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介在中国绘画中属花鸟画范围。鳞介是指水族,鳞指一般鱼类,介指甲壳类。
花鸟画家经常把鳞介和花卉、禽鸟、蔬果等一同作为创作素材。历代被取为画材的鱼类有鲤鱼、鳜鱼、鲶鱼、鲋鱼、鳊鱼、比目鱼、河豚,还有金鱼和热带鱼。介类有龟、鳖、虾、蟹、蛤蜊、蚶、螺等。
在画史上,自五代以来,即有善画水族的画家。史载后唐袁义善画水族。传黄筌有《寒龟曝背图》,他传世的《写生珍禽图》中即有二龟。徐熙曾画《戏荇 鱼图》、《藻荇游鱼图》、《穿荇鱼图》。宋代的刘 以画鱼出名,他画的鱼深得“戏广浮深、相忘于江湖之意”,后来很多人都学他,清恽南田曾临过他的《琳池鱼藻图》。金鱼是我国人民培养出来的观赏鱼类,在画面上出现较晚。降至清季,始有画家取为画材,释虚谷就喜画金鱼。明代徐渭曾用水墨画蟹,作品有《黄甲图》。齐白石以活泼的笔法熟练地画鱼、虾、蟹,一生几经变法,晚年自成一体。
关于画鳞介的方法,历代著述不多,清《芥子园画传》中有画鱼诀:“画鱼须活泼,得其游泳像。见影如欲惊, 喁意闲放。浮沉荇藻间,清流恣荡漾。悠然羡其乐,与人同意况。若不得其神,只徒肖其状。虽写溪涧中,不异砧俎上。”这说明画鱼要表现出生动活泼的动态,若不能表达动态,有形无神,便容易画成庖厨中的鱼。
鱼是离不开水的。水有大小、缓急,鱼有浮沉、浅深,要把鱼画在水中。但在花鸟画中画鱼时,可以画水,也可以不画水。不画水时,要在空白纸上画出鱼游于水的趣味。
画游鱼,鱼的尾、背鳍、胸鳍、臀鳍等不能画得过于显露,太显露时,就像出水的鱼,尤其是鱼身和鱼尾的连接处要虚灵。
鱼虾种类很多。鱼有江河湖海之别,虾蟹也有河产和海产的区别。画鱼鳖虾蟹,首先应对它们进行详尽的观察体验,经过长时间的创作锻炼,始能掌握其生动形象和表现方法。昔年齐白石常在水盂中养虾,那是一般河沟里的小虾,大的体长才一寸多,有长须;特别是第一对前足很大,呈钳状,有时超过整个身体的长度,是御敌的武器,这和一般海虾不同。白石老人一生画虾曾有三次变化,开始画小虾,长寸余,50岁以后,扩为二三寸,老年才把虾放大成五寸长。白石老人不断地对虾进行观察,随着认识的深入也不断地改变表现方法,达到了形神毕肖的地步。他画的虾综合了各种虾的特点,在概括提炼的基础上夸张了动态,成为活跃在水中的虾。
画鱼可用勾廓法,也可用浓淡墨点染。如画鳜鱼,尤宜于用墨笔点染。鳜鱼口阔头尖,背有劲鳍,遍体细鳞。用淡墨点出背纹后,可再套淡彩,最后点斑点。前人云“桃花流水鳜鱼肥”,因此画家多把鳜鱼和桃花画在一起。鲤鱼、鲦鱼、鲫鱼、鲇鱼、河豚等造型和色彩都不同,有的要清楚画出鳞片,有的鳍尾独特,与众不同;有的头大,有的背部隆起,有的头上有触须。画时可分别用浓淡墨勾点,或用渴墨勾出体型,然后敷以淡赭、花青等色。画小鱼时,可先画口、眼,然后一笔抹出头及全身,再分别画出鳃、鳍、尾各部,并可敷以淡色。
金鱼种类繁多,色彩复杂。有的头大尾长,有的眼突出于头外,有的尾分三歧或四歧。画时可用勾勒法,用渴笔勾成轮廓后再套淡彩。也可直接用粉彩点染,有时可用米红和墨点头部,以淡朱画尾部,或以白粉点晕腹部,有的又可勾尾纹和鳍纹。赋彩应鲜明,用笔要流利,方能得生动活泼之趣。
近人喜养热带鱼,也就逐渐成为人们所经常描绘的画材。热带鱼形状奇特、色彩斑斓,配以荇藻,则意趣盎然。其中神仙鱼,形如方胜,全身有散点花斑,又生剪形长尾,就更为入画。
画虾蟹可点墨或点色而成。画蟹可用白描法或运用渴笔干擦成形,然后赋以适当淡彩。画熟虾蟹,可用双勾填法,或晕点朱砂、朱 、洋红。
表现龟、鳖、田螺与蚌、蚶、蛤之类,有的可用渴勾,稍赋淡彩,有的纯以浓淡墨擦染而成。田螺及蚌、蛤,外有硬壳,可用墨勾后再以淡赭色套勾。
用写意法画鳞介,可着重用墨点,熟练地运用浓淡墨,并适时地给予勾染,便可活泼生动。画家在着笔时,首应把握形态,把握深浅、浓淡、向背、俯仰、沉浮的不同变化和动态特征。构图时要注意有主有宾,有聚有散,有远近对比,有浓淡变化,用笔既要活泼轻快,又要沉着有力。
荇藻、水草是画水族不可缺少的配景,作者必须在体验鱼虾的同时,对荇藻等水生植物进行认真观察。要精心组织构图,处理好鳞介等主物和配景的宾主关系,并注意意境的处理。应注意水流的方向,这和草的方向及鱼的动势都有直接关系。另外,特定的季节时间所给予水草色泽和形象的变化亦应注意。
画面上长草、短草、蒲、菱、萍、藻兼施,虽无不可,但必须有条理。有时可只用荇,或只用蒲,或萍藻兼用。古人在水面上又喜画落花、柳絮。总之,水草要和鳞介配合得好,相得益彰,始能得远近、向背、俯仰、沉浮的生趣,使观者观后体味到如在濠梁之上的真意。
中国画写意造型说
“墨变”:轻松地穿越
工笔画写意性的表现方式
真画还是高仿品?齐白石真迹展引发质疑
当代油画卡通倾向:从雷同走到雷同
王春辰:艺术具有特殊的话语方式和魅力
手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和体现
中国当代艺术的困境与出路
今日英国艺术教育:绘画的终结?
齐白石的金石心迹
恢宏与熔铸 ——经典重现的意味
传统的颠覆与解构
偶然·无法 必然·有法———毕可燕水墨作品解析
吴休:反对艺术商业炒作
和四十米弧面空间共振
“不全不粹不足以为美”——李维红画评
清新的文人墨戏——覃志刚的书画
新疆维吾尔农民画:藏在深山人未识
中西策展人体制及生态对比
我山非他山,心近平凡
第20届全国版画展将引入策展人制度
瑞士水墨基金会主席:中国水墨艺术很神奇
非洲人的绝活黑木雕价值不菲
没有“自我”,或者拥有“大我”
寻找指引创作的明灯
当代艺术三要素
从新媒体看青年艺术家成长四重门
给世界一个看得懂的中国
马力:一个在中国做策展的法国人
秦桧可以被扶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