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精华 保罗·托马斯、凯文·拉斯沃思 蓝天白云下,一个个白色灯柱排列开去,沿着崭新的道路向天际延伸……中国艺术家邱松以这组“会呼吸的灯”参展第三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该设计源于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它以太阳能和风能为动力,一方面将城市中的尾气吸入“体内”,经空气净化装置转变成清洁空气后排出“体外”;另一方面通过顶端LED照明装置为城市提供高效的照明。 150余年来,在世界工业文明的突飞猛进中,艺术与科学携手催生了现代设计。当今天的艺术设计遭遇信息、生态、智能和其他高新科技时,全新的、跨学科的“大设计”概念形成了。日前,第三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科学技术馆举行,与会专家探讨了艺术与科学的内在关系、如何拓展和深化艺术与科学研究、提高艺术与科学的创新水平以及促进艺术与科学的和谐发展等话题。 艺术和科技:重复的还是分开的 李奥纳多组织1968年在巴黎成立,一直秉承着这样的原则,在艺术和科技之间寻求完美的结合。李奥纳多董事会成员马克·赫伯特和戈登·诺克斯也出席本次研讨会,与中国学者分享李奥纳多组织在文学、艺术、科学方面的探索项目。 “艺术和科技之间,它们到底是重复的,还是分开的,还是互相以交互的形式存在的?”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戈登·诺克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而这正是现在的艺术家和科学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他介绍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正在进行的一个跨学科项目,该项目希望参与者能从中思考“自我与世界、自然的关系”。他认为,艺术家在想象未来方面有比较好的优势,科学家喜欢拿着一个清单去确定打勾,每件事情都踏踏实实落实。“我们可以让艺术家和技术人员在一起工作,把探索、假设、异想天开的想象和非常严谨的学科精神结合起来,做非常准确、有科学性的艺术创造或艺术想象。” 纳米艺术:物质是一个肉体 如果说人的肉体是一个集群,那原子如何又成为像肉体一样的集群呢?澳大利亚多媒体艺术家朱利安·施塔顿以《纳米技术与材料边界的重组》为题,谈到一种新的视觉的可能性。他以此次澳大利亚艺术家保罗·托马斯、凯文·拉斯沃思的作品《纳米精华》为例,探讨空间的边界、尺度和生命在细胞层面上的呈现。 《纳米精华》是一套交互式视听装置,旨在构建起一种亲身体验,参观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呼吸与配乐的画面进行交流,以便从纳米的尺度上考察科学的世界与先验的世界。作品中,呼吸与生命的开端有着牢固的概念性和隐喻性纽带。作品用悬臂式原子力显微镜扫描人类表皮细胞从生到死所取得的数据生成一系列分层的纳米拓扑图,以呈现生命精髓的混合隐喻景象。“上帝用7天来创造世界,最终创造了人。正巧皮肤细胞是用7天从活着的状态到完全死掉。”朱利安·施塔顿说,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产生和谐的共生体,重新定义“什么是有机体,什么是无机体”。 “克隆天空”:什么是真实? 希腊的扬尼斯·米哈洛迪斯博士在研讨会现场做了一个有意思的试验,他要求将室内的灯都关掉,将研讨会的空间变成一个“山洞”,以体验什么是柏拉图所说的“real”和“true”两个不同的真实。他展示了一个特殊材料制成的雕塑,雕塑里面有一个“天空”。这是他所参与的天空克隆项目中的一件作品,可以让美国航天局用来捕捉天空中的尘埃。 “这种材料是一个内部高度连接的固体,它可能是有机体,也可能是无机体,它的密度非常低,表面积非常大。它本来的功能是用做空间望远镜里的隔离材料,化学结构是一个海绵体。你从一边向里吹气,气就从另一边出来了。非常美丽的‘空无’,就是这个材料的特点。”扬尼斯·米哈洛迪斯博士说。他认为,不论是艺术还是设计,都是有弹性的。艺术的弹性可以把艺术拉到科技那边、设计那边,但是当艺术太靠近技术那边,就会像橡皮筋一样弹回来。所以说,艺术跟科学的结合要更智慧地结合,而不是机械地结合,否则会产生很多危险。 新媒体艺术:公共性与个性体验 随着社会财富的增长和公众对公共空间艺术再造的需求,新媒体艺术在公共领域中的表现能力成为一个焦点。艺术的本质是呈现个性的独立和文化的差异性,怎么在两者之间进行一种平衡和重合呢?新媒体艺术被认为是一种方向性的实验。 新媒体艺术家金江波谈到,当前新媒体艺术存在以下特征,一是新媒体艺术家的身份变得模糊,很多艺术作品不单是艺术家完成的,还包括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甚至公众参与;二是新媒体艺术在数字化空间流传,其场域具有共同性;三是创作目的的公共性,希望引起公众的介入;四是内容符号的公共性,即大众所熟知的符号被艺术家进行再创造。 不管是新媒体艺术还是纳米艺术,都找到了艺术与科学相融合的通道;不管是艺术还是科学,它们都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意念也好,思维情感也好,艺术、科学以及二者所形成的设计作品,都一样需要公众的理解,在感染公众的同时帮助公众更好地认识生存的世界。正如展览发起者、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说过的,艺术与科学基于人类创造力的共同基础,追寻共同的目标——真理的普遍性和人类的未来世界。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2019年艺术类校考考生注意事项
2019中国戏曲学院报考人数2.4万人,同比减少两成
时代·印迹——河南省美术馆馆藏版画展
从《呐喊》版画 看蒙克跨时代的影响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成立五周年作品进京展举办
2019中国美术学院报考人次达7.9万,杭州考点人数再创记录
2019年东华大学设计类专业校考报名人数
2019国内艺术界十大展览预告(组图)
“镜·境”何振华作品展
2019年中央戏剧学院报考人数增长30%,舞美戏人数翻倍
在年画中品年味,“迎春送福——武强年画展”亮相国家典籍博物馆
上海戏剧学院2019年美术类专业报录比
再论青铜器鉴定
百件清宫旧藏文房四宝在安徽黄山展出
岭南师范学院2019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2019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报考人数7.6万,暴涨35%
首届艺术品行业会长论坛暨“与大师同行”宝库汇迎春拍卖圆满举行(组图)
重庆邮电大学2019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景德镇陶瓷大学2019年河北考点美术校考人数
温州大学2019年美术类本科专业招生简章
玛吉·汉布林中国首次回顾展即将登陆央美美术馆
张伯驹展览现大量赝品?女儿、外孙女说法矛盾
“丝路文明•中国国家画院暨长安画坛美术作品展”开幕
厦门大学2019年承认美术统考成绩
上海图书馆推“阅读四季” 《石鼓文》善本开展(图)
如何自学鉴别古籍版本
2019年中国美术学院文化录取控制线提高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承认美术统考成绩
卅年:田畑幸人和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 1989-2018
“先驱之路——留法大展”探索之旅正式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