鸥洋是学油画的,但让她在画界一鸣惊人的却是她的水墨画《雏鹰展翅》。最大的亮点是她把油画中的光线和色彩有机地融进了国画中。被当时画坛称誉“鸥洋把阳光第一次带进了中国画”。之后她潜心专致地画起水墨画,并画出许多好作品如《新课堂》、《丰收时节》、《激扬文字》(与杨之光合作)等。但她这时期画的水墨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水墨画,是继续她油画的光、色在国画中的深入探索。在取得了成功后她又专于油画,创作出《女儿花季》、《蹉跎岁月》、《帕米尔云朵》、《文学家巴金》、《电影演员秦怡》、《歌唱家周小燕》等一批优秀的写实油画,受到画界内外的好评和喜爱。但她对自己并不满意,用她的话说画得再好也是跟在西方人后面。她的愿望是能画出中国风味的油画。这一愿望在赵无极1985年回国办的油研班上得到解悟。从那时起鸥洋开始开拓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意象油画。
意象是针对油画中的具象和抽象而言,但它却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审美概念,蕴涵了中国悠远文化中诗、画、书法的气韵神情和笔墨意境。如何用油画的工具和材料把它表现出来,鸥洋大胆尝试苦苦追寻,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绘画语言。今年1月18日带着她的“意象油画探索20年——鸥洋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展览。这已是她第三次赴京展了,前两次分别是1991年在中央美院和1998年在中国美术馆。这次展示可以说是她意象油画探索二十年的总结,在油画领域里开辟了一片新的天空。
如果说她对国画的开拓是把光色带进了水墨里,那么她于油画的探索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将“气”飞、留进了油画的空间里。光色让水墨画亮起来,气则使油画里蕴含气韵。气与气韵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气是实的而气韵显虚,可正是这实的“气”的动感走势让你的视觉感到了虚幻的气韵生成。但真要把气和气韵描绘出来确是一件很难的事。鸥洋以其深厚的写实功底,抓住了油画的本质和精髓,但在光色的运用上不是追求空间的表达,而是要表现一种时间性的流程。气则是这个流程的“流质”。她对气的描绘非常细致入微,用油色的质感画出微微的气息、融融的气感、细细的气丝;用水墨的写意挥洒出如烟、似雾、像云一样气的走势,让既无形又有形的“气”似有似无地袅绕在物象中间冉冉升起。
正是因为有“气”的存在,让人一下子闻到她画中的花香。自古至今众多的画家都爱以《国色天香》为题画牡丹,国色是有过之,天香却没出来。而鸥洋画的牡丹虽只标以《国色》,但却从她描绘花蕊的微融气感中不仅看到还闻到了天香。说闻到正是她在细节上的过人之笔,是花丛中几根细丝丝的微微飘摆调动起我们的嗅觉神经。这里油色的质感虽起着主导,但那不经意的写意所带出的气韵却起了重要的强化作用,让你脑海里立刻联想出无尽的意象。所以她画的牡丹带给我们的也就不只是牡丹的国色和天香,更多的是她的画外之意。在她的《盛世系列——欣·欢·祥·和·华·泰》组画中,用绿、粉、黄、白、红、蓝色牡丹画出象征我们中华繁荣、祥和、太平的盛世,她冲出了牡丹画的“俗”套画出了新意。华丽的色彩,拟人的笔法,朵朵盛开的牡丹如国人的张张笑脸,一派欣欢祥和、国泰民安的氛围。尤其是那幅代表“祥”的黄牡丹更惹人爱,不仅是因它暖融融的黄色还源于它“姚黄”花名的来历,让人更有“意”的联想,而“象”会因香“气”在则更美。
还是因为有“气”的存在,让人从她《无声》的作品里闻到了画音。这是一幅与众不同的池荷图,没有娇羞的荷影,也没有沉思的池韵。带力度和速度感的笔触划出了重彩的莲与叶,几笔顺势的弧线旋起了一个圆形的空间,用“飞白”与“留白”的笔法给画音探出一个深邃的气洞。雄姿挺立的莲与叶昂首向着深远、向着画外凝神蕴气。此时的《无声》胜有声,让我们于无声处听美声。而她的《蛙声》更是将我们带进了“美声”的世界。她用画笔绘声绘色的描述了一群可爱的小蝌蚪顺流而下去寻找妈妈,妈妈在那里?一条又曲又折的细线引来思路,让我们循迹而上闻音寻去,从清风凉气的荷池深处传出的清脆“蛙声”,小蝌蚪的妈妈就隐在那绿荷之中。产生这“动声”、“动色”的美妙,是青翠的色彩提“神”,淡写的墨意提“气”,气韵生成带你入“境”,虽不见青蛙却闻蛙声。这正是鸥洋意象油画的意境。
