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漆画320cm×160cm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漆画艺术家乔十光——漆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乔十光是中国漆画界“教父级”的艺术家,是将中国数千年的漆艺传统引入到平面绘画世界中的第一人。3月6日,“漆墨春秋——乔十光漆画艺术五十年全国巡展·广州站”即将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借此机会,本网记者对乔十光先生进行了采访,请他为我们讲述“大漆之美”,以及神秘而唯美的漆画发展历程中面临的障碍与困惑。
用鸡蛋壳“点亮”的漆画世界
乔十光1956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学习壁画专业,师从张光宇、张仃、庞熏琹等先生。1962年,为了寻找相对比较稳定的材料,乔十光在福建接触到了中国传统漆器,漆器所使用的“大漆”引起他浓厚的兴趣。
《混沌系列之一》漆画120cm×120cm
大漆是主要生长在我国秦岭、巴蜀山地以及云贵高原的漆树经人为割伤后而分泌的天然汁液。它本为乳白色,在氧化过程中会变成红棕色,稍一厚涂,干后则近黑色。如果将天然矿石银朱入漆,又可呈现红色。漆黑和朱红成为中国传统漆艺独特的语言。某些地区的人们习惯将大漆髹涂于器物之上,起到保护和装饰的作用。酒壶、酒杯、饭碗、菜盆甚至小小的汤勺等日常所使用的器皿上,漆黑和朱红的大漆散发出的含蓄神秘与凝重华贵,穿透岁月,令乔十光一下子就为此深深折服,直觉告诉他大漆完全可以用来“作画”。
传统的作画使用油彩和画布、毛笔和宣纸,而乔十光要画的“漆画”则使用漆彩和漆板。“漆黑”是漆画的“底色”,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一种黑色。它有着经过推光所产生的深沉无限又含蓄柔和的光泽,与化学涂料“刺目的贼亮”大相径庭。中国画讲究留白,漆画则需要“留黑”。漆之黑可以是天、是地、是山、是水、是世间万物。大漆对颜色很挑剔,矿物颜料中只有性能比较稳定的汞(银朱)和钛适合入漆,即形成“朱红”。同时,合成颜料中的酞青蓝、酞青绿等也可以入画。在黑漆的映衬下,蓝、红、绿等色彩都被烘托得更为明艳。
《蓝鸢尾》漆画53cm×41cm
但在漆画的世界中,唯独“纯白”的境界一度难以抵达。盖因大漆有很重的红褐色,和钛白调在一起,只能呈现奶白。也正因此,乔十光发现漆画有个弱点:画面往往只偏安于暗沉沉的色调,缺乏舒畅感。这种缺失,在1962年乔十光进行江南水乡《苏州风景》的创作,要描摹水乡的白粉墙时变得格外突出。他为此奔走物色材料,最终受越南漆画的启发,将鸡蛋壳镶进漆画的画面。蛋壳的白和漆的黑拉开了两极,漆画的世界仿佛一下子被点亮了。蛋壳从此在乔十光的漆画中落了户,时而呈现为民居之白墙,明亮的石桥,时而表现为素白的衣裳。曾经沉着却也沉闷的漆画转向了明快和华丽。
在乔十光看来,漆画的技法潜力之大,超越了任何画种。没干的漆液有黏性,作为黏合剂,可贴可嵌;干后的漆有韧性、有硬度,可雕可刻可打磨;漆液有稠有稀,可堆可描可泼洒……漆的可塑性使漆画形成了多种技法和多种风采。他利用金银材料的反光性能表现落霞的辉煌、水中的倒影;利用“泼漆”手法来表现山川云气的变幻莫测;利用漆的半透明性能与打磨技巧营造绰约的朦胧之美;利用红珊瑚、绿松石、黄金、白银等高贵材料来造成富丽华贵的气派……千变万化的工艺技法在他的手下穿插结合,使得他的漆画作品日渐呈现“神出鬼没”的魔力。
《蓝鸢尾》漆画53cm×41cm
一条从“征服”到“屈从”于大漆本性的道路
2002年退休后,乔十光身患帕金森病,但仍然坚持漆画的创作,并在广州建立工作室。他告诉记者,对于漆画创作来说,广州算是个天造地设的绝妙之地。“漆画的诞生比国画、油画复杂得多,需要自己研制颜料,加工漆板。工作室得像个小工场。大漆的干燥不是蒸发水分,而是氧化过程,所以对湿度和温度都有特殊要求。在北京创作,必须要一间保持特别湿度和温度的‘荫房’。否则,如果碰上大风天,很有可能放上3个月甚至两年都不会干,大漆就会变成死漆,必须全部铲掉以后重新来过。广州的湿度和温度却非常完美,尤其是到恶劣阴雨天气,广州就是个天然的大荫房。我做了几十年的漆画,从来没有一个地方像广州这样,能让漆干得那么快、那么好。”
与此同时,乔十光的创作风格也在这一阶段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从写实的风景和人物,转向更注重中国文化的抽象性与艺术表达之间的融合,创作了许多抽象作品。
这种转换背后的动力,来自于乔十光对漆的本性更深刻的认识和接纳。他年轻时写过一篇叫做《戴着镣铐跳舞》的文章,其中写到,漆画是在不断征服漆黑与屈服漆黑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但后来他开始反思:“当时总的意思虽然没有错,但是说‘征服’不免过于自信,说‘屈从’也似有不甘心之意。人到老年,心气渐平,火气渐消,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认识大漆,服从大漆。”
