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美术网> 美术视点 > 手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和体现

手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和体现

查字典美术网 2013-01-29

如果说,眼睛是心之窗,那么,手则为心之态,能起到传达情感的作用。一个紧张的人,即使表面隐藏得再好,手亦会不由自主地颤抖;一个胸中藏着怒火的人,会不自觉地攥紧拳头;一个焦虑的人,会下意识地来回揉搓双手。从一个人的手比较容易判断出他的真实心理。无数的艺术巨匠向我们证实了手的这种表现力,在俄罗斯画家卡尔耶夫的作品《母亲》中,扶着头的苍老的手生动地传达了母亲的苦难和哀愁,让人不禁为之感叹。画面中的手虽是一个局部,但同样能表达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感情,使观者联想到它所描绘的人的出身、经历。有时往往是语言无法表达的涵义,通过手却能准确地表达出来。手不仅满足了画面人物的表达,也为我们理解作者的心灵开启了一扇窗,是人的“第二张面孔”。 不同的手被赋予不同的感情 手通过画家的感情和艺术表现手法再现时,就不再是纯客观的了。不同的画家对手有不同的表现方法,传达着不同的情绪情感。罗丹在他的艺术论中说:“无论拿何种杰作的片段,你能在这上面知道作者的心灵。如果你喜欢的话,请你把两幅画比较一下吧,一幅是提香的,另一幅是伦勃朗的。提香所画的手是为掌权的,伦勃朗所画的手则谦逊、勇敢。”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不同画家会赋予手不同的情感。 达芬奇对解剖学的热衷,为他理解手的结构创造了扎实的基础。用写实的方法画手,最大的优势就是细腻精致。以至于他笔下的那些男神女像都被赋予了统一的优雅与安静的气质。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蒙娜丽莎》了。卢浮宫的这幅画像总是遥遥领先地控制着参观者的数量,并以经久不衰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人们的目光。她从头到尾流露着神秘和优雅。海因里希·沃尔夫林在《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导论》中这样描绘:“画中的妇人侧身坐着,上半身偏移,而脸几乎是全正面的。她辅之以手臂的动作,一只手搁在椅子扶手上,另一只手前伸,呈透视短缩状态,一只手搭在另一只手上。他画上这双手并不仅仅是为了装饰,因为这双姿势宁静的手大大加强了性格的表现,而且让人感受到这些敏感手指的微妙触感。”自从《蒙娜丽莎》问世以来,各时期的画家们就试着用不同的方式来呈现或在她身上创造某种趣味,但不管他们怎样改变蒙娜丽莎的状态:给她披上头巾或嘴里叼着烟卷,又或给她戴上墨镜,甚至去掉那招牌式的微笑,她的那双手的姿态却始终没有改变。 19世纪末开始,越来越多的画家运用夸张的表现方法去表现手。就拿作品《吃土豆的人》来说,画中农民由于劳作而走样的手,关节处夸张的变形、增大,青筋暴出,生动地表现出农民生活的艰辛,揭示了梵高对“人类苦难最痛彻肺腑的怜悯”,正如他所追求的“比表面上的事实更真实”。在手的表现上,不得不提及的重要画家就是埃贡·希勒。席勒画作中的手用线绘成,完全消除了明暗、光影,形成了平面二维的画面效果,干涩的画面肌理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他创造了新的画手的方法:他所画的手不像克利姆特的那样富于优美的装饰味道,而是将手部的骨骼“锐角化”,“最紧张、最热烈、尖锐而激进”的手表现了颓废的肉体被压抑的欲望。 手作为最重要的元素予以表现 在着衣人体绘画中,手是除了脸之外唯一暴露在外的身体部位,它们与脸部的相互呼应作用十分显而易见。手作为“第二面孔”,无疑可以起到衬托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手既可以起到装饰作用,也可以帮助画者传达理念。本·沙恩的《手》具有强烈的装饰味道,手部的夸张变形,成为作品独特的艺术语言形式,具有一种奇特的视觉效果和理性的启示。画面中有五双手分别握拳向上举起,不同的握手姿势,运用一种象征的符号展示了沙恩坚定的现实主义思想。