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放,男,1958年出生,河南信阳人。2004年考取首都师范大学,师从书法大师欧阳中石教授攻读美术学专业中国书法文化方向博士研究生,2007年获文学博士学位。
现任郑州大学教授、郑州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书法学系主任、郑州大学书法文化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艺术教育和理论研究工作,是河南省艺术专业第一位具有博士学位的正教授,郑州大学书法学专业的创始人。
李放专访
“这次展览关注度这么高,吸引了这么多名家前来参观,大家冲的不仅是郑州大学、张海院长,更多的是看到了书法高等教育背后的文化担当。”昨日,大获成功的首届“郑州大学书法学专业师生作品展”闭幕,郑州大学书法学系主任李放教授在接受东方今报记者专访时感慨。
致力书法高等教育,他踢好了“第二脚”
11月7日“郑州大学书法学专业师生作品展”开幕以来,郑州大学行政楼二楼展厅成了校园里最热闹的地方。
“上周末来了三四百人,很多人从外地赶来参观,展厅门口维持秩序的保安都不够用了。”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有的书法爱好者看过后,还会带着学书法的孩子再来一次。
张海、宋华平、周俊杰……作品展开幕式上大腕云集。“一个学院的书法作品展,如此阵容的开幕式还不多见。”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副书记、河南省学校艺术教育协会会长石品感慨地说。
而这背后,李放多年的梦想已变成现实:郑州大学2009年正式培养书法方向硕士研究生;2010年在绘画专业增设书法本科方向,并成立郑州大学书法文化研究所;2012年成立书法学系,李放成为首任系主任;目前他已培养了11名硕士生,并计划招收博士生。
“俗话说,头三脚难踢,这是李放的第二脚,越踢越有力,越踢越好。”在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孙广举看来,一个系、一个学院想办好,带头人非常重要,李放引领在前也是郑大书法学系能开办、将来能办好很重要的一点。
师从欧阳中石先生,作品被赞“全、精、雅”
李放师从书法大师欧阳中石,深得先生真传,这不仅包括其书法艺术本身,更包括把书法作为文化研究的学术精神。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院长刘守安教授评价说,李放楷书能写唐,更多是写魏碑,在造像与墓志上用功颇深,写得浑厚而古朴;行草书学习二王,又吸收了唐、宋乃至明代书家的笔意,显示出一种雅正清新之态。其中魏碑和行草书作品尤见功力,用笔、结字和章法都很讲究,追求一种工稳而开张的风格,写得有情致,很大气。
资深书法评论家西中文认为,李放的书法可以概括为三个字:全、精、雅。
所谓“全”,是说他兼擅诸体,于楷、行、草、隶、篆皆有涉猎,而且都达到了相当的造诣。
所谓“精”,是说他善于从各体各家的不同风格中挹其精华,融会贯通,陶冶熔铸,从而打造出自己的风格。
所谓“雅”,则是指其书作雅逸娴静,有一种扑面而来的醇厚和安详,不论是对联还是大幅行草,不论是魏楷还是篆隶,总能表现文人的超脱、飘逸、淡泊心志和出世情怀,而绝无刻意求工的匠作之气。
书法教育者,写好字的同时更要有一份文化担当
李放非常注重将书法与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并将之传递给学生。
“书法不仅体现作者的技法,更应该体现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书法只是载体,文化才是灵魂。如果没有文化的根基,书法最终会流于技巧的卖弄,流于表演,流于商业化。”李放说,书法之所以在中国的艺术和文化中独领风骚,不是在于它的表层艺术,而是在于它本身负载着历史沉淀下来的深厚文化内涵。
“作为一个书法教育者,在写好字的同时更要有一份文化担当。”年过半百的李放仍然充满激情,他坦言自己就想把郑州大学书法学专业打造成全国同类高校中的“知名品牌”,与同仁一道,去除书坛竞技化、商业化的尘埃,还原这项高雅艺术的本真。
2019美术联考提前已成趋势,各类考生如何应对?
兵马俑特展成为利物浦国家博物馆最受欢迎展览
山西扫黑扫出个博物馆:含国宝重器等五千多件文物(组图)
沈阳:179处文物和历史建筑有了自己的解说词
西泠印社迎115年社庆华诞 多样活动展百年风采
“十x三十”丁乙作品展
中国书画展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开展
陶瓷雕塑技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成果汇报展开幕(组图)
绿水青山——全国高校名家主题作品邀请展亮相苏州(组图)
你所不知道的鲁迅:版画收藏家
《中国近代绘画巨匠——齐白石》展在日展出
第七届“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开幕
“墨语惟新——魏镇山水画展”在徐州成功举办(组图)
“子恺杯”第12届漫画大展在京举办
民国窖藏明代云龙端砚
上海的美院哪几所比较好?
清风墨竹-浙博联手多馆呈现历代珍贵墨竹名迹
2018北京·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将于11月9日开幕(图)
以梦的名义,畅谈艺术与科学(组图)
“四张机”孙策个展
60幅东京富士美术馆藏品浓缩西方绘画500年
“艺引力”—— 中国当代水墨展将于上海开幕
美国两大博物馆长互换 努维尔“马赛曲”完工(组图)
美博物馆阿拉伯艺术项目将拒绝沙特资金(图)
百万市民看匠心 宝库匠心馆开馆特展系列活动(图)
圆明园展出37件回归石质文物(组图)
西南联大博物馆在昆明开馆 展出实物档案图片2200多件
“1949年的廖冰兄”历史转型期的廖冰兄漫画作品文献展
“有限与无限”陈文令当代艺术展
黄胄画竹有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