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美术网> 美术视点 > 宁静简约 空灵自然——张德林的禅意书法(组图)

宁静简约 空灵自然——张德林的禅意书法(组图)

查字典美术网 2016-11-28

张德林作品

我一直以为,宁静简约与空灵自然是书法作品的一种很高的境界。

安徽籍书家张德林先生的书法作品在近年来逐渐呈现出了这样的境界和气象。创作行草书作品,往往都是表现飞动易而获得静气难,尤其是很难达到空灵自然,浑融无迹。张德林在书坛出道较早,后来洞悟人生,迁居北京,求学问道,广交师友,书艺每有进境。我与之相交多年,对其书艺人品多有了解。特别是今年三月份以来,和他数次会面,与之深谈并欣赏了他的众多近作,对其艺术理念和创作状态以及对待人生的态度又有了一个新的了解和认识。

张德林先生的外貌和衣着也很有个人特点,卷曲的长发,一身素衣,绝不似那些衣着华丽而满口俗语者。与之对坐,不紧不慢的谈吐,娓娓道来,颇有古人遗风。他一心修禅,吃素食,不饮酒,不杀生。从生活习惯上也严格要求自己,清心寡欲,广结善缘。他在对待生活和艺术方面有很多独到的个人见解,始终能够保持独立的思考,不随世碌碌,不随人作计,以清醒而理智的头脑,看待身边的一切。他对当下书坛的急功近利很多书法人的妄自标许、自以为是倾向表示出明显的反感,认为,书法人要以饱满的热情对待生活,要以虔诚的心态对待书法要以客观的眼光评价自我。

他的北京工作室里面的布置很雅致,明窗净几、书案茶台,墙面上有他的几幅书画作品,装潢精美,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室内音响设备成天播放着清幽典雅的古筝古琴曲,置身其间,与之品茶,谈古论今。古曲、书画、茶香、墨香交融在一起,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奇妙意境。这可能就是我们所说的禅境吧!德林兄书法在不经意之间追求禅意,平和简静,意味隽永,耐人寻味。

弘一法师李叔同之禅意书法一直令我心动而神往,面对其作品,有一种“一切动乱到此为止”的安详静谧之感,体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北宋黄庭坚之书法也富有禅意,但它表现的是另外一番境界,长枪大戟,纵横争折,体现的是一种动态美。这一动一静,尽管感觉不同,但内在的含蕴却有共通之处。

张德林书法对以上两者进行了巧妙地取舍和融合。他前些年书法以黄庭坚一路大草和魏晋风格的小楷为主,草书飞动张扬,点画精到,气势磅礴,很富有艺术感染力。小楷静穆平和而不显板滞,字里行间蕴含着很多细微的变化。无论是大幅还是小品,都注重内在的精神气质的充分表达,而不是仅从外在形式上去惊世骇俗。他近年来越来越注重含蓄和内敛的东西,因此,反映到书法上,他逐渐舍弃那些过于张扬外露的因素,把二王、颜真卿、黄庭坚和八大山人、弘一法师等人书法当中的那些含蓄而内敛的因素自然而然充分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这种风格最大的特点就是线条凝练而不浮滑,点画精到而富于变化,章法浑融而不显板滞,气息古雅而耐人品读。

张德林先生从个人装束到生活方式再到书法审美追求,越来越有居士风范。每天的生活安排,不外乎打坐、读书、赏画、品茶、会友,作书。特别是他进入国家画院沈鹏先生书法工作室以来,以自己特立独行的艺术见解和个人魅力,赢得了师友们的见重和推举,因此,曾来德先生聘他为工作室助教,他为此兢兢业业,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他的一些随口吟来的佛家偈语式的禅诗写得非常之好,平淡自然而朗朗上口,且含蕴深刻,启人心扉。现选录几首与大家分享。其一:“喜则喜来悲则悲,喜悲永远与人随。喜悲哀怒化为乐,不是弥勒能是谁?”弘一法师曾有“悲欣交集”之人生感喟,引发后世多种解读。菩提法师《弘一大师之娑婆因缘》记载弘一法师之圆寂云:“一九四二年十月十三日,大师习书最后墨迹‘悲欣交集’四字,在彻悟止境中圆寂于泉州温陵养老院。”此四字,作为他的绝笔,大可深味。人们对此有多种版本的解释,但都未必是大师之本意。但无论如何,这也是他对自我人生的一种总结和感悟。

