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江西名叫王林的“大师”被媒体扯住衣襟不放,非要剥去他的“画皮”不可。笔者觉得,不光是“气功大师”,书法界、美术界形形色色的“大师”,也都应该接受社会质疑,还原各自真相。
中国自古不缺“大师”。但是“大师”一词,向来声名狼藉,一些人要当“大师”,目的不外乎两个:一是乱世抢权,二是盛世敛财。如此而已,岂有他哉!
萧梁败亡之际,有“大师”僧强在江北造反,此人“颇知幻术,更相扇惑,众至三万,攻陷北徐州”,梁武帝只得派大将陈庆之前去剿灭。辽朝将亡之际,在今北京一带,有“大师”李弘造反。类似的“大师”,历朝还有不少。就连众所周知的黄巾起义、白莲教起义等,那些造反头头,哪个不是神神道道的“大师”?《水浒传》中,吴用为了摆平造反好汉的名位待遇,确定梁山泊谁享高干待遇,谁拿中层薪水,弄出“天罡三十六,地煞七十二”的神鬼把戏,堪称“超级大师”。
正是受了此种“大师”的启发,书画界这典型的名利场上便折腾欢了。一时间,“书画大师”满天飞,不是“书画大师”的在行内都不好混了。
和“气功大师”之类的“大师”一样,“书画大师”这名头同样无需官家考察任命,无需专家考核评审,全凭“自我打造”,于是人们看到,只要谁不要脸,谁心肠够黑,谁发财心切,谁就能把自己吹捧成“书画大师”,狂发坑人骗人的不义之财。
在一些可以卖字、卖画的场合,“书画大师”们出尽了风头。他们面前摆着与某些领导人的合影。这样的“合影”最能忽悠人。“他和领导人一起出国访问,这样的书画家世间能有几人?”买家心里如此一琢磨,就觉得“大师”光临本市,机会千载难逢,花多大价钱买他的字画也不会吃亏。“大师”于是财源滚滚。其实懂点电脑知识的人不难看出,这些照片很有问题。用电脑来制造几张照片还不简单?只要胆子够大,敢晒“合影”,立马就是“书画大师”了。
还有“合影”是这样的:“大师”拿着自己的字画,与高级别官员在一起照相。官员笑眯眯做“奖掖后进”状,“大师”俯首帖耳做“感恩戴德”状。这样的“合影”更加具有欺骗性。
还有的“书法大师”“美术大师”是吹出来的肥皂泡。这些人或是有钱,或是有地位,或是又有钱又有地位,反正有人肯写文章吹他们是“大师”,反正有人愿意把这样的文字刊登出来。白纸黑字写着某人是“书画大师”,这“大师”也就很有“含金量”了。
当然,书画界“大师”为了发财,手段之多样,花样之高明,远不止此。在当下中国,“大师”这个名词,快要成为“骗子”的代名词了。有鉴于此,笔者呼吁,对此种坑人骗钱甚至祸国殃民的“大师”名号,国家应该彻底废止,不允许任何人自称“大师”,或者滥称他人为“大师”。
要想书画界纯洁起来,就该从治理各种“大师”开始。只有到了艺术人不再炒作自己的官职之时,“书法大师”、“美术大师”成为过街老鼠之日,书画界才有可能扫除满天阴霾。
《蒙娜丽莎》美国巡展的始末及其影响
“贾广健艺术馆”揭牌仪式在河北举办
中国油画艺术展
用什么保证国家出资的主题性创作成为力作
董希源:壮写河山歌盛世
忧伤中的温暖——谈柯罗的绘画
袁熙坤创作国际名人塑像揭幕
刘守瑶画展面向南京社区居民
“乌克兰绘画艺术展”亮相国际版权博览会
武艺之“武艺”
画家李秀峰为家乡人捐赠作品献爱心
正在改变的传统——清华美院展示当代工艺美术作品
维也纳现代艺术博物馆的经营之道
夏理斌:艺术智性与自由创造
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召开中国版画工作年会
美术馆馆长应把好展览学术关
法眼观察 体味人生——程法光的画
落笔处技艺共增 言笑间友谊长存
刘振夏水墨人物画展受瞩目
北京环球华韵书画院成立
谢磊北京首展亮相艺术8
达芬奇等文艺复兴珍品亮相国博
中国玉文化研究中心成立
崔子范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见心会馆水彩三人行
两岸画家台北交流国画技艺
漆光:凌云健笔意纵横
国家画院交付昆明大观楼长联国画创作
王清州画展798艺术区亮相
[大视野]艾斯林格:设计是商业策略的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