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是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的本科层次独立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涵盖了工、经、管、文、艺多个学科的应用技术型大学。由西南科技大学举办,是以本科层次为主、面向全国统一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美丽绵阳,西部硅谷,三江河畔,富乐山麓,一座充满勃勃生机的大学校园,犹如一颗晶莹璀璨的明珠,闪耀在青山绿水之中,远离世俗尘嚣。这里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书香满园;这里播种希望,放飞梦想,成功启航。
——这里就是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是2006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本科层次独立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涵盖了工、经、管、文、艺多个学科的应用技术型大学。由西南科技大学与万博社会事业发展集团共同举办,是以本科层次为主、面向全国统一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西南科技大学原副校长、享受政府津贴专家——李众立教授出任院长。自开办以来,学院依托西南科技大学优质的教学资源,名城名校强强联手,高起点高水平贴近行业办学,短时间内实现了飞速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就业质量等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得到了广大学子和家长们的充分肯定,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目前,学院拥有绵阳城南和城西两个校区,占地面积800亩,在校生规模稳定在8500人以上,达到了最科学、最合理的办学规模。
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按照贴近行业办学,服务地方经济的理念,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打造了土木工程、工商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18个本科专业,40余个专业方向;城镇规划、会计、汽车电子技术等14个专科专业。并在建筑工程和机电制造两大学科和专业上形成了独特的品牌与特色。另外,根据人才市场需求与未来发展趋势,学院还将重点建设“土木类智能建筑”和“公共服务”两大具有行业依托的优势学科群,构建学院核心竞争力。这些专业的行业吻合度高,得到了社会和考生的广泛认可。
学院传承西南科技大学的产学研联合办学的传统与特色,更紧密地联系、更强有力地推进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长虹等绵阳科技城的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联合办学,突出工学结合的新模式新机制,为社会培养“下得去,上得来,留得住,用得上”的创新型技术应用工程人才。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有力支持,从九院、长虹、西科大等产学研单位聘请名师为专任教师,引进较高水平的“双师型”专家。同时,学院树起校本学术能力建设的大旗,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以学院发展和校本工程为依托造就一支自信、自强、有活力的、胸怀教育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双师型”子弟兵队伍。同时,学院与20余家地方龙头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兴办了校内科技产业园(是西科大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异地分园),筑巢引凤,现已有重庆景观设计院、中嵌科技公司多家企业入住校园,初步形成智能建筑科技产业示范园区。2013年,学院以“建筑节能工程技术实验室”获批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成为四川诸多大学中该领域的唯一一个专业技术实验教学示范点。目前,学院已具备在绿色多能源协同利用,综合控制系统开发,热泵机组制造,水源热泵性能自动化测试技术等方面较强的研发和施工能力。在此基础上学院正在进行学生宿舍绿色多能源(空气能、太阳能、污水能)中央空调、热水改造工程,从技术的研发到项目的实施均由我院师生自主完成,这项工程的实施,体现了我院实力强大且深具科技内涵的校本学术和工程能力。根据规划,学院还将以“建筑节能工程技术实验室”为基础构建“智能建筑节能工程人才实训基地”,进行真实的产品研发、生产、组装、调试、销售与售后服务工作,以支撑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在此领域从事技术研究、项目设计、装备生产、工程施工的全套学术能力,并形成有衍射能力的科技成果与校本产业,以高效率高效益为目标完成机构改革与学院治理,同时服务社会。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培养思路,对学生倾注感情,为学生着想。学院自2010年开始实行大类专业招生,新生进校后可自主选择专业和专业大类,突出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个性发展。学院以“3+1”的模式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方案中拟定了理论培养体系和能力培养体系两条主线,把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列为独立的体系进行设计。理论教学培养本科学生的基础和科学素养,实践教学造就了学生的岗位能力和工程素质,体现“宽基础,强能力,应用型”的培养特点。并不断创新专业教育模式,按照“以人为本,强化实践,贴近行业,突出特色”的思路,在保障专业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与社会接轨,突出实践教学,将实践课时提升至总课时的50%,并尝试引入植入式实习和创业孵化,密切关注行业需求,灵活调整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学院搭建了宽广的实践教学平台,现拥有特色鲜明的15个实验教学中心,3个实训基地和108个实验分室。同时,针对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大刀阔斧地革新,在课带实验、实训、项目实践三种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推进第四种实践教学模式——集中实训,即每学期用两周时间,以“带教带学”的方式对学生集中进行技术与创造能力的训练,促使学生真正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人”,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的竞争实力。同时,学院还不断推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注重校内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方向特色建设,既有共性的专业基础课程,又有不同培养目标的职业特点课程,职业的体系性课程构建以“零距离就业”为目标。有力度的进行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如思品课程增加实践内容,聘请名师,自编讲义,以大学生人格教育为主题,强化了思品课效果。