大师的“悲欣交集”四字对于不同角度、层面的读者来说,就会出现不同的理解。如学者叶圣陶先生解释“欣”字,一辈子“好好地活”了,到如今“好好地死”了,欢喜满足,了无缺憾。上海音乐学院钱仁康教授认为“‘悲’是悲悯众生的苦恼,‘欣’是欣幸自身得到解脱”。大空法师说“大师之所谓‘悲’者,悲众生之沉溺生死,悲娑婆之八苦交煎,悲世界之大劫未已,悲法门之戒乘俱衰,悲有情之愚慢而难化,悲佛恩之深重而广大,总之为慈愍众生而起之‘称性大悲’也。大师之所谓‘欣’者何,欲求极乐,欣得往生,欣见弥陀而圆成佛道,欣生净土而化度十方”。叶圣陶先生解释的“欣”,只属“好人”范围,似乎只说到佛教所说人乘,也就是五戒标准,并且没有解释“悲”字。钱仁康教授和大空法师解释很好,二人基本相同,而大空法师的解释更为完备,非常精要。《弘一大师传》的作者台湾省陈剑慧教授说“弘公把‘悲欣交集’交给他的法侣——妙莲法师,是告诉妙莲,他是决定‘往生’了。‘悲欣交集’是弘公当时临终的情境。是一种念佛见佛,一悲一喜的境界,不见佛的人,便不知道念佛也会起悲心”。此说甚妙!和盘托出弘一大师当时之心境,而此境是无法用语言文字所能表达的,只有过来人才能知晓,有同等感受之人才能道出! 张德林这首诗,反映出他参悟人生,乐观处事,笑口常开,积极向上的的一种良好心理状态。

我们不妨再来欣赏一下他的另外两首诗:“闲言不必言,言后惹人嫌。错对由心造,了知亦神仙。”“历来世事亦无常,境转心随枉自伤。明月盈亏时有序,人间正道是沧桑。”随着时空的转换,年龄的增长,人们对大千世界的种种事物和是是非非都已有了新的感受和领悟。只有抛开那些恩恩怨怨和是是非非,一心悟道,脚踏实地,坚持走一条人间正道,艺术才得以弘扬,精神才得以永恒。因此,张德林在书法追求方面,对名利看得越来越淡,更加注重自身修为。把书法当做自己生命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终生相守,以苦为乐,化悲为喜,显得自信而坚定,豁达而从容。

张德林作品

张德林各体皆能,尤其在大草、行书和楷书方面造诣独到,所作大草、行书开张大气,酣畅淋漓,小楷、大楷静穆空灵,自然有味。隶书雄强豪放、章草古朴典雅。对各种书体、各种形式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具有很强的控制、驾驭和表现能力。曾举办多次个人书展,高规格、大气局,展出后好评如潮,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张德林作书,尤其不喜跟风逐潮,而喜欢“我手写我心”。因此他始终保持一种独立思考的状态,一种宁静闲适的心境。他认为,要想在书法上真正有所作为,首先必须下苦功夫解决好用笔和结体等等技术问题。由于早年他打下了非常坚实的临帖功底,再加上他近年来在思想认识上的不断升华和脱胎换骨,他对书法技术问题的理解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用笔和结体的精到与准确是两个意思相近的概念,但二者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区别。临写古人碑帖需要准确,但未必能达到精神气象上的精到。因此,他在创作当中二者兼顾,力求在各方面尽可能接近完美。

我们仔细品读他的作品就会发现,他的点画用笔细致入微,使丰富的细微变化在总体笔势的管领之下尽情发挥。我尝以为,书法绝不是用来炫技斗巧的,书法也不是用来迎合他人的,更不是单纯的赚钱工具。书法应该是纯净的、素雅的、从心的。无论什么书体什么风格,最终都要归于本心,达到书者人格与精神的高度合一,达到书者思想真情的表露与释放。不得遑论舍?不舍何以得?只有深深懂得舍得之道,方能取舍自如,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我。

近年来,他已经不再热衷于以多种书体表现自我,而是在审美观念上与他的思想修为同步。修禅的感悟,使得他在形式上逐渐抛开很多,而在精神气质上丰富很多。从他不久前举办的“张德林写经展”到现在的创作状态,他已经走向简约,走向平和,走向从容,走向淡定,返璞归真,创立自我,以个性十足的自家面目自信地呈现在世人面前。繁华落尽归寂寞,洗尽铅华呈素姿,或许是弘一法师的书法从某个方面感化了他,或许是他自身从现实生活当中领悟到了什么,总之,无论如何,今日的德林兄,已大大有别于往日,人生近半,一切都在改变,一切都在走向清晰。而张德林书法越来越流露出来的禅意,充分表明,经过数十年以来的千回百折,刻苦磨练,他已经找到了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笔在手中,路在脚下,一切都需要用心去做。只有依靠内心的真诚和超凡的智慧,才能使妙笔生花,才能使脚下的路无限延伸,一直伸向那个内心中渴望的生命与艺术之理想境界的远方……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美术视频

与"宁静简约 空灵自然——张德林的禅意书法(组图)"相关的文章

热门美术视点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