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门外的孔庆福:“我要活到老,写到老”
六十八岁闯进潘家园
在潘家园旧货市场西门前,过一个红绿灯,大概100米处,七十高龄的孔老先生和他的太太,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蹲坐在两个小板凳上,旁边放着一装字的小袋儿,地面上平铺着八九张大小不一的书法作品,占了大概有10平方米左右的地方。每一张作品的四个角都用从路边捡来还粘着泥土的小石头压着,有些可能因为时间长久了都已破损。每当有人路过,低头看这些字的时候,两位老人的目光瞬间闪闪发亮,吃力地缓缓站起,迎向客人。他们时而艰难地弯下腰为客人取字,介绍每一幅字的含义;时而又迈着沉重的步伐追随客人的脚步,在自己的摊位前来回走动,等客人一走,两位老人又缓缓坐下,目光瞬间被夺去了光彩。
“小姑娘,这张你要的话便宜点卖给你,80?50?(四尺),这张你要的话也可以便宜点,150(六尺)……”孔老先生的作品并不贵,一张四尺的一般80元,六尺的120元到150元之间。有一套装裱过的对联,三张,两张两尺的,一张六尺的,一共500元。大多数字画都是没装裱过的。
孔先生自称是孔子第七十三世孙,1943年生于徐州,196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他说自己幼承家学,先随父亲开蒙临帖,后拜书法名家为师,得魏晋汉唐书家要旨;行追二王(王羲之、王献之),草宗张怀,五十年来临池不辍。在书法的道路上,孔先生说自己从没中断过,手中的笔从未真正放下过。
先生退休之后就来到北京,在潘家园路边摆摊卖字已有两年的时间了,两个月前也把老伴接到了北京。他说:“老伴辛苦了大半辈子,来北京之后生活好点了就把她一起接来了,现在在分钟寺租了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2000元(一个月),有卫生间,有热水,可以洗澡,很方便。”先生淡然而又满足地说道。“下雨了就在地上铺上塑料袋,被晒了,就戴顶草帽”。
“我与潘家园的周末时光”
孔老先生人很朴实,也很健谈,没有半点倚老卖老,更没有什么架子,操着一口典型的山东方言:
“为什么不在里面租个摊位或者租一间店呢?”
“我到潘家园的时间是不固定的,什么时候想来了就来,一般就周末来。”
“那您周一到周五在做什么呢?”
“上班。受雇于一家书画院。”
“上班应该很累了,为何周末还要坚持来潘家园呢?”
“潘家园是一个艺术市场,这里不仅是买方市场,也是我们写字人的一个窗口,通过潘家园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你,找到你。”
……
孔先生说周末要是天气允许的话就会到潘家园来摆摊,把自己平日里写好的字拿过来铺在地上任由行人观赏,能卖多少算多少,不强求。“我家也算是书香门第,教了一辈子的书,退休了,就想重新拿起那支笔,练练,写写。我的先辈都是很优秀的文化人,我也要把这一传统继承下来,发扬光大。”
后记: 周末,来潘家园的人比平时多很多,所以会有城管巡逻,门口卖水的人就像和城管玩“躲猫猫”,这边藏藏,那边躲躲。孔老先生和孔太太索性就把摊位摆在距潘家园书画市场远点的地方。孔老先生对笔者说道:“孩子们都过得挺好的,有在北京机关当干部的,有在内蒙古开公司的……来这儿卖字是我自己的意愿,能让自己开心。”
做一件事不难,但是坚持做一件事就不易了。即使只是马路边地摊上的一小块水泥地,至少也是他梦想的阵地。孔庆福先生就是那样一位常年坚守自己梦想阵地的人。
在潘家园,他不是最有名气的,他的作品也不是最优秀的,但他对于艺术、对于梦想的坚守,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却能让人为之动容。他用一支笔、一张纸、一小块地,书写着与潘家园的情缘。
大门里的向胜军:“歪门邪道”的书法
辍学、弃医从书法
在潘家园市场书画大棚的南端,有一位用左手写字的、30多岁的年轻人吸引了笔者的注意。他叫向胜军,1980年出生于湖北荆州,自幼在祖父的言传身教下对书法十分感兴趣。
向先生说,他八岁开始学习书法,临摹欧颜米蔡黄,在临摹过程中潜心研习,在继承中创新。他没有钟情于某一体,而是融各体于一体,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体。十几岁的时候,他开始大胆尝试左手创作,并发现用左手写比用右手有灵感,于是一直用左手写了十年,后来又开始左右手同时创作。在潘家园,向先生卖的就是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左手创作的书法。
向先生说自己并不是个按传统常理出牌的人,青年时期淘气叛逆,高中没念完就辍学回家,之后便跟随祖父学习中医,“因为年轻气盛,好动,坐不住,经常在自己家的中药铺学了几天就出去找朋友玩去了,玩了几天又回来接着学。断断续续,在中医道路上行走了近十年,要是能坚持下来,现在在中医界可能也混得不错。”退学之后的十年,向先生除了学习行医,也没忘热爱的书法。从22岁到27岁五年间,他都在家乡办书法学习班,教授小孩学习书法。“那时候白天在中医铺跟爷爷学中医,晚上7点开始给小孩上课。”这样的生活忙碌又充实,看似已经很完美了。可是向先生说自己就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28岁那年,祖父去世了,他就把药铺给盘出去了,拿到了两万多块钱,花了一大半,最后带着5000块钱和女友北上。
