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美术网> 美术视点 > 工笔之路

工笔之路

查字典美术网 2016-11-29

近日,中国工笔画学会的换届选举在北京落下帷幕,就在同期,现代工笔画院主办的“大美西双版纳·全国工笔画学术展”举行,200多幅工笔画作品色彩绚丽,引人注目。工笔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本体样式,由来已久。春秋战国至秦汉以来,历经魏晋南北朝及隋唐的变革和发展,中国画在五代、两宋达到辉煌的同时,工笔重彩的人物、山水、花鸟画,在晋唐之际走向高峰,亦取得了高度的成就。然而,宋元以后,随着文人画的逐渐兴起并占据画坛主流,工笔画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陷入了相对缓慢、几近停滞的状态。

新中国建国以前的工笔画,所描绘的多为儒道释人物和才子佳人,更多的是花卉草虫,很少触及社会现实生活。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政府倡导新年画、连环画、宣传画运动,于非闇、徐燕荪、陈之佛、吴光宇、姜燕、王叔晖、刘继卣、陈缘督、黄均等一大批工笔重彩画家都参与到“新年画运动”中。同时,也伴随着敦煌壁画艺术的被重视和进一步发掘,借助于传统艺术的瑰宝,工笔画家在创作观念上服务于新社会,服务于人民大众,在创作方法上采取现实主义,并吸收写实主义表现方法,使工笔画在表现时代英雄、历史事件及现实生活等题材方面,自始有了更为广阔的表现主题。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现代美术的大量涌入,新潮美术在中国美术界盛行。工笔画在这一时期,开始有了更为多方面的拓展。不仅是工笔重彩、淡彩、没骨、线描等传统手法的现代重振,写意中国画中的泼墨、泼彩等水墨渲染也被吸收进入到工笔画的创作中,西方绘画,尤其是日本岩彩绘画、重彩绘画的表现手法与造型理念,也被不少工笔画家吸收运用,从而极大地拓展了当代工笔画的表现性与可能性。

改革开放后,各大美术院校培养的一批毕业生开始活跃于工笔画坛,成为创作队伍中的重要力量,从而为工笔画发展的新时代下的传承,奠定了人才队伍的基础。而这一时期下所涌现出的冯大中、何家英、唐勇力、孙志钧、韦红燕、林容生、陈运权、张伟民、贾广健、徐惠泉、江宏伟、周彦生、林若熙、苏百钧等工笔画名家,恰也是此次中国工笔画学会换届中的核心力量。

工笔画是一种群众基础比较厚的画种,多数工笔画都是写实性比较强的作品,普通大众在看得懂的前提下,往往会被创作者的技巧所赞叹。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一批工笔画家,在前人的基础上,营造了一种极为繁复的画面效果,而这类风格的作品题材多为花鸟一类的作品,大众接受度非常高。同时,也由于不少大型展览背后都存在赞助方的资金支持,其回报就是一定数量的作品。一般情况下,赞助方也会倾向于收藏大尺幅作品,尤其是看得懂、更为写实的大尺幅工笔画作品,因而,大尺幅工笔画作品获奖的概率就会相对较高。在这样的形势下,强调繁复、制作性的作品,便成为众人效仿的对象。这一现象尤其是在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举办的10余年时间里,工笔的制作性、面貌类似、片面求大求全的缺点也备受诟病。

如果我们将改革开放前的工笔画家划分为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群体,将改革开放后的工笔画家又作为一个群体的话,那么,第一代工笔画家是在广度上进行了开拓性的创造,而第二代工笔画家则是在前辈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了深度上的挖掘。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恢复高考后,经过激烈竞争与严格选拔脱颖而出的美术人才,具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又具有扎实的造型基本功。他们注重传承老一代艺术家的优秀传统,更能从当代生活中激发创作灵感,又能敏锐地接受外来艺术的营养,获得了比先辈们更为开阔的艺术视野,在工笔重彩画的创作观念、表现手法、形式语言等方面又有新的突破。从此次的阵容和到场人员来看,工笔画的创作队伍越加壮大,并且,人才梯队的建设上也更为年轻化。

最近10年间,与其他美术门类相比较,工笔画界的人才可以称得上最为辈出。尤其是一批更为年轻的70后、80后优秀工笔画家,已在全国崭露头角。新一代的年轻工笔画家的创作意识,实际上与油画、版画、雕塑等其他艺术门类在今天的发展是相通的,他们的作品强调以观念重构传统,并不完全抛弃传统工笔画的技法和审美趣味,而是突出某种工笔质感、某类工笔意境,以至于它们甚至可以作为审美因素而独立存在。观念的附加,使作品突破了工笔画原有的许多禁忌和界限,将西方现代艺术观念大方自然地综合运用于画面。比如在用色上,也不再一味强调传统中国画随类赋彩的用色原则,更追求易于渲染超现实色彩与气氛。传统工笔画中描绘的自然山水、花鸟和人物等,对于许多年轻画家来说,是脱离了自身人生体验的事物,如何将所见所思,而非传统艺术元素,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是他们试图在技法与精神上完成的跨越。

任何画种都需要新鲜血液的融注,虽然工笔画在今天面临着发展中的一些束缚,但人才和新作的涌现却是不争的事实。看待工笔,需要正视。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美术视频

与"工笔之路"相关的文章

热门美术视点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