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像张大千那样,以其鲜活曲折的一生,映照着整整一个20世纪,甚至延续至今。他是善作假画的高手、天资过人的奇才,也是富可敌国的收藏家、贫无立锥的“流浪汉”,更是以丹青艺术享誉海外的大师、盼望落叶归根的游子……张大千是一段人间传奇,他被徐悲鸿誉为“五百年来一大千”是不无道理的。在他的生前身后,是整整一部20世纪中国美术乃至文化史,直至今日,重新来看刻薄成性的陈巨来写的《安持人物琐记》,几乎个个臧否,唯独对大千,完全是发自肺腑的赞美与钦佩。再比如张大千的忘年交,如今在华语影坛叱咤风云的导演杨帆,也不惜笔墨,多次描写过自己与大师的点滴交往,令人唏嘘羡慕不已。
如今,能追随于大师生前的友人,屈指算来,几乎寥寥无几,但张大千时代却并没有因此而远去,相反成为一段永远的传奇。
黄天才,人称“天公”,系台湾资深新闻工作者,也是张大千生前好友。近日,90高龄的天公历时数载,写就最新著作——《张大千的后半生》得以在台湾羲之堂出版。黄天才更是以第一手亲历资料,为读者鲜活勾勒出远去的大师特有的风神潇洒。
“张大千先生在海外单枪匹马奋斗三十多年,终于让中华传统艺术在欧美艺坛大放异彩,我写这本书,主要目的是要为大千先生艰苦奋斗的这段过程及成就,留下一些真实记录。我也许不是最合适的,或最有资格为大千作这段记录的人,但先生辞世已三十整年了,还没有一本比较翔实而周全的关于他这段事迹的书籍问世,今天,我已届九十高龄,举目四望,海内外曾和大千先生有过交往,或曾在场目睹耳闻过他这段事迹的人,几乎没有别人了,不趁我记忆尚未完全衰退,还能勉强执笔为文的时候着手,大千的这段事迹恐怕就永远湮没了。”在介绍自己的写作原因时,黄天才如是说。
黄天才从1960年代起奉派驻日采访,这段期间正值张大千在海外发展时期。天公谈及写作这本书的动机与缘由:“我跟在他身边的时间不多,但我有其他人所未必具备的有利条件:第一,我是一个在职而相当资深的新闻记者,记者的职业本能——强烈的好奇心与对人对事的观察力,比一般人要敏锐一些。追随采访,本就是我的工作,他从不回避我,有时还会主动邀我参与或到场帮忙他的艺术活动。第二,当年我担任台北《中央日报》驻日本特派员,长驻东京,历时二十五六年,日本因为地理位置及人文环境等因素,被大千先生选定为进军西方艺坛的阵前基地,他计划以日本为垫脚石,逐步进军欧洲艺术中心的巴黎,及至登陆欧洲成功,日本又成为他经营欧洲版图的后援基地,这让我在日本得‘地利’之便,可以就近观察他‘进军’计划的执行及运作。多年观察采访的累积,执笔写这本书时,才不致茫无头绪。”
与一般惊世骇俗的书名不同,这本书的名字起得极为普通,而内容却极不普通。对此,黄天才表示:人生在世,通常只有“一生”,无所谓前半生或后半生;偶或有之,多半是负面意义。但大千先生则是非常少见的既有前半生、又有后半生的不凡之人。大千二十来岁,在画艺上就已经出人头地,三十来岁就已是名震大江南北的大画家,五十岁以前就已经功成名就了。1950年,他刚过半百之年,远走海外,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可他不甘心坐享五十岁前成就的余荫,让自己一帆风顺地度过一生;他雄心万丈,决定重新奋斗开辟他后半生的新天地。费尽心力、智慧,运用他所拥有的一切资源,有计划、有策略地进军西方艺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了他为自己所营造的愿景,达成了一个与前半生毫不逊色甚至更为出色的后半生。而此书的着眼点,恰在于此。
张大千如何进军国际艺坛
