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国文 1946年生于辽宁省辽阳市,回族。原辽宁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副院长、辽河画院名誉院长、辽宁社会科学院书画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其作品《李逵探母》1973年参加了中国画研究院全国命题画展;《茁壮成长》入选1975年全国美展;《血沃长白》入选1981年全国庆祝建党60周年美展;《大风图》入选1989年第六届全国美展;《我们的天地》(与金明惠合作)入选1990年全国十二届体育美展获铜奖,并被国家体委收藏;《长白五月》(与金明惠合作)入选1991年全国庆祝建党70周年美展;《熏风》入选1991年全国第二届工笔画展;《秋图》入选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山里红》入选2001年全国画院22年展;《十里坡塘闹春鸭》入选2002年全国中国画展并获优秀奖;《硕果》2001年在日本参加国际美术交流展;《荷塘清趣》2002年在匈牙利参加国际美术交流展;2002年8件作品参加辽宁省国画名家名品邀请展;《艳阳》2003年在百年开端全国书画院展中获优秀奖;《芳魂》入选2004年第十届全国美展;《春雪》入选全国2006年中国画提名展;《走过春秋》2009年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老家》入选庆祝建党60周年进京展。出版专著《新工笔花鸟画表现实技》,并与人合出了《天衣飞搏,玉璧风动》《新工笔画选萃》《仿真国画集》等画集。2006年在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中担任评委。 作为当下中国画坛上的“铁岭工笔画”的主要代表和领军人物,白国文的地位可以说是毋庸置疑的。白国文在辽宁美术界的突出成就在于,他不只充当了“代表性”画家的角色,而且还担负着辽宁省美术界领导者的重任,他与辽宁省美术界精英引领着辽宁省美术的发展。在中国工笔画20多年的发展中,白国文和“铁岭工笔画派”的画家群体所提供的宝贵经验正是他最突出的成就之一;而铁岭的画家们所取得的成就,也几乎成为当下辽宁省美术发展的一个缩影。由是,探讨白国文与“铁岭工笔画”现象,其意义不只停留在揭示美术创作经验的层面上,以此为切入口,也可以在画家与整体的互动关系中深挖出许多与中国美术发展规律极具观照意义的东西。“铁岭工笔画”起步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崛起于80年代,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走向继承传统、大胆创新的阶段。当时以白国文、王九兴、张策、金明惠为代表的铁岭工笔画画家群体不拘于传统的“三矾九染”,吸收了西方绘画技巧中的强调结构科学,用光明暗、立体生动等有益成分,创作出一大批全新的工笔画作品。创作中某些近似的艺术倾向与艺术追求,表现出白国文与铁岭画家们共同的艺术主张和艺术见解,这是一批志同道合的画家之间的自觉或不自觉的认同与凝聚,是白国文与铁岭画家们艺术心灵间的共振与呼应,“铁岭工笔画派”也因此形成。 铁岭画家们在辽北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辛勤耕耘,孜孜不倦地探索和创作出令世人瞩目的作品,从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铁岭工笔画”艺术风格。其特点一是题材上侧重表达浓郁的乡村气息和辽北地域民族风情,以花卉禽鸟居多。画家们不抄袭自然,而是抓住花鸟动物与人的生活及思想感情的某种联系而强化表达,也就是借景生情,抒发画家的心里感悟,使花卉禽鸟等本无情之物带有明显的缘物寄情色彩,他们表现的题材来源于画家的现实生活和喜爱;二是技法上采用工笔没骨。它不用墨线勾勒轮廓,而是直接用色染出物体的体积、深浅和明暗关系,并大胆融入西方科学的绘画技法,把透视学、光学、素描和色彩与中国工笔画的技法有机结合,经过精心制作,细致刻画而成;三是色彩浓重、丰富绚丽、泱泱大度。以上特点构成“铁岭工笔画”的特色和风格。“铁岭工笔画”借鉴了近百年“西学东渐”大潮中引进的写实观念和技巧;而且,传统中国画中的文化精神也在这样的写实技法中得到了崭新的高扬,因此以其特有的工笔画方式,极有说服力地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真精神。 