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断食日志封面 在弘一法师诞辰132周年、逝世70周年之际,浙江美术馆联合温州博物馆、平湖李叔同纪念馆于10月10日至20日共同举办“天心月圆——弘一法师手迹展”。展览展出手札、书法作品150余件,以缅怀这位艺术巨匠和一代高僧。其中,《断食日志》这部李叔同(弘一法师)唯一的日记体书法作品的原件首次公开展出成为展览一大亮点,而吴茀之为弘一法师所写出自《法华经》的赞词“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以及弘一大师为姜丹书的母亲强太夫人所写墓志铭的初拓片及碑石同样引人关注。 李叔同自幼博览群书,涉猎甚广,年少才盛,旧学新知一应俱全。1898年,他在上海加入“城南文社”,所作诗文为同人之冠。李叔同对中国近代艺术教育贡献卓著。经他培养或受其熏陶而成为一代艺术人才有刘质平、丰子恺、潘天寿、吴梦非、曹聚仁、李鸿梁等。1914年,他开设裸体写生课,成为中国使用裸体模特进行美术教学的第一人。1918年正月十五,李叔同皈依佛教,法名演音,号弘一。同年农历七月十三正式出家。出家后广播佛种,尤其在振兴南山律宗事业上成就卓著,被佛教界誉为振兴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祖师,并被尊称为弘一大师。1942年10月13日,于福建泉州圆寂,临终前写下“悲欣交集”绝笔。他的书法早期深受北朝碑版影响,雄强清劲。晚期形成典型的“弘一体”——用笔简明,笔意宁静,疏朗得体,形成独有的神采,充满了超凡的意趣和云鹤般的淡远。恰如他自己所言:“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静、冲逸之致也。”这种独创的“弘一体”使他成为驰誉后世的一代大师。 (
梅墨生:写生随谈(组图)
中国当代版画艺术冷热辩证
美术馆不是货仓:要重视学术含量
谈书法的界格与出格
书法是中国画的筋骨肉
朱壶如诗说宝璜(图)
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本不存在矛盾
贾方舟:在复杂的文化环境中坚守一种学术姿态
水墨走出国门了吗
2017年四川美术联考明日开考
石溪谷:什么是传统
2017年江苏省艺术类专业校考管理办法
选择书法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图)
评鼠首兔首回归:可能引发海外文物回归潮
刘玉来:论书画的创新(组图)
变与不变的中国书法(图)
砚台的文化价值比材质更重要
创新,当代艺术的美丽陷阱
李津:佩服的人物画家一是周思聪,二是朱新建
专家:当下中国建筑缺少文化自信(图)
林风眠的风景与花鸟题材画:墨色的和声(图)
从《功甫帖》看文物艺术品回流税收问题
以展代教:当代艺术教学的一种思路
专家谈禅修与绘画:辨其象 识其形 悟其道(图)
如何保存收藏的书画
王栋栋:新水墨的中国梦
仕女画的新思考——谈王家训的人物画创作
王建玉:关于水墨问题的几个方面
艺术衍生品正渐行渐近
徐冰:中国画在未来会变的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