张大千是天分卓越的艺术家,更是性格宏观之奇人,集画家、鉴藏家及美术史家于一身,面临大时代的剧烈变迁,却能跳脱现实环境的限制,透过交游、阅历与自身的才情,将中国绘画千年传统开创出全新格局。事实上,最初的离国,他并没有打算在海外久居,但在通过对香港、台湾、印度、阿根廷等地短暂居住的比较之下,却得出了都不理想的结论,最终,他把眼光放在了从没去过的巴西。在巴西建造了精美的“八德园”后,张大千的行踪才算稍微安定。然而,巨大的经济压力迫使他不得不考虑依旧像当年一样,用手中的笔去创造最大的财富。一方面,全家数口人的吃用开销,维持园林的花木养护等迫在眉睫,另一方面,远在国内的家人,也需要大千的帮衬贴补。重重压力之下,张大千一方面绘制了一大批精美的工笔重彩作品,并在香港、台湾,甚至南洋等地的华人地区展出售卖。一方面,又积极加快了自己进军海外艺术领域的步伐。
在南美、北美各地造访,体验西方社会生态之后,张大千更确定西方艺文重心将在欧洲。他认为要进军西方艺坛就必得以法国为第一目标;而启动基地则以中华传统艺术文化发源地亚洲为宜。经过审慎考虑,他选择了日本作为发展基地。因为相比较于其他地方,张大千认为西方艺术界更重视日本的艺术活动。1955年,经过了充分认真的准备,张大千的日本画展在一家古董店内开幕,画作仅有三十多幅,但绝对质量一流,值得一提的是还展出了几幅书法作品,写的是张大千自作诗词,在“书道”极受尊敬的日本,诗书画三绝,自然大受尊崇,这是大千的聪明之处。大获成功后,第二次的“重磅炸弹”则是当年远赴敦煌带回的多幅临摹作品。彼时,敦煌学方兴未艾,日本文化界又特别尊崇唐宋古意,张大千的这步棋子,又下得稳、准、狠。
出人意料的是,成功来得很快。透过日本的两次展览及筹幄,张大千就此敲开了巴黎的大门。巴黎“东方美术博物馆(MUS?ECERNUSCHI)”馆长萨尔(V.Elisseeff)适巧在东京旅游,参观了张大千的两次展览,萨尔当面恳邀大千去巴黎展览。而且还表示:“越快越好,最好紧接在东京展览之后。”于是在东京展出的原件立刻全部装箱空运巴黎,再度造成轰动。之后在英国伦敦、瑞士、印度、比利时、希腊、西班牙、德国、巴西、美国及香港等世界各地办画展,使得张大千的名字与作品更是几乎深入欧美市场。
机缘总是如此亲近张大千。就在法国展览圆满成功之际,张大千大胆地提出要去拜访毕加索。这段会晤在今天已然被多次宣扬,甚至被称为东西方艺术的高峰会,当然,也不乏贬斥者称之为张大千惯用的自我炒作。
黄天才的书中原原本本地还原了这段历史真相,两人之间的会面,极为单纯而友好。当时张大千提出这一想法,得到了郭有守、赵无极等人的一致反对,可张大千的四川人脾气,使得他偏偏要去试试“撞枪口”,没想到带着夫人与翻译的张大千,最终得到的是毕加索出乎意料的友好与拥抱。共进午餐、互换作品、拍摄照片……这些细节已然被宣扬了无数次,但黄天才不讳言:“张大千自认这也有侥幸的成分,他拥有了常人难得的好运气。”因此,即使在晚年因眼底出血,无法再绘制精细的作品而无奈改画大泼墨、泼彩山水时,萨尔竟然会三度邀请张大千赴法国办展。去国数十年,张大千的展览也因此遍及世界各地,作为一名中国画家,其确实堪称前无古人的划时代大师了。
惊人的艺术投资理财术
张大千多年寄迹海外,在海外置产多处——在巴西辟建“八德园”,在美国购置“可以居”、“环荜庵”;在台北建造“摩耶精舍”,俱是奇花异卉、精巧绝伦。他的旅游行迹更遍及欧、亚、南北美各大洲,出门搭乘的是航空客机头等舱,住的是豪华昂贵旅馆,吃的也都是最顶级的美食……此等生活若不是理财有方,何以能得?也正因此,令人更想一窥其中堂奥。关于张大千的海外财源,作者黄天才归纳出三大层次:丰富的基本财源、新购的古书画的整修及加工、古书画的灵活交易及运用。
而张大千最令人称奇之处,就是其收藏、鉴识古画的精准眼光。许多珍品在中国近现代私人收藏史上更是冠绝一时,尤其六大国宝级的名迹,包括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董源的《潇湘图》、《溪岸图》、王羲之的《行穰帖》、黄山谷《经伏波神祠诗书卷》及《苏东坡书维摩赞卷》等。
