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中国投资协会艺术品投资交流中心(筹)共同主办的“黄国强执教50周年作品回顾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开幕,展览精选了黄国强的彩墨和焦墨画作品50余幅,全方位地呈现了其艺术成就和执教50年的艺术追求。 黄国强1932年出生于马来西亚一个贫困的华侨家庭。小学毕业时父亲去世,全靠姐夫维持生活,幸而得到校长批准免收学费上了初中。此时,美术老师叶之威对其影响巨大,正是由于他的启蒙,黄国强才最终走上美术创作的道路。初中毕业后,黄国强到新加坡中正中学读高中,后因交不起学费而退学到小学任教。
1954年,黄国强回到祖国北京,1955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1957年转学至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从张仃、庞薰琹、张光宇等艺术大师,后因成绩优秀提前毕业,并留校任教。曾历任装潢系、书籍艺术系副主任,基础部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焦墨和彩墨作品是黄国强最具独创性和个人风格的部分。他的焦墨写生受到张仃先生的深刻影响,但是将焦墨写生的方法运用于人物创作则是黄国强在人物造型方面的独创,这是极富个性特色的创造性应用和发挥,也是他在探索中西艺术结合并向中国绘画传统回归的重要突破。他将西法的素描能力融入具有独特魅力的中国笔墨之中,使得他所创造的人物肖像沧桑、老辣、浓烈,别具一格。
清华美院院长鲁晓波说:“作为艺术家,黄国强先生的作品曾在北京、上海、香港以及奥地利、法国、新加坡、新西兰、德国等地展出,并被许多国家博物馆、艺术中心、艺术院校和收藏家收藏;作为教育家,黄国强先生继承和发展了庞薰琹教授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研究,在教学中提出了‘古与今’‘东方与西方’‘具象与抽象’‘眼与手’‘时与空’等十分重要的理论认识问题,这和他的艺术实践是密切联系的,正是由于这种博大的胆识和胸怀,使他不仅造就了自己,也造就了他的千百个弟子。” 在许多学生眼中,黄国强不仅是恩师、亲人、朋友,更是艺术创作上不可多得的引路人。他的学生祖乃甡回忆说:“在我上学的时候我经常看到黄先生倒背双手在校园里走动的情景,表情严肃,给人一种威严的感觉。后来在黄先生的《传统装饰画》课上才对他有所了解,先生的博学让我们折服,也从此为我们打开了了解我国传统艺术的大门。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他以‘吃橄榄’比喻为学之道,形象、生动,至今难以忘怀。
” 展览开幕当天,正是黄国强先生的80岁寿辰,袁运甫、常沙娜、杜大恺等一批同学、老友,专程前往贺寿。黄国强在回顾自己的艺术生涯时说:“这条道路我走了60多年了,东西求索,走得很艰难、很寂寞,埋头耕耘,收获甚微。人生苦短,一晃我到了80岁了,只有用我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艺术中,以求得安慰、满足。”
西夏陵全力冲刺2020年“申遗”(图)
相遇亚洲——多元化的青年艺术视觉
巴西国家博物馆重建或花费数年时间(组图)
热议潘天寿 “浙东之光”画展与研讨会在宁波举行
边业银行钞票与徐树铮收复外蒙古
埃及4000多年前古墓首次对公众开放(组图)
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硕博导师作品展
乌兰巴托国际艺术节:以自我组织抵抗自我遗忘(组图)
容铁书画篆刻作品展在甘肃美术馆举行
再造山河——20世纪50、60年代“新国画运动”研究展
江波书法作品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开幕
巴塞尔带头降价 艺博会助力中小画廊过冬
“迷舟”2018百雅轩特邀艺术家作品展即将开幕
时隔20载 重回秘鲁的黄金面具(组图)
破局——艺术家飞了书法水墨展在北京山谷居民空间隆重开幕(组图)
段鹏:核心素养时代,课堂美术教学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组图)
观看与信念:《枯木怪石图》是苏轼真迹吗?
海外华人艺术抽样展在深圳何香凝美术馆展出
这些年辗转“回家”的那些国宝文物(组图)
沈阳故宫展出清宫旗袍 让观众领略“皇家”风尚
书法教育的目的(图)
首届中原文旅博览会吸引1000余家企业参展
满江红花鸟小品展
“中国古簪精品展”在京开幕
美国放弃中国艺术品和古董关税贸易政策(组图)
HER KIND 创——肖鲁、赵银鸥、曹雨作品展在筑中美术馆举行
“耀世遗珍”阿富汗国家博物馆藏珍宝展
“绿水青山中国森林摄影作品巡展”黑龙江展开幕
当代水墨走进城市生活:桑火尧个展亮相杭州
空舟载雪——池长庆书画作品展在浙江美术馆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