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美术网> 美术资讯 > 中国工笔画学会代会长冯大中谈工笔画发展

中国工笔画学会代会长冯大中谈工笔画发展

查字典美术网 2013-01-29

中国工笔画学会迁址揭牌仪式现场中新社发王保胜摄 1987年,中国工笔画学会在京成立,多年后成为中国文联领导下的国家一级社团;今年5月,学会迁至中国测绘大厦。著名画家冯大中就任学会代会长,在如今工笔画制作之风甚重、而相对后继乏人的节点上,他思考更多的是如何为中国工笔画开拓更为明朗的未来。 偏安京城西隅的中国测绘大厦里,中国工笔画学会坐落于此,古典家具的陈设、陈列墙上的工笔画作,带着与测绘相仿的精细,又有科学不曾有的那份散漫的艺术气息。 “1987年,潘絜兹先生与林凡、蒋采苹、徐启雄、刘文西、刘大为等诸先生等倡议发起,召集百余名驰誉全国的工笔画家在烟台筹备成立了全国性艺术社团组织——中国工笔画学会,当时时常在潘絜兹先生家里开会。2007年到2012年初,林凡先生继任会长,为画会的事业积极奔走;我于年初经学会选举担任代会长。

历年来,画会中刘凌沧、田世光、俞致贞、邓白、刘大为、何家英等工笔画大家名家做出的努力,让中国工笔画学会声名远播。”拥有983位会员的中国工笔画学会的过去,让冯大中自信能成为极具社会影响力的学术团体。 以工笔画学会迁址揭牌为契机,冯大中希冀在原有机构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将中国工笔画学会打造成一个为全国工笔画家提供专业交流的平台、学术保障的后盾、形象传播的基地和新生力量的孵化器。 “中国工笔画作为世界具象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不论是中国的传统造型艺术,还是西方艺术,都是其获得发展的重要养分。从这个角度说,加强传播力对于工笔画的发展是极为必要的。

”冯大中计划结合中国工笔画的发展要求,有目的地组织中国工笔画走出去,并将其他国家的具象艺术请进来,加大东亚与东西方的交流,让世界了解中国工笔画。 冯大中首先拿网络“开刀”:建设丰富学会官方网站的内容,有系统分批次地介绍画家及画作,开辟专题推荐青年人的创作理念及作品,翻译介绍各国具象艺术的发展动向以及学术成果……“酒香也怕巷子深,在当今这个媒体时代,中国工笔画学会要肩负起传播优秀美术作品及加强美术理论的重任,我们建设网站并谋求与国内重要媒体进行协作,争取让艺术家的创作动态及时准确地为世人所知。这样可以保护艺术家的知识产权,又可发挥向社会进行美育教育的功能。” 谈及责任,在冯大中看来,更多的还在画科学术的建设上。“要解决工笔画的问题首先必须加大理论建设,使整个工笔画学界的创作从自发走向自觉。

宋代理学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思想,在这样的思想下,画家们以尽精微的态度去体物与呈现,并应运而生了与之匹配的技法,这使得宋人工笔成为彪炳千秋的佳作。我们今天在工笔绘画创作中又应提出怎样的思想呢?” 冯大中的“抓手”,是即将创刊的《中国工笔》。“总体来说,中国工笔画的理论研究对于近现代及古代部分的研究是相对丰富深入而有成效的,但对于当代部分的研究缺少鲜明的学术观点,大多停留在一画一议的阶段,基于对个别艺术家、个别作品的点评即使是一针见血,但对于整个工笔绘画的创作也仅是管中窥豹。理论的前行应该是理论家与实践家互动的结果,当代画家有的是具体而微的法,少的是贯穿始终的方法论;理论家多的是犀利的点评,缺的是审时度势的指导性、前瞻性论断。”据他透露,学会将继续完善每三年一次的中国工笔画大展的组织、征稿、评选形式,力求使最广泛的从事工笔画创作的艺术家参与到这一展览之中;画会还将根据学术发展动态,邀请独立策展人策划专项展览,使具有相似创作理念的群体能够集中展示。

老气、守成,这一带着固有偏见的工笔绘画印象,曾让众多青年画家对工笔画望而却步,被关注度也远低于西方的具象艺术。“这其中既要考虑到西方文化紧贴时代的优点这一因素,但也不能忽略近百年来西方文化的强势输出的影响。中国的工笔画要积极使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这一传统绘画形式,喜欢它,学习它,传播它。”在冯大中看来,青年创作力量储备不足、未形成梯队化发展,是工笔画会目前面对的主要困难之一。“一方面是因为年轻人可以通过油画、影像等手段表达自己的观念,二是画会自身建设上没有充分地发挥影响力去为更广泛的青年创作营造环境。

”他希望通过举办展览和设立奖项,让这些大多具有坚实的绘画基础和深厚的艺术修养、对生活的感悟极为敏锐的青年工笔画家为世人所知,并在完善各省市学会筹建的基础上联合重点美术院校,通过系统教学使得工笔画获得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画院职业画家与业余文人画家对于工笔与写意的不同风格的追求,曾是中国画史上一个持续争论的命题。“匠笔易板滞,文笔易空疏”,时至今日,这仍是许多青年工笔画家未能逾越的职业命门。 “工笔绘画创作面对最大的问题是创作题材出现程式化倾向,以名家作品或者获奖作品为摹本,对生活中的真情实感专注不够。其实中国工笔画‘工’的不仅是技巧,它更应‘工’于心境、‘工’于立意,工笔画家欲得心源,则必以超乎常人的洞察力去观照自然万物,在觅得造化嬗变运转之法后才能化为笔端之技法。

其次,在风格样式上求新、求变的同时,我们不应忽略对深入刻画能力的培养。视觉信息的泛滥是这个时代一大特点,很多青年艺术家不仅看到了东方的传统,还走出国门了解了西方的精华。他们的作品自然就兼具了东西方的特点;但是如何锤炼出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艺术符号,就不是简单借鉴那么容易了。这个锤炼过程不仅需要技巧的积累与熟练,更需要对整个文化的判断与积淀。文化的立足点不高,纵然有娴熟的技巧与丰富的样式,作品的格调也很难高深。

”冯大中认为,工笔画的创作要紧随时代精神,工笔画家不能只停留在古人的世界里,也不能只局限于中国人的视界里;在后工业化、信息化时代里,工笔画家须得观造化之变而中得心源,化于笔端。 ——在笔墨技法“细嗅蔷薇”、在外在形式花开万朵的同时,还要在文化精神上不能媚眼俗面——在创作上执著单纯,在艺术道路上如猛虎勇猛精进,当是工笔画家应有的情怀。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美术视频

与"中国工笔画学会代会长冯大中谈工笔画发展"相关的文章

热门美术资讯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