事实上,身在海外,经济来源远不如当年那么宽裕,但是,就张大千的性格而言,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委屈自己、委屈他人。早在国内时期,靠自己的一支笔,张大千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享受着浓厚的友情,可他却没有任何置地、建房的财产,原因是所有的收入几乎都用在了古书画的收藏上。一方面是为了学习借鉴,另一方面,这也是张大千今后在海外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所谓的“富可敌国、贫无立锥”也正源于此。
早在1940年代,因携队远赴敦煌临摹壁画多年,张大千就一度“债台高筑”,最终也是以售让收藏才得以还清债务。这次经验,使得张大千在去国之日,多生了一个心眼,将收藏悉数带出,为的就是以备不时之需。果不其然,由于所有现金几乎都留在国内安家,张大千在海外的日子并不好过,暂居香港时,有一次告贷无门,只好拿了自己的三幅国宝级藏品去借高利贷,其中不乏巨然《溪山图》手卷这样重量级的文物,可见当时大千困窘之一斑。最终,因未能如期还贷,三幅国宝险些遭遇“抄没”的危险。这也让张大千警惕到,身在海外,光靠自己的笔开拓财源,是远远不够的。
大千晚年曾说起过当年为还敦煌旧债而卖收藏的情况:“我卖的是明清古画,虽然心痛,但还可以忍受。”言下之意,对于其丰富的宋元藏品,大千是极为舍不得的。但就在海外的岁月里,为了全家的生计,为了国内亲人的生活,也为了自己在欧洲、美国艺术市场的开拓,张大千不得已考虑将自己收藏的顶级精品,逐件出售。
可是,当年在香港,一般的古书画并不容易脱手,买者寥寥,以至于1952年张大千移居阿根廷筹钱时,买家指名索购他最心爱的南唐顾闳中手卷《韩熙载夜宴图》和五代董源的《潇湘图》。消息传出,令人大为震惊。移居阿根廷后,张大千特意进行了一次北美之旅,以此打听美国公私收藏家对中国古书画的接受程度。令人欣喜的是,美国的确是当时古书画交流的一大市场所在,张大千的选择是正确的。王季迁、顾洛阜等收藏家,成为张大千在美国变卖收藏的两个重要渠道。相比较而言,身为吴湖帆大弟子的王季迁在选画时更为“严格”,因为对大千的收藏十分了解,有时他还会点名索要,对此大千虽不舍却也无可奈何。而身为美国人的顾洛阜,财力雄厚,每次选购都数量很大。有趣的是,尽管两人选画标准不同,但最终,这批精彩而丰富的藏品,几乎不约而同都进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对于公开出售自己的藏品,张大千既不回避也不宣扬,每每谈及于此,他几乎都不发一言。在黄天才看来,“想必是因为别人不一定知道他的苦衷,多说则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口舌”。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出售字画,张大千还非常善于把握机会,及时补充收藏,特别是在战后的日本,由于经济不景气,大量国宝级书画得以流向市场,张大千借美国卖画的机会,又得以在东京市场大显身手,补充收藏了不少好作品。据介绍,除了熟悉的古董商为大千提供藏品外,张大千更是以其豪爽的性格、深厚的学养、精准的眼力,在日本收藏界大显身手。只要是他看得上眼的艺术品,绝不还价,出手大方,不斤斤计较,为此在日本古玩界打开了名气,当时大千住的旅馆每天要接待好几批送字画来看的古董商,只要他看中,问明价格后当即留下,即使一幅也看不中,大千照样奉上交通费日币两千元,这在当年已不是个小数目了。自1954年起,张大千连续在日本看画、买画十二三年。不仅如此,依托日本精良的装裱技术,张大千的不少藏品,得以重换新颜。
