囿于封建帝制的思想束缚,古代社会很少出现对个人风格的极端推崇,加之师徒承传的教育模式,以致程式化难以避免。古人讲求“师自然,师造化”,强调绘画源于生活,但绝非是对自然生活原貌的简单再现,古人将一切生活的自然形态通过美的原则予以提炼、概括、美化,使之成为一套符号鲜明、格律严整的绘画模式,并为后人所沿用。 然而,程式化并非简单意义上的机械重复,更多的是对笔墨的洗练和心性的锻造,要求创作者将艺术作为生命状态的一种经验表达。当代的诸多画家显然是误读了这个层面上的“程式化”内涵,他们打着“程式化”的学术幌子,生产出了一大批无关生命、无关精神,只与金钱挂钩的流水线商品,倚仗头顶“美协、画院、美院”的领导光环,四处兜售这些毫无艺术价值的“伪创作”。笔者曾亲眼目睹西北某知名人物画家,私下画好多个摹本,套上宣纸描摹,一描就是成百上千张,俨然一架快速运转的印刷机器,而这些批量的产品将被画家冠以亲笔签名高价流入市场。若非亲见,笔者实在难以想象这位曾经的优秀艺术家,在金钱的驱使下已然沦落如斯。 前几天参加中国美术馆杜大恺老师的画展,开幕式上杜老师的三句发言令笔者颇有感触:“我在创作中一定要做到不与古人同、不与今人同、不与自己同!”看似平常的三句话却凝聚了一个杰出艺术家对艺术执着追求的可贵品质。 中国向来不缺好的画家,但悲哀的是这些画家一旦以某种艺术语言或风格被认同,初创时期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就容易被语言模式的惯性所淹没。在学术让位于金钱的今天,那些曾经的优秀艺术家开始亲近市场,疯狂敛财,余下的半生在不断消费早年挣下的那些微薄的“主流认同”中度过。 也许我们应该放缓逐利的脚步,将自己置身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适时地回望那些已故的艺术大师,看看前辈们是如何直面“程式化”所带来的顽疾与困顿的:吴昌硕师学任伯年,却能将任伯年贯用的皴点转化为各种抽象符号来丰富中国画语汇的表现力和审美意味;黄宾虹博览众家之长,于晚年独辟蹊径,创焦墨山水之大成,享誉“千古以来第一用墨大师”;傅抱石将水、墨、彩融合一体,以皮纸破笔绘山水,独创“抱石皴”,完善和丰富了中国画点皴的表现形式和审美内涵……这些艺术大师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正是基于对“程式化”的反复推演,在这一枯燥乏味的过程中不断打磨个人的心性与品格,在千锤百炼的苦行之中,更真切地体察到自然造化的磅礴生命力。也正是对自然造化的入世关怀,才能在画纸的方寸之间,打破“旧程式化”的尺度,建构出具有强烈个人符号的“新程式化”的自由。 程式化无疑是中国画的主要特征,优秀的传统需要我们批判地继承,中国画如何摆脱“程式化”陈陈相因套路泛滥的恶习,如何为其注入鲜活的生命迹象、崇高的精神品质,无疑是当今中国画坛所有画家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要知道,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
尤洋:当代艺术的现实意义
诗情荷意 两栖情缘——野荷王老庄其人其画(组图)
李鬼充斥艺术品市场:书画如何保真
投资收藏也要讲规则
贾宽:信仰者的趣味变迁(组图)
2017年上海美术联考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考点考场安排
蔡广斌:颠覆传统去笔留墨
曹善华:书法创新不可人为设计(图)
于永茂:有灵魂才有山水真意(组图)
国画是道艺合一的艺术
聚焦艺术 直言心声——读《中国文艺发展态势丛书》8卷本
塞尚:莫奈是只狡猾的狐狸(图)
贾雨的中国式抒情——贾雨原生态绘画作品赏析
2017滨州学院空中乘务专业招生简章
迷离的状态:读赵俊忠的绘画
关于“画派”的几点思考
王宏伟:“当代艺术”中人物形象的底线何在
尚扬自述:学习山水画的母本已面目全非,何以入门?(图)
当代中国画发展具备出大师历史条件
清新淡雅文人画——读刘域星花鸟画有感(组图)
有鸟无尽意 有花无尽妍——戴洵花鸟画(组图)
中国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故宫限流比涨价更紧迫
尹吉男:莫让娱乐主义主导学术和市场
南京市民捐赠传家玉环 系祖上考中探花时获赐
唐勇力中国画笔墨散谈
顶尖书法家得意之作从何处来
杨超:用美术馆给传统文化补课
余果:“当下”是对艺术行动的拖延
画意摄影展杭州举行:照片跟水墨画几乎无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