根据十年规划,学院全面实施“学生创业领袖计划”,为新进校的学生制定十年人生规划,通过专业培养和精神锻造,让学生双翼齐飞、德才兼备。成立“学生素质培养与校园文化建设中心” 和“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并成功吸引了绵阳市青年创新创业微论坛暨YBC到我院落户,成立了“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创业工作服务站”。除此之外,学院还积极利用资源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目前已规划建设“大学生实践超市”,从投资、设计、经营、管理全权交由学生负责,并将利益归于学生,让学生在校时就能进行真实的创业体验。今年6月,学院参加2014年“创青春”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取得2个银奖、3个铜奖,成为绵阳市唯一一所进入决赛的独立院校,亦是绵阳市进入决赛的三所高校之一,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已初见成效。
学院在管理模式上注重高水平,高效益办学,精兵简政,专兼结合。行政人员少,服务效率高,教务、学工、财务、后勤在开放的服务中心,以集体办公的形式服务于师生员工。集中人力财力,抓好学院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学院深入开展省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的培育工作。校级教改立项与成果评奖已经制度化,并争取了多个省级教改项目在研。由于专任教师的行业面广,学院参加纵横向科研课题有较好基础,并开始有了学院直接主持横向课题和经费,署名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的公开发表论文逐步增多。
学院重视营造健康活泼、锐意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注重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把他们培养成为拥有一技之长或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学院以专业社团为阵地,重点扶植学生科技活动,积极参加“挑战杯”竞赛、组织“战车争霸”大赛、“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科技学术氛围。为西城学子施展才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搭建有效载体。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是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中应运而生。作为一所新颖的都市型大学,学院秉承母体学校西南科技大学“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校园精神,秉持“博学、笃行、严谨、创新”的院训,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发扬中国科技城绵阳的科技创新精神,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与国际交流等诸多方面,全方位地为现代化城市建设作贡献。经过多年来的办学实践与探索,积累了按新机制、新模式办学的经验,形成了适应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思路和运行机制,为学院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万里关山从头越,乘风破浪正当时!
今后,在学院董事会和院长办公会的正确领导下,诚信、务实的西城人将继往开来,同心协力,把握机遇,锐意进取,全面推进十年规划,共同实现学院的跨越式发展,逐步将学院建设成为一个规模适中,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理念领先,模式完善,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水准应用技术型大学。以辛劳和汗水书写不断超越自我、创新未来的壮美篇章。
国宝《赵城金藏》新发现19米经卷亮相 孤本巨帙上海再续奇缘
2021年东北电力大学艺术类专业校考招生方案
2021年广西大学艺术类本科专业选考科目要求
2021吉林舞蹈类专业统考考试说明考试时间
贵州三穗寨头苗寨小学生风景写生展在京亮相
安康学院2020年在各省录取分数线情况统计
成都博物馆将展近百件潘玉良画作(组图)
“南来·北往”中国当代学院雕塑邀请展
2021云南体育舞蹈专业统考时间考点
“禅路漫漫——林之源苍南书画展”举行(组图)
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美术类专业考试内容
东华大学2021年美术类专业在部分省份使用美术统考成绩
2021广西艺术类专业全区统一考试考生防疫须知
2021北京电影学院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公告
2021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艺术类专业介绍
广州美术学院2021年三个美术专业不组织校考
2021吉林音乐类专业省统考考试说明考试时间
2021云南播音与主持广播电视编导书法学统考时间考点
2021吉林美术类统考考试说明考试时间
2021武汉体育学院舞蹈类表演类校考专业考试安排
“俄罗斯著名艺术家作品展”开展 促中俄艺术文化合作发展
二里头遗址——走近3800年前的王朝文明(组图)
2021年安康学院艺术类招生简章
海日汗画展在上海引发轰动(组图)
黄山遗址——横贯东西方的贸易之路(组图)
深圳、仓敷水墨画交流展在日本仓敷举办
2021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
2021年武汉体育学院戏剧影视类美术类招生简章
2021年天津师范大学承认各省美术统考成绩
欢迎回家!阔别160年 马首回归圆明园(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