应该说,张大千的收藏与变卖,一切都是源自生活的需要。不仅如此,面对巨大的经济负担,他甘冒“投机倒把”之大不韪,费尽心思进行古书画交易,其心智与胆魄令人敬佩。同时,他所能持有的“有舍才有得”的收藏原则,恰如王世襄所言“由我得之,由我遣之”,从容豁达地处理这些“身外之物”,最终也因此,他才会在晚年将所有收藏悉数赠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毫无留恋。
厮守后半生的夫人徐雯波
除了在艺术界的叱咤风云,张大千丰富浪漫的感情生活,也是读者最为期待了解的未知领域。对此,天公亦有所涉猎,只是不同于一般的花边新闻描写,黄天才巧妙地站在张大千晚年唯一陪伴在身边的夫人——徐雯波的角度,来叙述这些不一般的情感历程。
自跟随丈夫离开故乡的那刻起,徐雯波没想到自己再也没回到家乡,而亲生的一子一女,也只能留在四川。在今后的数十年中,作为第四位夫人,徐雯波却得以陪伴了张大千整个后半生。以至于到了晚年,许多记忆已不复存在时,徐雯波见到张大千的照片,总会优雅地指指,说道:“这是我先生。”
无论是在条件艰苦的喜马拉雅山麓大吉岭,还是远在南美洲的阿根廷,徐雯波以其智慧、勤劳,操持着大师全家的衣食住行,甚至还为张大千生了最小的儿子心印。在张大千只身远赴重洋打拼的日子里,徐雯波既不抱怨也不矫情,除了写信叮嘱丈夫注意身体,还体贴地寄上自己的照片。显然,照片打动了向来情感丰富的张大千,当即在灯下画就了一幅精到绝伦的重彩仕女——《云山万重寸心千里》,画中美人手执素笺毛笔,若有所思,正是雯波夫人的写照,张大千更在画上题《唐多令》一阕,以寄情愫。
当然,这对恩爱夫妻,也曾有过不愉快。在大千旅居日本之际,徐雯波就遭遇到了一次挑战。大千在东京的“侍女”山田小姐,聪慧可人,与大师日久生情。而同在一个屋檐下的徐雯波,却始终对山田小姐礼遇有加。这一不公开的事实,引起了大千身边诸多好友的抱不平,一位友人没忍住,向徐雯波抱怨了起来。没想到徐雯波却看得很开,她表示:自己早已看出两人的感情,大千并没有刻意要隐瞒她,但她并不在意。以往在四川,四个太太同时服侍大千都没有出现过争风吃醋,自己是最后一个进门的,却没有受过排挤。如今到了国外,自己是大师唯一有名分的太太,她已觉得很幸福了。现在只想好好照顾丈夫,让他高高兴兴地过日子,只要对他无害,自己绝不阻拦。至于山田,他们夫妇不懂日语,也的确离不开她,没有了她,谁来照顾张先生呢……一番话真挚感人,令人敬佩不已。以至于大千听闻之后,亦为之动容。后来,大千在闲谈之中,讲了这样一番话:“没有感情为基础的女人,我不会与她亲近,任何有违我良心的事,我也绝不会做。我的养生之道无他,一切顺乎自然,绝不勉强!”这无疑是对徐雯波宽宏的气度最大的肯定。
除了情感上的大度,徐雯波在支持丈夫事业上,也不遗余力。张大千多次赴欧洲举办画展,徐雯波都得以随行,每次开幕式上,身着旗袍的画家夫人一出现,就引起一片赞美。在欧洲,尊重女性是特别重要的社交礼仪,张大千与夫人的出双入对,也为自己在欧洲艺坛的形象,加了不少分。为此,张大千非常满意地将在巴黎展出的三十幅精品力作,全部送给了雯波私藏。不仅如此,在会晤毕加索一事上,因为雯波夫人的陪同,使得毕加索的态度也空前地谦逊友好,原本在家只穿短裤的毕加索,因徐雯波的到来,还特意换了花纹衬衫和长裤皮鞋,拍了多张合影。对此,张大千晚年也不讳言:“外国人总还有尊重女士的礼貌,我后来说幸好带了太太去,毕加索对我很热忱,多少沾了我太太的光。”
