陆景观的“公园”……等等、形式多样。 中国在1994年底,发生在天津的、曾轰动一时的游客偷抢装置在公园等处的“红伞事件”。其由上万把红伞装置在公园等处的“红伞景观”,就是一件鲜活的大地艺术作品。从大地艺术广义地角度讲,中国的万里长城,就是古代中国人民集体创作的一件气势宏伟、壮观、不朽的“大地艺术”作品。
当代艺术“划界”与“跨界”再思考
法国风景画大师韦尔内标志性灯塔被发现
大师杰作引我们重返正途
什么时代可以“鸾凤齐鸣”?
赵根成人物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实验水墨:从文化转向材料
“一百个齐白石比不上一个鲁迅”美学启示
让传统照进未来 ——访品物流形设计公司创始人张雷
[艺象杂言]别让艺术输给情色
以历史眼光看待文化现象的大家
郑重宾中式媒介上的西式思考
美术的“废墟”
重建新闻漫画健康向上的战斗性
自在汪伊虹
静观天地大美——卢禹舜的新山水艺术
在书页中营造艺术空间
发挥专家引领作用 推动美术持续繁荣
工笔画家的精神追求:沉得下去 抬得起来
“雕塑计划”:新格局下的自我突破
百年闽台漆艺,传承七千年文明
方力钧:创作动力源于痛感激发
中国当代具象油画中的形式与精神
大众与版画
以什么目的展示裸体美术
斥资600万建“皖公”巨像引热议
吴长江:把“潜力股”培养成“实力派”
为中国现代美术正名
笔墨当随时代——现实题材作品创作随感
杨韬:雕塑是角色扮演
城市雕塑的美学“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