《紫气东来》是她画足了“气”象的一幅大作。她以紫藤为画的主体,大手笔的大写意构出了大气的空间,既写实又写意的串串紫藤花垂挂在主画位,蕴含“花气”慢慢聚散,紫气由此而生充满画布。先为“紫气”的蕴意铺底,再为“东来”的来势造形。藤枝藤干斜跨画幅伸向画外形成大的走势,婀娜风姿的藤蔓缠绕着形成动感。紫气随枝干、藤蔓袅绕而行,如烟云潮涌,来势就此生成,气势宏大的“紫气东来”迎面冲你。画面大但整体效果却很和谐,这是她在细节上的精作。有些地方看似轻描淡写、漫不经心,细看处处都很到位。画面中间几笔淡抹的橘红和不经意点洒的几点橘黄,似乎更有吉祥之意融进,强化了紫气的祥瑞,让你顿觉紫气东来的寓意,脑海中立生意象仿佛看到传说中的圣人骑了青牛而至。此刻你会强烈的意识到这是地道的中国风味,但不是中国画,而是鸥洋油画意象的表达。
气和气韵让她的画充满了诗意,这里有印象派的光、色和绘画技巧,也有写意的似与不似造型和笔墨技巧,但更重要的是她把多年文化素养的积淀变成了画中的语言。她喜爱中国的诗词古曲,在选材、构图、色彩的处理上,在意境的营造上都或多或少的带进些诗情曲意。她画《春眠不觉晓》诗直接入画让我们于画中闻啼鸟。她画牡丹花卉将李白诗句“日色欲尽花含烟”的“烟”画出,诗促画,画含诗,诗画璧合出无尽的意美。在《天体遐想·紫云》中她以朦胧的紫藤为背景,微目的少女沐浴在紫云中,紫气袅绕,意韵悠悠,让我们惊叹李白“紫藤香风流美人”的诗情在她的画意里展现!而《雨后》、《迎春》、《春天的弧线》、《秋荷》、《池韵》、《秋塘朝霞》等作品虽然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诗句应对却读懂了其中的诗意。原因是她的艺术应从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中华民族审美习惯。这其实是她画中意象的核心。
她应从传统但不墨守,现代题材依然是她创作的主题。她带着惜福的心情画了盛世牡丹系列,以崇敬的心情画了《英雄的天空》。当这些新作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让我们看到她意象油画探索的成功。《英雄的天空》可以说是她意象油画的最高境界。画中没有深沉、厚重的画风,也没有画硝烟战火的场面,她用什么撑起英雄的天空?红棉——高大的英雄之树顶天立地,血染的红棉花横溢的英雄之“气”撑起了这英雄的天空。这不是画面的直白,而是画意的显象。画中之气让我们浮想联翩,熟悉的英雄的形象再次出现在眼前。在这个对英雄淡化了年代她以一个艺术家的良知为英雄唱赞歌。气的运用成为她意象油画的独特语言。
由此使我们不禁想到她于气的运用不仅撑起了这一片天空,更撑起了中国油画的天空。这应验了美术评论家们的预言:她的艺术代表了当今的艺术潮流。正如油画协会秘书长张祖英在她今年的研讨会上所说:16年前我曾说过鸥洋的探索符合油画内在空气的转变,今天我可以高兴地说鸥洋正引领着这个转变,在世界油画领域里,意象油画将是中国的天空。
《岁月母亲》主题书画展
鲍京科画展亮相
“翰墨温江”画展在成都举行
“祖国在我心中”山水画展举行
绝版木刻版画展亮相拱墅
李一松国画展
赵洪星国画展昨举行
台湾举办溥心畲书画展
一场画展三份感动
惠中社区举行“廉政文化”书画展
“新金陵画派”传人秦剑铭来深办画展
萧纯园国画展在交大开幕
海派连环画中心推出两大画展
大良“大美岭南·水墨丹青”画展27日举行
萨金特水彩画展于布鲁克林博物馆开幕
“新土画展”将走进韩国首尔
长沙县迎新春书画展邀您参观
井士剑个人画展在闻堰镇开幕
李骏逸个人水墨画展在津举办
王琦水墨新旅程书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新加坡著名油画家湖南长沙举行油画展
列宾美院当代名家精品油画相继在北京、成都亮相
“融你我 融无限”画展开幕
解澜涛精品油画展在济南举办
悦心轩举办邹莉工笔画展
“春上南枝”花鸟画展昆明举办
王学治画展成功举办
陈玉先从艺50年水墨舞蹈画展开幕
2013大连国际平面设计双年展
丰富百姓文化生活 何昌林画展在营口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