从巴西到台北,徐雯波一路追随丈夫走过了后半生最辉煌,同时也是最曲折的岁月。徐雯波于2010年辞世。黄天才在书中记述了自己最后一次与徐雯波长谈的情节。那是在1998年,纪念张大千百岁诞辰,黄天才问起徐雯波,自己一生与大师相伴,最喜欢或最怀念的是哪段岁月?徐雯波想了很久,竟然回答:“还是早些年常去欧洲旅游的那段日子吧。”这一回答让黄天才颇为诧异,徐雯波解释道:“老太爷在欧洲的朋友、学生不及在香港、台湾和日本的多,因此就不会有人总是围着他,让我连句话也没法和他说。在欧洲,我和他独处的时间很多,无论是看他画画,还是听他摆龙门阵,我都觉得好开心……在巴西和台湾,老太爷疼惜我,清晨散步有学生陪,画画有学生伺候,都轮不到我呢!其实,老太爷在外面旅行时,心情也不一样了,他本来不肯教我画画,但在欧洲那几年,有时他画累了,就主动教我画,逗着我画,还会为我改画、题画,后来不去欧洲了,他就再没有要我画过……那几年,是我和我先生单独在一起时间最多,也最愉快的日子。”
原来,作为妻子,最怀念的,还是与丈夫独处的时刻。当黄天才问起:“欧洲女孩热情奔放,有没有缠上大千先生的?”没想到徐雯波听罢愣了一下,随即笑道:“你还问我?你比我清楚!”
这就是徐雯波,一个永远维护自己丈夫的中国式妻子。
扬州大学2016年省外艺术类成绩查询网址
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美术类报考安排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6年美术类校考招生简章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6年美术类专业考试科目
2016湖南城市学院艺术类校考成绩查询时间合格证发放
2016年天津城建大学艺术类录取原则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6年美术类成绩查询时间
2016四川音乐学院附中专业考试科目范围及分值
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山东音乐类报考安排
2016台州学院艺术学院招生专业介绍
四川音乐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2016年招生简章
四川音乐学院附中校本部2016年招生简章
扬州大学2016年艺术类专业成绩查询时间方式
入学后复查“不过关” 鲁迅美术学院开除4新生
鲁迅美术学院4名新生入学后复查“不过关” 被除名
扬州大学2016年省外艺术类招生计划
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专业介绍
天津城建大学2016年艺术类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条件
2016四川音乐学院附中专业考试成绩查询
天津城建大学2016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潍坊学院2016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河北传媒学院2016年艺术类专业校考河北省报考须知
扬州大学2016年艺术类合格分数线确定办法录取原则
吉首大学美术学院专业介绍
扬州大学2016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面向江苏省外)
扬州大学2016年省外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扬州大学2016年省外艺术类考试科目及内容
湖南城市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专业介绍
天津城建大学2016年艺术类专业成绩查询方式
浙江农林大学2013-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