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的雕塑历史上,第一代雕塑家将西方的雕塑观念和方法引进现代的中国美术教育中,培养了一大批雕塑工作者,奠定了新中国的雕塑基础。在这一辈人中,雕塑大师曾竹韶是其中优秀的代表。 曾竹韶以104岁的高龄仙逝,他生前一直关注着蓬勃发展的中国雕塑事业,在雕塑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对我们有着极大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曾竹韶的雕塑艺术是一种带有音乐般韵律和声的造型艺术。他曾经说过,雕塑的创作形似是远远不够的,创作人物肖像雕塑一定要神似,要赋予雕像以灵魂。在他创作的大量纪念性雕塑及人像雕塑中始终贯穿着这一主旨。实际上这也是一个雕塑家的最高追求和境界体现。在人物创作上实际的形象所传达的情感和感受不一定是一致的,因为人们的心理定式和现实生活存在落差。在欣赏一件艺术作品时会习惯地利用心理惯性进行判断,雕塑家在创作作品时需要考虑到这一因素,所以在人物安排、动态、表情甚至每一块肌肉的塑造上务必要传达精神内涵。所谓形体与形象如果不是为了精神的表现而存在的话,也就成为了无生气的泥土而已。 曾竹韶的音乐修养也是他创作的珍贵土壤,他常常提到要在雕塑创作中体现韵律,并率先进行探索和运用。我们看他的作品《李四光》,那大块的形体塑造就好像隆隆的鼓声;那面部细腻、跃动的形体就好像提琴奏出的灵动、细腻的音符;而整体的雕像则是一部完整而丰富的交响乐,一部歌颂有着高尚情操的中国知识分子代表的乐章。 曾竹韶的雕塑创作追求的是形神兼备,而其中神似是其追求的最终目的。曾竹韶的音乐造诣,包括小提琴、古琴的演奏,与他雕塑的创作关系,更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他经常谈到的韵律与雕塑空间、神似与雕塑形态的关系,是非常宝贵的理论学说。正如音乐能够将人们带入无限的想象与超越的境界一样,在曾竹韶的雕塑作品中,每件作品都如同一首凝固的乐章,有庄严的行板、流动的柔板、活泼的快板,娓娓地向我们诠释着他心中美好的旋律。
从中国画看历代妓女角色的演变
2017年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
公共艺术漆山是一个问题艺术
鲁明军眼里的沈爱其(图)
鲍栋:当代艺术自我组织在中国
亚洲文化论坛:发展亚洲当代文化艺术 加强文化交流
高居翰:让绘画通过画史进入历史(组图)
剪纸延伸的快乐和前景
闲谈墨法
朱其:当代水墨缺乏哲学性和精神性
乾隆:论文艺青年的自我修养
童永全:让时间记住木雕唐卡
字画价格差距悬殊 书法家王贵忱:字好的人太少(组图)
时代的晚餐:艺术明星的新江湖传奇
78岁虫雕创始人的惆怅:朽木还有谁来雕(组图)
振于无境—说说何家英的绘画
士凡:论争请回归学术
方世聪:用古典技法绘制当代艺术
观念艺术与中国现代性的重建
诗词衰落了:书画为什么能兴盛
徐冰:我们用什么来做艺术?(图)
超级讨人喜欢的小女孩插画图片分享(组图)
旅法女油画家:带着文化使命出来
2017年上海美术联考提早2天举行
林木——也谈焦墨
流光溢彩 盛世华章——元惺华奎摄影书画联展在青岛举行(组图)
艺术史就是盛满愤怒的容器
与何桂彦对话:“新水墨”也需要回归传统吗?
观大千之艺术:为中国山水画开辟全新面貌
2017青海音乐表演(空中乘务)专业不再纳入艺术专业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