乔十光告诉记者,漆画有其他画种达不到的效果,同时也有它的局限。它不像一般油画、水粉画那样自由地运用冷暖色彩,不能像素描那样丰富地运用明暗层次,不善于逼真地、栩栩如生地再现对象。“事实上,在似与不似之间表现对象,才是漆画最擅长的。”他说。
但乔十光也坦承,他理想中的抽象,不同于前人的抽象。“既不同于康定斯基,也不同于蒙德里安,既不同于吴冠中,也不同于赵无极、朱德群,我在极力寻找个体独特的抽象面目,但具体是何种面目,我现在无从知晓。成功与否,也需要时间的验证。权且将其看做是我给自己漆画之路的‘留白’吧。寄望于有一天,大漆中见精神,混沌处放光明。”
大家
简介
乔十光,本名乔士光,1937年出生,河北馆陶人,著名漆画艺术家,中国现代漆艺的开拓者和漆画创始人之一,1961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壁画专业,1964年结业留校任教,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漆画研究会会长。他先后在中国、日本、法国等地举办画展数十次。乔十光作品注重漆性与绘画性的统一,使现代漆画在保持传统文化品格的同时不断创新,逐步走向独立。
访谈
大漆“咬人”但有独特之美
查字典美术网:听说,漆画的创作过程非常艰苦,并且大漆还会令人皮肤过敏?
乔十光:是的,行内把这种过敏叫做被漆“咬”。根据统计,约80%的人对大漆有皮肤过敏的反应,其中有10%的人较为严重,刺痒、红肿、甚至起脓疱。这些其实并不可怕,一两次之后就会逐渐减轻,半年之后即可基本适应,从此便获得终生的免疫力。不仅不再怕漆“咬”,而且一般不会再有长疮之患。
查字典美术网:漆艺界目前有一种趋势,很多人放弃使用天然大漆,更多地使用合成漆。对此您持什么态度?
乔十光:很多人使用合成漆原因很简单,就是比较经济、方便。但是我主张,漆画的创作还是要以大漆为主。首先是因为大漆的质感无与伦比,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合成材料能够和大漆相媲美;其次是合成漆对人体有伤害。
用漆画“翻译”吴冠中作品
查字典美术网:无论是早期的写实风格,还是您晚年所创作的抽象主义作品,都可看出您非常重视装饰性和唯美。但是当代艺术一个比较主流的观点认为,装饰性和唯美都过时了。对此,您怎么看?
乔十光:坦白说,面对否定装饰性和唯美的观点,我也曾经无比困惑,还曾向吴冠中老师请教过,他的回答令我印象深刻:“人只要有眼睛,就要欣赏美的东西。只要你创作了满足人们视觉审美的作品,就永远不会过时。”他的话坚定了我追求装饰性、重视形式美的唯美观点。
查字典美术网:您跟吴冠中先生有很深厚的情意,并且曾经用漆画来“翻译”过他的作品。这中间有什么特别感受吗?
乔十光:我跟吴老师相识于1964年。那时他从北京艺术学院调入中央工艺美院,而我刚刚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当时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我的一幅作品,不吝赞美,我们于是相识并成了好朋友。
吴老师对大漆这种材质一向很关注。他曾经说,宣纸的白和墨黑的漆都极美,是朴素大方之美,是被考验了几千年而不被淘汰的美,是我国传统艺术栖止的温床。
1983年,我“翻译”的吴老师的第一幅作品是《傣家节日》。2001年,我又“翻译”了他的油画《黑屋顶》和水墨画《故宅》。2006年,我已经得了帕金森病,吴老师来看望我,我们计划合作,把他的画翻译一批成为“漆画”。比如《都市之夜》、水墨《春燕》、《白鹅红蓼》、《野草闲花》等。在这批作品中,吴老师最喜欢的是《白鹅红蓼》。我大胆地进行了黑白颠倒,黑漆板代替了白宣纸,整个画面变得凝重富丽,与原作相比几乎是面目全非了。
邯郸学院简介
水粉风景画写生中对山的把握讲解
洛阳师范学院简介
齐鲁工业大学简介
关于美术高考老师的箴言
信阳师范学院简介
四川外国语大学简介
临沂大学简介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简介
许昌学院简介
菏泽学院简介
山东财经大学简介
淮北师范大学简介
扬州大学简介
2015年江西财经大学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线
详解人物速写中的人体运动规律
苏州科技学院介绍
鲁迅美术学院 中国九大美院
黄山学院简介
燕山大学简介
宁夏大学简介
齐鲁师范学院简介
青海民族大学简介
泰山学院简介
宿州学院简介
安徽工业大学简介
三明学院简介
安阳师范学院简介
郑州师范学院简介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