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荷兰艺术家的正宗大黄鸭结束中国内地之旅,各类山寨版“小伙伴们”随即乏人关注,很快“熄火”
【观点】我们必须要改变“跟跑”的心态,树立起“领跑”的自信
大黄鸭的中国内地之旅结束了,据说吸金超过2亿。国内各种山寨版本的雷人“鸡”“鸭”“鹅”,也在这段时间蜂拥着跟在后面,一片红火热闹,而且似乎也各自沾了大大小小的光。可是随着“领跑”的正宗大黄鸭离开,这些“跟跑”的“小伙伴们”也很快“熄火”,“鸭”走茶凉,再也乏人关注了。有网友感慨,大黄鸭走了,我们又只剩下了空空的“澡盆”。那么,下一个来“领跑”的又会是谁?更值得深思的是,难道我们就只能提供“澡盆”,只能等着别人来“领跑”吗?
文化领域的“山寨”风,近年来在国内愈演愈烈。尽管连最普通的老百姓,对“山寨”文化都有识别能力,遇见了大多哂笑一声,不以为然,但短视的逐利冲动和惰性的伪创意勾连在一起,却依然让这类“山寨”文化大行其道,甚至无处不在。问题是,“山寨”文化的属性决定了它永远只能“跟跑”,一旦“原版”离开,无论“山寨版”的数量有多少,我们面前的那个“澡盆”里,依然还是空的。
在百度上键入“山寨”,显示的释意是“盗版”、“假冒”。但以大黄鸭和它的“小伙伴们”来看,两者是不同的。盗版伤害的是盗版对象的原创权益,“山寨”消弭的却是“山寨”者自身的原创能力;盗版碟违法,什么时候都只能是偷偷摸摸,“山寨鸭”虽存在版权争议,但至今却一直都是“光明正大”。在盗版猖獗的时候,我们采取过很多办法进行抑制和打击,其目的之一,是为了保护原创。但如今面对“山寨”之风,我们却显得十分无力,缺乏有效的措施去鼓励原创。
更大的问题是,文化上的“跟跑”,远远不独一只大黄鸭为然。炒大片、过洋节,心理上都如出一辙。近来极具影响的“中国好声音”,其实也不过是国外一档成熟节目模式在中国的复制,尽管在制作方面下足力气,效果很好,但它的核心创意和节目理念,说到底都是人家的东西。甚至对于本土的原创精品,“跟跑”也成了一种见怪不怪的现象。《潜伏》火了,荧屏银幕就立刻谍战充斥、卧底成风;选秀类节目、亲子类节目收视率高了,各地又立即一拥而上,纷纷仿效。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在这里被异化为“骑马舞”之后大跳“骑驴舞”的一个借口。
实际上,刚刚发布的“加强版限娱令”可以解读出一个明显的意向,那就是要求电视文化不要再“跟跑”。对引进国外模式节目做严格的限制,对跟风扎堆的歌唱类节目做严格的限制,本意恰恰不是“限”,而是以带有强制性的宏观调控措施,引导电视行业把精力财力物力人力,重新转向本土原创,转向内容建设的自身造血和独立探索。
当然,从商业行为的角度来说,我们不必特意诘难“跟跑”,因为它已经是一种成熟的赢利模式;从文化消费的角度来说,我们也并不完全拒绝“跟跑”,因为它同样是对文化市场的一种丰富。但是,从文化创造的角度来说,我们却不能允许我们的文化总在“跟跑”,必要的学习和借鉴之外,我们不能满足于亦步亦趋地模仿和照搬,假如我们习惯于这种“省事省力”,为消费者提供的文化消费品全部都是“山寨”别人的文化创意,那么我们自身的原创力必然萎缩,最终的结果,就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功夫”、“熊猫”、“花木兰”这些本来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资源,变成打上好莱坞标签的文化产品风靡世界。
这个话题,自然还有更深的层面。不少人潜意识里有一种认识,以为经济上不发达,文化上就落后,只能跟在别人后面跑。跑来跑去,认识上的“只能”干脆变成了“只求”,变成了一味模仿、追随,跟在后面亦步亦趋,且以此为理所当然。这样的心态,就要不得了。
当今时代,面对发达国家的强势文化,要努力做到不“跟跑”是一件十分不易的事,但却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要实现文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恐怕我们必须要改变这种“跟跑”的心态,树立起“领跑”的自信。只有这样,我们自己的“澡盆”里,才能拥有我们自己的“大黄鸭”。
卢禹舜160余幅画作展现新人文
王平画展亮相马鞍山
雕塑艺术家展望的展览《我的宇宙》
中央美院青年教师八人展
新春名家书画作品“蛇舞丹青”
于会见画展关注都市生态
南京举办首届社区美术节
王清州画作充溢“怡红快绿”情趣
赵清设计展呈现“清平乐”
京派画家花鸟画精品展春蕴京华
中国美术馆自主策划中国画提名展
第三届全国漆画展规模历届之最
李雄伊作品上海展出
第四届“明天会更好”书画展举行
中央美院举办王玉平作品展
"苍茫惟一——安东书象展"亮相北大
中加国际书画艺术展在京开幕
“虚薄”绘画展在北京开幕
中国当代新艺术展演绎“行云”
杨一墨艺术展将办
全艺社四周年作品展澳门举办
雅尼斯·库奈里斯“演译中国”
浙江美术馆特展精品藏品
雷诺阿《枫丹白露景色》在京展出
法国杜梦堂上海展出动物雕塑
山东中国画山水作品在京展出
正举沈鹏书画作品展举行 展出百余幅书画作品
珂莱画展尝试新的表现形式
上海中华艺术宫展出巴黎奥赛珍藏
北京举行喜庆党的十八大书画大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