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20世纪以来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20世纪的关键词。在20世纪初,“新”“旧”之争更是社会、文化之核心。“戊戌唯新”要“唯新”,“新文化”运动要的也是“新”。最有冲击力的杂志叫《新青年》。而中国文化人也分成了“唯新派”与“守旧派”。著名文化人黄远生1916年在《东方杂志》上撰文《新旧思想之冲突》称,“现时吾国民思想之冲突,概由与西洋思想相接触而起”。可见洋为新中为旧。李大钊1918年在《新青年》上撰文,亦直截了当以《新的!旧的!》为题,批判“新旧不调和”的生活。故新就好,旧就不好,西方的就好,中国的就不好。这个20世纪初期的文化定调一直影响到今天。“新文化运动旗手”之鲁迅1925年时说得更彻底,““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有人说,鲁迅要踏倒的,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既然是“新文化运动旗手”,当然也就是西方文化旗手。所以也是在1925年,这位“旗手”干脆彻底否定了中国文化:“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总之,“新”就时髦了起来,这一“新”就新了一百年。
与“新”直接相关的“革命”是20世纪又一关键词。所谓“革命”,即由旧致新的突变性的手段激烈的变化。中国人崇奉“革命”也崇奉了一百多年。我们只看到“革命”的新变,而忽视了“革命”的破坏。“破旧立新”是革命,破坏、砸烂、打倒、摧毁,这些可怕的概念在中国人心中竟然都有褒义的性质!“文化大革命”把一国的文化砸得稀烂,一国的人又都心满意足!
这些就是创新的世纪渊源。创新在别的物质科技领域中自有其用,故且不论;但在艺术创作中却是一个美丽的陷阱。
既然新就是好,一个世纪以来,我们已习惯于把“创新”当成艺术创作的最根本的标准。傅抱石有方章就叫“其命唯新”。所以不论画家,评论家,或画展评委,见着从未有过的新样式,就会叫好。为了新,大家也就变着法子去逞怪炫奇,弄出若干见所未见的怪样子。而见着怪样子,整个美术界的人又都会一起喝采。其结果,就是美术界中人整天去发玄思奇想,或实验于斗室,或沉缅于玄思,或采异国之奇风,或发惊人之臆语,一个美术界被弄得奇形异态光怪陆离,或誉之为新意盎然,或毁之为怪象丛生。
其实,艺术为心灵的流淌。“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此之谓“诗言志”。可见心灵为艺术之源。唐人张璪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一个世纪以来,我们只认“外师造化”,以为“唯物”;而弃“中得心源”,以为“唯心”。殊不知,无此心源,则“外师造化”将毫无意义。大美学家宗白华把“整个中国美术的精粹”浓缩在“因心造境”一句话里,他是懂得心灵在中国艺术中的根本性作用的。而心灵是“创新”创得出来的么?心灵是在现实中体验感悟生出的,是“破万卷书,行万里路”陶冶出的。《乐记》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所以“中得心源”与“外师造化”缺一不可!生活与感受,是心灵得以丰富的根源,是艺术所以创作的根本动力,这岂是脱离生活的“创新”所能替代的?中国风格系统中最高之格为“自然”。唐人张彦远说,“自然为上品之上”。何为自然?随心所欲,自然而然,不造作,不扭捏,真切,真诚,这又岂是“创新”创得出来的么?
其实中国古代反倒尚古。当时尚古之时髦决不亚于今之“创新”。古人崇尚的“古意”,是一种中国文化中本质性的恒久的核心因素。唐人有“古文运动”。其领袖韩愈说,“学古道而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题欧阳生哀辞后》)。“古道”者,民族文化之根本也。文学史上早已公认“古文运动”之文学变革性质。元人赵孟頫也说,“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其实大家都知道赵孟頫是元代画坛变革的领袖,黄公望是赵孟頫的学生,王蒙是赵的外孙,他们的艺术又何曾古起来?此叫“托古改制”“变古则今”。“四王”曾被“新派”骂得一塌糊涂,因为他们“复古”。他们不是自己都言必称“仿”吗?仿董源,仿巨然,仿大痴(公望),仿叔明(王蒙)……但你真要去比较一下,讲笔墨,讲“干笔渴墨”,讲“下笔如有金刚之杵”的“四王”,与这些讲意境讲造理的前辈追求完全不一样,手法也大相径庭。须知,今天被奉为中国画圭臬的“笔墨”可是从董其昌、“四王”们才开创的一个新传统!这又是“托古改制”。不言新而新自在其中;甚至,专言古,而新仍在其中!这就是中国文化中的新旧之辩。比之专言“创新”而脱离生活脱离情感脱离艺术本质的今人,我们的古人显然高明得多。
2017年北京美术联考/统考色彩考试题7
高剑父诞辰140周年大展广州开幕
“大写神州”——崔如琢书画艺术重庆首展
第二届中美高等艺术教育峰会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左勒美术馆隆重开幕(组图)
“青椒之味”储小龙个展
乾隆青花带盖锦纹壮罐
花丝珐琅熊猫银章有何特别
中国旅澳华裔画家张鸿俊在悉尼举办“中国的标志”个展
“自然界的形而上II”——Bill Claps个展北京启幕
“秦兵马俑展”将首次走进泰国
2019北京艺术博览会开幕 8000余件中外艺术作品亮相
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漫画节将举办近百场互动活动
“三大国展”今秋齐聚山东 合力打造文化艺术盛宴
艺术书展成新风潮 abC上海艺术书展8月30日开幕
画出扶贫路上的感人故事——记“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精选画展
山西美术统考考题(汇总)
2020年辽宁艺考调整,美术类录取批次调整
迎国庆中朝美术联展8月31日南京开幕
山水丹青“大匠之门·醉匠心” 赋能中国文化新力量
国图将展出三百多种珍贵典籍
“盛世同怀”全国百位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即将开展
北京市文物艺术品数据元规范的书画部分有了标准(图)
民国和合如意花钱
故宫展出151件(套)克里姆林宫艺术珍品
七招教你辨别红木家具掺白皮
2020年艺考政策继续收紧,我们该如何应对新形势呢?
江西龙南三友艺术展在湘开幕
时代新章:吴尧辉、高敏黄杨木雕精品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组图)
展览预告 | “刘韡:看不见的城市”将于美国克利夫兰当代美术馆(moCa Cleveland)和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CMA)举办
2017年吉林美术联考/统考色彩考试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