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美术网> 美术视点 > 朱壶如诗说宝璜(图)

朱壶如诗说宝璜(图)

查字典美术网 2016-12-02

我时常最喜欢的一件事情就是进入《朱壶丹心》网站,一边啜着用朱壶泡出的清茶,一边细细地品读壶友们贴在站上的赏壶文字,偷偷地分享他们因拥有朱壶而产生的快乐。我不否定其他制壶者的优秀,但燕瘦环肥,各人审美取向不同,朱壶于我最是独爱。所以我和别的朱壶拥趸者一样,用朱壶、品朱壶便成为了每日必做的功课。

这是一个雨后的清晨,一阵电话铃声将我从睡中唤醒。呵呵,难得的凉睡让我差点忘记了对朋友,对一个忘年交的承诺,再次去他的奇石花圃中做客。我用解放军出操式的速度洗漱完毕,然后驾上摩托,用了不到十分钟便到达目的地。奇石花圃座落在宜州城北石牛隘,占地六亩之多。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当年就是从这里进入宜州的,后来他还在附近的三门岩考察居住了三天三夜,在后人依据他的遗稿整理而成的名作《徐霞客游记》里都有记载。圃中于小桥流水之间安放、陈列、种植者朋友花费了大半生光阴收集来的奇石和名贵花木,朋友现虽年近七旬,仍是乐此不疲。四周山明水秀,鸟鸣幽幽。砍樵驭牛,童戏犬吠,山歌逗趣之声,疏续而来仿佛如入世外桃园。不远处则是宜州禅林圣境之一“三门禅寺”。

朋友领着我再次参观奇石花圃之后,我们来到圃中的一个小亭休息。小亭依水而设,清篁沿亭而植,故我名之曰:竹水间。不久前我们还于此设琴度曲,当时虽无会稽曲水之盛,但也得管弦之乐了。我有五古一首记之云:

青山明雨后,小圃烟霞生。

犬吠惊鸟过,翁笑素酒成。

菰鲈味不假,可惜染俗尘。

今识紫蕨韵,方知无为真。

意闲楼市远,心澈弃争分。

设琴近竹水,尽曲坐石温。

莫若山姑子,撩歌掩青襟。

明冥浮宦老,天地一沉吟。

亭中椅案全由天然石块垒叠而成,不事丝毫人工,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浑然一体,真是天工之美全然来自无意之间啊!

因事先有约,所以案上已经由朋友备好了必要的茶器,那本由朱丹(制壶)、邵家声(作画)、王超鹏(作书)和我(题诗)合作的《七绝-〈朱壶丹心〉十二韵》小册子也端正地摆放在石案显眼的位置上。泡茶用的壶是一把仿名家壶,茶叶是经营“云岭茶庄”的周先生带来的由他直接从云南进货的普洱茶,水则是引自山上的泉水。好茶好水真是令人惬意不已哦。随着一柱热泉卟卟注入壶中,在水的冲击下茶叶在壶中旋转,如同芭蕾般的舞蹈,一缕香雾冉冉浮游,如笔书空为篆,景生诗兴,我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范仲淹“黄金碾畔玉尘飞,紫玉瓯心素涛起”的诗句来。我缓缓地端起杯子,欣赏那煌亮如珀的茶汤,虔诚地闻了一下茶香,然后浅浅的呷了一口,顿感口中甘甜如霖,津从舌生,心宽神明,飘然之际,果真也有卢仝“两腋习习清风生”的茶后觉了。朋友看着我这迷糊之态,笑着说到,你是不是又进入了你那“吃茶去,东皋泉冷,无梦到梅花”的茶界了。我没有回答他,而是轻轻打开案上的《七绝-〈朱壶丹心〉十二韵》,翻到《大雄宝璜》壶的图片,幽幽地凝视着,并淡淡地吟诵拙题:“分璜合璧地人天,织彩雕文五帝传。谁遣春温盈梦里,龙溪一水九千年。”恰在此时,一阵山风夹着细雨悄然而至,而三门寺中,众比丘的功课之声,也在这个时候随这和风微雨隐约而来,真瓶中来露,润我尘心。我端坐在石凳之上,微闭双目,身若入菩提之境,天地壶茶,于我相侵,心眼之中,惟见五彩祥莲,似得云水随缘,逍遥自在之悟。刹那间物我相忘,茶禅一味,正着那“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之妙。心想,那灵山会上,世尊拈花,迦叶微笑,得正法眼藏之时,也莫过如此而已哦。我于是作《一半儿》曲云:

