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玛神女(布面重彩) 余友心 “吾来雪域究竟何为?唯愿洗涤心境、重塑灵魂。在走过漫长的与天地同甘共苦的生命历程后,我已经如愿以偿……”自上世纪80年代赴藏后,在那片神奇土地上生活和创作了30年,画家余友心如今这样总结道。 日前,“雪域寻梦——余友心绘画精品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这是北京画院组织策划的“少数民族地区艺术家系列邀请展”的首展。60余幅艺术创作,按照创作题材和内容划分为“天界舞者”“雪域之灵”“密宗意境”等板块,全面展示了艺术家自上世纪80年代初赴藏至今的艺术历程。 “雪域寻梦”是余友心对自己赴藏30余年艺术追求最好的阐释与自我解读。早在1982年,余友心便离开学习、工作、生活20多年的北京,开始在西藏的生活,也从此与西藏地区本土的民族与宗教艺术结下不解之缘。“我从40岁开始苦旅、苦学、苦思冥想,期间与弟子、友人偕行,走遍了高原的山川,走访过无数的农牧人家,也向各个地区不同教派的许许多多大小寺院顶礼膜拜、虚心求教。迄今,我仍视生活在雪域大地的藏族僧俗民众为启蒙老师,是他们使我有了关于西藏文明的基础知识,使我的艺术心灵在这片文化沃土中深深地扎下根,再生了我的第二次艺术生命……” 余友心的艺术创作所涉题材广泛,既有对于佛学的认识,也有对西藏自然风光的描述;绘画形式也不断拓展,从内地传统深厚的国画,发展到吸取了藏地唐卡等特色的布面重彩画,整体创作体现出一种柔和的抒情性,像梦境一样宁静。“他的作品意境越来越远离都市文明的情调,犹如变幻天际的流云,在视野可及时仍给人以特殊的感觉,促发特殊的联想。” 同样扎根西藏的画家韩书力这样评价道。 余友心不但是一位从西藏高原走出来的优秀艺术家,更是一位西藏当代美术事业的推广者。近些年,他在兼顾自己艺术创作的同时,立足于西藏本土宗教艺术,做了大量的田野调查。他编著的西藏民间艺术丛书《绘画唐卡》,成为艺术界和广大美术爱好者了解西藏唐卡艺术的重要途径。
偶然·无法 必然·有法———毕可燕水墨作品解析
新疆维吾尔农民画:藏在深山人未识
没有“自我”,或者拥有“大我”
芝麻香“珍宝瓶”拍卖
刀笔,刻黑土地生活之魂
瑞士水墨基金会主席:中国水墨艺术很神奇
恢宏与熔铸 ——经典重现的意味
《神工——李延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写真集》首发
“创意城市·伦敦美术大展”
手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和体现
陆俨少的六地缘
刘振夏人物画展在京开幕
连春英工笔画展亮相攀天红艺术馆
美术馆不能被赞助者牵着鼻子走
商品社会的“完美罪行”
画家能否自证真伪?
徐培晨名山大川写生采风走进辽宁
被误读的“程式化”
中国作家书画院公益文化本溪行见闻录
吴休:反对艺术商业炒作
夕阳中国情书画巡回展在京举行
今日英国艺术教育:绘画的终结?
中国画写意造型说
首届全国玉器收藏文化研讨会举行
写实绘画是一种表现力
著名画家李秀峰为家乡人捐赠作品献爱心
王沂东称不会变画风
中国近现代美术馆发展之线索
范石甫从艺60周年系列活动举行
西域风情——李毅画集亮相恭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