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尽量去寻找一种普遍性的品质,正像诗人的经历照亮诗人的个体世界,而我们每个人都和他共享生命的每一部分。” 画面中的手也蕴育出一种直指人心的力量。二战期间,许多国家都张贴过一种极为相似的海报:占满整个画面的人物用手指向观者,直接发问。不难看出,这种引人思索、激起伟大爱国热情从而献身国家的力量,正是借由那几乎被置于画面正中的手传达出来。艺术家用直指人心的手质问人类的道德感和责任感,颇具冲击力。 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都画过上帝创世纪的题材,但是只有米开朗基罗的这幅是如此生动和奇妙。他用亚当和上帝手指即将碰触的微妙空间完美呈现了“生命进入一个精力充沛、年轻美丽的人体那一瞬间的情景”。米开朗基罗选择把两只手放在画面的中心位置上,不要说单独看这幅主题绘画,就是整体欣赏天顶画,这两只手也能轻而易举地凸现出来,成为观众瞩目的焦点。两只手虽然都是手背向上,但却是一对反义词。亚当的肘部靠腿的膝盖支撑,手腕不用力,手则向下耷拉,艰难地抬起一点食指,把他的软弱无力暴露无遗;而上帝的手,手腕抬起,食指也抬得与手背平行,结实的肌肉和向前延伸的动势让人对无所不能的上帝的力量更是深信不疑。这就是手在画作中的画龙点睛之处。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这样描述:“当他伸出手时,甚至连亚当的手指还没有触到,我们就几乎看到那第一个男子好像是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凝视着他的创造者的慈父般的面孔。最伟大的艺术奇迹之一就是米开朗基罗怎样想出了这样的办法,从而使圣手的一触成为画面的中心和焦点,他通过造物手势的轻松和力量使我们体会到万能者的观念。” 埃舍尔的作品充满幽默、神秘、机智和童话般的视觉魅力,他作品中的手蕴含着深远的哲学观和艺术观。《绘画的手》运用两只手表现全部的主题和哲学启示:一块被钉住的木板上,两只都在执笔的手被相互描绘,在矛盾的空间中创造出两只手共存的逻辑。这幅作品展示出埃舍尔对世界的思考,即在二维画面中营造出现实的三维世界,告诉我们在合理表象下一个不可能存在的世界的矛盾与荒谬。 可见,手虽然是整体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完整的主题和内容。手的这种核心作用,可以平衡画面,呼应各个部分;可以是在画家要表现的情节上起到最重要的说明作用;亦或是在传达某种理念和信息。 抽象表现式的手 绘画中对手的表现,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从原始美术作品开始,人类就在不断地研究和表现手。虽然在人类艺术诞生之初的那些手,现在看来“像树杈一样”,但我们依然能感觉到其中的探索。古埃及时期的艺术十分统一且具有独特的风格,即“几何式的规整和对自然的犀利观察二者相结合”。他们绘画的手也一样具有这种风格,手指都会拉得比较长,就算是画一只握着东西的手,也会把手指的第一部分画得很长,以求得形式上的需要。他们对统治者的手会画得比较庄重,而且几乎是一个姿势。但对于下级民众则会画得比较活泼、随意。 当西方的写实技术发展到顶点时,他们对于这种追求肉眼所见的目的和意义就产生了迷惑,从而把探寻的目光投射到了东方。中国的那种精神超越物质的精神世界令其羡慕不已。中国古代的艺术家们在表现人物的时候也以神似为追求目标,对于手的表达方式同样也是“寥寥几笔,形似尔”的态度,正是由于这种哲学思想的主导,中国古代绘画中手的表现既简洁概括,又生动似得于偶成,这种“偶成”事实上是经过无数次的练习所成。就像梁楷所画的《六祖图》中的手,写意地运用不同的线条阐释了不同的手,形象贴切、生动,表现了梁楷一贯的恣意放纵的画风和中国画中对“意”的追求。我国近现代书画大师关良的画作是以戏曲人物为主题,描绘了不同戏曲场景的人物故事。他画中的人物形象乍看像是一个个水墨卡通,手画得极为简单,但却惟妙惟肖地破译出人物的动态和性格,稚拙而充实深刻,实为难能可贵。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美术视频

与"手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和体现"相关的文章

热门美术视点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