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用白描在画面上起稿。注意要根据不同表现对象的质感使用不同的线条,如表现苍老的枝杆就要使用刚健的“铁线描”或“颤笔水纹描”,表现娇艳的花朵就要使用柔美的“兰叶描”或“游丝描”。为了表现牡丹叶片的饱满生气,使用了“兰叶描”。
2.在白描稿稿上用淡墨沿着叶片的根部向尖部由浓到淡地进行分染。分染之前要准备两枝笔,一枝用以蘸墨,另一枝蘸清水。分染时先用色笔在叶片的根部轻轻染上墨,然后迅速用清水笔将它不留痕迹地润开,这样经过水润过的墨色就会呈现出由浓到淡的层次。待第一遍干透后,用同样的方法在前面的步骤上进行多次反复分染,直至达到理想的浓 度。注意:不要试图一次就用浓墨染到所需色度,如果这样的话,不但难以掌握浓淡,无法将墨染匀,而且还会缺少饱和度。
3.在墨色稿上进行色彩分染。第一遍墨稿的作用就是将物体分出不同的明暗向背和前后关系,它就象素描稿。待墨稿浓淡达到要求后,再在墨稿的基础上将色彩罩染上去的。用花青(最好使用花青块,锡管颜色不但色相不准,而且有色渣)从叶片根部向尖部慢慢分染,直至达到浓淡要求。
4.最后染绿色和调整。用淡淡的石绿调藤黄从叶片的尖部向根部由浓到淡地进行分染。注意:石绿色是矿物质颜料,它颗粒较粗,覆盖力强,因此在染色时不能使用重色。藤黄也具有较强的覆盖力,如果使用重色的话,不但会将底色掩盖,还会使颜色污秽。所以只能用淡彩反复多层地分染。
分染法采用分层叠加的方法进行设色,它的优点是色彩厚重饱和,层次变化丰富,表现力强。但是这种方法在运用中如果掌握和使用不当,往往会出现覆盖和拖带底色的现象,要克服这一毛病惟有淡色轻染,反复多层,不可重色少染。传统画法中为了避免拖带底色的现象而采用“矾”法,也即染两层色涂一次矾水,这种固定颜色的方法叫“三矾九染”法。
美术教学中的教育作用
创设情景 寓教于乐
由“对比法”引出的设计课
沟通学科之间联系,进行各学科之间的整合
也谈转变美术教学理念
不要忽视孩子的天性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初探
对新教材的取舍应用
调动学生的艺术热情
教学反思语录
风景写生取景构图的几点看法
用心上好美术课——教学反思
《贴树叶》反思
小学美术教学的生活化
“快乐美术”教学的反思
《风铃叮当》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奇怪的图形》和几何图形
低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一堂课引发的关于小学生学习中国画的思考
带领学生走向创造之路
色彩调配教学的反思
《前前后后》教学反思
一堂贴近学生实际的好课
《感受肌理》教学反思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我见
玩中学 玩即学 ——湘版五册《会走的小人》教学反思
换个方法天地宽
走出教室 感受自然
美术课教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