近年来,在国家、省级各大画展中,“铁岭工笔画”在全国乃至东南亚掀起了“铁岭工笔画”热,形成了画坛瞩目的“铁岭现象”,得到众多业内专家的肯定与赞誉,其产生的轰动效应,坚实地奠定了“铁岭工笔画”在美术界的重要地位,“铁岭工笔画”代表了北方画派的风格并有别于其他工笔画的特点,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土地域特色的绘画风格。 白国文作为铁岭美术界的引领者,在远离辽宁美术中心的条件下带领铁岭画家走出辽宁。因此,探讨白国文对铁岭画家的影响,恰恰可以从一个重要侧面揭示铁岭工笔画家群体生成的缘由所在,由此也可以从一方面探讨“铁岭工笔画”的“发生学”意义。 白国文在鞍山新华小学和第八中学读完小学和中学后,1963年考入辽宁省艺术师范美术系,毕业后,1968年到辽宁最北部的康平县文化馆工作,任美术干部,1983年任康平县文化馆副馆长,在康平工作期间就培养了一批美术人才。1986年4月铁岭画院成立,白国文调到铁岭市。1987年任铁岭画院副院长并主持工作,后任铁岭工笔画院院长。2003年白国文调任盘锦辽河画院院长。 在白国文的人生轨迹中,人们不仅领略了他如何走出自己的艺术之路,而且看到了美术发展为他带来的视野拓展。白国文在铁岭主持画院工作之后,为众多的中青年画家做了大量引导工作,用自己的心血浇灌着美术苗圃里的老树新花,为壮大“铁岭工笔画”竭尽了辛劳。 白国文将画家张策看作铁岭美术发展的希望,力荐他到文化馆,张策成为白国文之后又一位“铁岭工笔画”派领军人物。 白国文领导的铁岭画家团队张策、王久兴、刘铁泉、金明惠、程健、王宏等画家多年来在全国屡获大奖,因此,在美术界产生了“铁岭现象”。这种现象,贯穿于白国文的全部领导实践中,对白国文来说,让他找到了自己特殊的角度,特殊的着眼点,成为他施展特殊才能的地方,再现出来的不仅是大家的成就,也可以说展现了他自己的成就。 铁岭工笔画家群体的形成,并非仅仅受白国文的影响,还取决于这个群体成员对历史机遇、对时代特征的创造性把握。马克思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是的条件下创造。”铁岭工笔画家群体的形成亦然。如果没有白国文为画家提供帮助,没有当年下放到铁岭的著名画家张希华、杨德衡、谢京秋、景启民等人对画家的辅导,如果时代没有为画家提供既定的条件,那么这一群体在一个时期内的艺术爆发力就不一定存在。 白国文与“铁岭工笔画派”在参与辽宁当代美术史建设中提供的独到经验,为我们较为系统地梳理、整合“铁岭工笔画”画家群体并对其作出深层意义的探究提供了可能。白国文参与建构的“铁岭工笔画”与辽宁当代美术发展进程紧密相连,是辽宁美术整体格局建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而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对白国文参与“铁岭工笔画派”建构的审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白国文参与“铁岭工笔画派”的认识与理解,也可以由此透视出“铁岭工笔画派”所蕴含的经验及其为推动中国美术发展提供的种种潜在意义。 (作者系辽宁社会科学院书画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小园秋色
高秋图
走过春秋
秋实
为什么要画色彩写生?
美术生不可不知的绘画口诀 学会它你还担心画不好吗?
红菊写生步骤
怎么才能让临摹事半功倍?
历届色彩高考题材
构图的概念来源于哪里
选择美术培训班的注意事项
油画的基本调色技巧
变色现象怎样控制
美术类考生考前如何培养设计创新意识
美术高考中常见的五大失分点及解决办法
陶罐"粉"、"脏"、"灰"、"焦
国画中胡萝卜画法步骤全解
厚画法与薄画法的选择与运用
橙汁与水果写生步骤
桔子和苹果的步骤图
美术高考与统考、校考的区别
写生中书本的画法
什么是原色、间色和复色?
《深色罐子和水果》水粉步骤图
提高作画速度与作画质量的方法
水果、瓦罐冷光集写生步骤
美术艺考辅导之水彩画中水分的掌握、
哈尔滨商业大学2015年在山东省美术类专业录取分数情况
人体结构的知识的重要性
光感与光感写实
色彩写生的工具与材料
色彩之调整
怎样画默写和想象画?
意大利艺术家用咖啡渍作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