兜兜撞撞寻根潘家园
刚到北京,人生地不熟的向先生在琉璃厂附近的地下室租了间4平方米左右的房间,只容得下一张床,“白天就把床当做书桌,在上面写字,晚上又变回了睡觉的床。”从2009年上半年开始,他就在琉璃厂开始摆摊卖字。后来听说有个潘家园,就火速开始了在潘家园的日子。
“现在是周末才来,以前在二楼的时候每天都来的。以前一天的摊位费是100元,现在下面,一个月就周末来,8天2000多元。刚来的时候市场好,字又卖得便宜,一张才几块钱,一天能卖出去很多,每天要写很多,地下室的光线又不太好,眼睛受不了,而且吃饭也不规律,有一顿没一顿的。当初和老婆还没结婚,她当时大学刚毕业,在吉林实习,知道我要做这个之后,二话不说就辞掉工作来帮我。”
不久,一位来自山西的老板到潘家园书画廊逛的时候发现了向先生的书法,经过几次聊天之后,他决定聘请向先生到自己的公司专门创作书法。“他是我在潘家园遇到的第一个贵人,当时我老婆正好怀孕,我们住的地方又很冷,一个晚上的暖气费要三四十元,我们都不敢开。他看到我的处境之后就劝我先去山西他公司,为我提供好点的生活条件,让我老婆到那儿把孩子生下。于是我们暂时离开潘家园去了山西。半年之后,孩子生下来不久,我们就又回到北京了,因为还是放不下潘家园。”
“看破、放心、自得”
回到北京之后,向先生又一头扎进了潘家园。因为经济条件稍微宽裕了些,又有了孩子,所以租了个大点的房子。这两年多来向先生的生意挺好的,作品也得到了越来越多顾客的认同。
向先生坦言:“我的书法风格在传统书法家眼里是歪门邪道,是不入流的。也常有人会问我这是什么体,写的是什么,接受度也不是很高。”被问及为何如此艰难还要坚持原创,向先生简短而有力地回答道:“艰辛但却有幸福。”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内容在向先生笔下会呈现出不同的形体,比如在他的书法摊位上,我们可以看到“海纳百川”、“宁静致远”、“天道酬勤”等,每一幅作品给人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并不是固定某一形体。向先生说:“每一幅作品都表达一种意境、一种思想。比如‘宁静致远’,我想表达的就是天真、浪漫、自由,所以最后呈现出来的就是一种飘逸的形体。”向先生告诉笔者,他认为得笔法不如得形体,得形体不如得气象,得气象不如得灵魂,“正所谓兵无常势,字无常体,落笔之前,要胸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大气魄,这样去创作,才能让人眼前一亮。任何事物都应当随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创新发展,笔墨也应如此,只有这样,艺术之花才能芬芳四溢。”
别看现在向先生的作品风格趋向成熟,他也能如此淡然地谈论自己的追求和坚持,但这一切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当年在阴冷的不足4平方米的地下室,他每天十几个小时不停地写了撕、撕了写,100张纸,最后能完整写成的只有60张,而能让自己稍微满意的却只有10张。特别是在最初自己的风格还没定型,还在尝试阶段的时候,有时为了一个字的创作就要耗费一个月的时间,冥思苦想,以至于现在还年纪轻轻的向先生两鬓却早已斑白。可是即使当初再苦再难,向先生依然坚持自己,他说“看破、放心、自得”是他对自己最大的安慰和鼓励,即便是现在,他依然坚持一个人要做到佛心、道骨、儒表。
后记:“心若在,梦就在”。在潘家园,或许应该说“梦若在,心就在”。潘家园的这些坚守者就是最执着的追梦人,而潘家园就是他们梦想的家园。他们年复一年地用心守候,不论有多艰辛,不论有多煎熬,他们都一如既往地坚持,从不轻言放弃。
美术教学中的“黄金分割律”来源与用途
立体主义的概念及其发展
绘画的种类有那些
美术的含义是什么
绘画技法的分类
一年级美术教材之我见
透视的基本术语有哪些 透视基础介绍
版画的基本概念及起源
美术高考生如何理解建筑艺术
史前艺术简介 史前艺术美术特征介绍
平行透视、成角透视与曲线形体透视绘画定律介绍
美术百科
西方艺术发展史简述之史前艺术与古代艺术
素描的含义是什么
空间艺术的含义是什么
让学生在符合自身认知规律的教学活动中成长
印象派绘画含义及其深远影响
浅谈绘画中的构图因素与影响
绘画的含义是什么
水粉画基础知识
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
艺术的含义是什么
水粉画的含义及概述
什么是透视规律与原理 透视有哪些种类
曲线形体透视规律与原理详细图文介绍
当代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关系
古埃及艺术发展历史与艺术特点介绍
现代艺术的简单介绍及起源
构图中的形式因素—明暗关系分析
人体美学中的黄金分割点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