篆烟盈屋意分明。

小试龙团人欲轻。

梦到江南春水横。

宝璜鸣,

一半儿如来一半儿情。

朱丹女士看到这首小曲时,十分优雅地说道:“不管别人怎么说……宝璜平静地说:‘我是神更是人!’人说朱壶如诗,我说朱壶不如诗,谢谢如壹先生认真、准确地解读(余)拙作《大雄宝璜》壶。”朱丹女士这段话充满了自信,同时也对我褒奖有加,这这着实令我惭愧!然而,朱壶如诗,我个人认为一点不假,因为每一把朱壶,都能让我情不自禁地想用诗句去咏读她。朱壶之美是独特而标新立异的。关于这点,我在《朱壶小札四题》中曾经说过:“关于紫砂壶的审美,顾景舟先生说到:抽象地讲,紫砂陶艺的审美,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四个要素。而韩其楼先生在《紫砂壶全书》中则用‘泥、形、工、款、功’五个精辟地概括了紫砂壶的艺术标准和功用标准。纵观朱丹紫艺,已经直指上述对紫砂壶的审美要求或标准。另外,由于朱丹的文化底蕴、人格魅力和独具慧眼的审美情趣所至,朱丹壶艺更显示出了‘超轶绝尘,于无佛处称尊’的旷奥、俊雅态势,左右与‘夺胎换骨,点砂成金’的境界,这是十分难得的!或许这正是朱丹壶艺能在当今紫砂界脱颖而出独树一帜的原因吧。”《大雄宝璜》壶我还说到:“余观《大雄宝璜》一壶,无论是形制和内象,都可以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集成。只有当我们将其完全读懂她时,才可以真正体味出她的妙处——材之美,得壶之美。玉之美、得形之美。书法之美,得潇散之美。艺之美,则彰扬《朱壶丹心》之美也!”普冬先生在《神曲·紫砂精英撷影》是这样描绘《大雄宝璜》壶的:“园园的梦靥/从春秋的黛岫上/升起来。太阳与/月亮携手/笑出声,把漫天的/金子和银子/和合欢的心事/雕塑在时间里。”他现代的审美观和我传统的审美取向不同,但他也能准确地向我们传达了《大雄宝璜》壶所蕴涵的意象。

众所周知,《大雄宝璜》壶以玉璧为体,传统纹为饰,钟鼎文字为逸韵,大小处所蕴涵的的文化元素是丰富多彩的。正如一位壶友所言,“玉璧始于通天地,朱丹大胆地以良渚文化的玉璧为题材,化璧为壶,这都来源于朱丹对我国文化的理解。合而为璧,分而为璜。出角璧的寓意更让人联想到晋代卫夫人《笔阵图》。出角璧的构造,导致了壶的结构推重骨力,就是要见笔,就有了雄强、跃动之势,而雄强、跃动也就是一种风神。从《大雄宝璜》壶的创作现象,也可看作是人类审美情趣在发展到极致之后的一种本体回归。也是作品获特别金奖的缘由。”她反映了制壶者本身的人文、艺术、审美特质,这些素质不仅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其工艺之美完全合乎于《考工记》中所谓“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的论述。

作为当代顶尖紫艺作品之一,《大雄宝璜》壶开创了一代新气,对我国今后紫艺的发展方向,具有指导意义。“宝璜鸣,一半儿如来一半儿情”,是我再次解读、探考《大雄宝璜》壶后得到的感受,朱丹女士“我是神更是人”的隽语,则是对我解读、探考《大雄宝璜》壶的进一步升华,个人认为,这不仅是她的哲学观,同时也是她的审美取向。我曾经分析过不少当今紫艺人对紫砂、紫艺的认识,大体承袭前人,流于述事,多乏己思,缺乏创新,墨守陈规。而在这一方面,朱丹却每有独到之见,这是难能可贵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今后不久的某一个时间,一种贯以朱丹紫艺思想的紫艺流派定然会绽放在中华大地紫艺园中。其实这个结果我们实际已经见到了。

朱壶是有灵气的,她需要人们的善待。朱壶是美丽的,美丽得如同把我们的心捧在手里。你一旦爱上她,你就永远不会放弃。朱壶是诗,诗就是朱壶,我会把她永远写在我的心里。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美术视频

与"朱壶如诗说宝璜(图)"相关的文章

热门美术视点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