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富比拍卖公司2013年秋季拍卖会在美国纽约举行,拍品中有一件苏轼的《功甫帖》,这是近年难得一见的历史名书法家墨迹,因而颇受世人的关注。《功甫帖》是否为苏轼真迹,抑或是摹本?引发不同见解。本文兹就《功甫帖》中的若干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求证于方家。
对《功甫帖》本体的看法
关于古书画鉴定方法,徐邦达先生在《古书画鉴定概论》一书中指出:“鉴别书画时,我们把它分成主要和次要的几个方面,这就是:‘书画本身,是主要的。’而本人款题和他人题跋、本人印章和鉴藏者印章、所用的纸、绢、绫以及幅面格式、装潢型制等,则是次要的。”我们遵循这一方法,首先应对帖的书法本身进行分析。
《功甫帖》,纸本,尺寸未详。行书“苏轼谨奉别功甫奉议”九字。根据帖后翁方纲题跋,考证此书为苏轼出任杭州通判时,约熙宁四年至五年间(1071-1072年)奉别友人郭祥正(功甫)所书。苏轼时年三十六七岁,为他早年所书。苏轼弟子、又一位大书法家黄庭坚曾评苏轼书法谓:“东坡道人少日学《兰亭》,故书姿媚似徐季海(浩),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乃似柳诚悬(公权)。中岁喜学颜鲁公(真卿)、杨风子(凝式),书其合处不减李北海(邕)。”(黄庭坚《山谷题跋》卷五《跋东坡墨迹》)如书于熙宁三年(1070年)的《治平帖》,用笔精致,有着取习《兰亭叙》的潇洒形态;书于熙宁十年至元丰元年间(1077-1078年)的《北游帖》,呈现瘦劲硬朗的姿态。《功甫帖》正书写于上二帖之间,书风近于《北游帖》,在清劲中已有转为丰腴的笔致。此几帖可视为苏轼书风转变前的风格。
徐邦达先生在《古书画鉴定概论》中论述“作伪和误定的实况”时指出:“摹书有三种方法:先勾后填;不勾径自影写:勾摹兼临写,又修饰之。”又说“第三种,先勾淡墨廓后,再用笔在廓中摹写(有异于不见笔法的填墨),碰到虚燥笔锋处才略为填作。”“有一些勾摹者不太懂得行草书的写法,有时会将牵丝的笔划搞错。”同时,“又容易在起笔处显得不太自然。”
《功甫帖》从字的形体上看,与苏轼的书体相符,尤其接近于《北游帖》。然而,摹本也是最容易得其形似的,鉴定真迹和摹本的关捩是笔法,徐先生说:“依凭笔法的特点鉴别书画的真伪,是最为可靠的。”
苏轼书写有他自己的特点,黄庭坚记述苏轼书写的方法谓:“或云东坡作戈多成病笔,又腕着而笔卧,故左秀而右枯。此又见其管中窥豹,不识大体,殊不知西施捧心而颦,虽其病处,乃自成妍。”(《山谷题跋》卷五《跋东坡水陆赞》)又同时代李之仪记载:“东坡每属词,研墨几如糊,方染笔。又握笔近下而行之迟,然未尝停辍,涣涣如流水,逡巡盈纸,或思未尽,有续至十余纸不已。”(李之仪《姑溪居士集》卷十七《庄居阻雨邻人以纸求书因而信笔》之三)这些记载说明苏轼用笔方法是用散卓笔,是一种用狼毫和羊毫合一的兼毫笔,比较柔软,笔锋含墨多,肥厚处不会开叉。他执笔又偏下,手腕着案,笔呈卧势,所写字形体偏于肥扁,运笔迟缓,墨色浓稠,故而往往左边笔划显得秀拔,而右边笔划有内收之势。
细察《功甫帖》的用笔,大部分笔法较为丰润流畅,然而有些地方却显得别扭。例如“别”字,最后一竖边框线呈现不平整的波状曲线,这在苏字中是未见的。东坡书写时虽然行笔迟缓,但并不停辍,如李之仪所迹:“涣涣如流水”,取苏轼《中山松醪帖》中的“倒”字来比照,最后一笔竖划,下笔通畅无碍,仅有粗细变化,并无波状起伏。这种波动不平整的笔道,是对原本进行摹写时,用笔拘谨并有补笔才会产生的瑕疵。
此外,帖中有些字笔划出现缺口或微凸的墨痕,不像是一笔写出的形态。如起首“苏轼”两字中的“轼”字,最后戈勾起笔处,出现两个尖棱,“功”字最后挑笔下端也有锯齿状突出,如一笔写出,是不可能产生这种赘笔的,苏轼《题王晋卿诗后》中的题款就绝无这种瑕疵。又第一行之“奉”字,撇笔起首回锋之尖端也很生硬,正如徐先生所说,摹写者往往“在起笔处显得不太自然”。这些很可能都是添笔填补后才出现的不合笔顺的毛病。
另外,再说笔划之间的牵丝。书家书写时因笔划之间需气势连贯,出现牵丝是很常见的,但都显得自然和顺畅。而“功甫帖”中第二行之“奉”字,最后二横一竖,出现两处牵丝,第一处已有连笔不顺之嫌,第二处为结束竖划,再行上挑,殊不可解。而苏轼《江上帖》中“奉竭”之“奉”和《致南圭使君帖》中“朝奉”之“奉”,牵丝就显得十分自然。
《功甫帖》中以上诸笔法的瑕疵,不合乎苏轼笔性特点,虽然形体极其相似,然气韵不畅,我认为这很可能是摹写所造成的失误。对此帖的看法,谨提出来商榷。
苏轼《功甫帖》墨迹现知最早著录于清初安岐《墨缘汇观》法书卷上,全文为:“苏轼功甫帖,牙色纸本,行书二行共九字,书‘苏轼谨奉别功甫奉议’。后钤四印。虽只数字甚佳。”现墨迹本上钤有安岐收藏印“安仪周家珍藏”朱文长方印,经与《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330页第19号同文印相较,印文相合,应为真印。墨迹本上尚残留有四印,即右上方钤朱文半印,残存或为“图籍”二字;右下方钤“□□世家”白文方印半印;左中部钤朱文长方印半印,印文不辨;左下方钤白文长方印半印,疑为“義”字,与安岐著录记载相符。安岐著录的有可能即是此墨迹。江德量、张鏐、翁方纲等人藏印都为安岐之后的藏印。
对翁方纲题跋的质疑
翁方纲题跋共三段,下部中间钤有项元汴藏印三方。右方第一跋署年“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秋九月十有二日”,其他二跋未署年。将翁方纲题跋的文字与翁氏《复初斋文集》所载《跋苏书别功甫帖》相较勘,在字数和文句上有出入。
翁方纲题跋同一纸上钤有明项元汴三印:“子京”朱文葫芦印、“项叔子”白文方印、“檇李项氏士家宝玩”朱文长方印,经与《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82号、80号、108号相较,都有细微差别。且安岐《墨缘汇观》著录中未提及项氏此三印,而同书中著录苏轼《复盆子帖》中写明“帖经项墨林收藏”;另一著录苏轼《一夜帖》中,写明“前后空纸有项氏收藏印”。项元汴为明代著名收藏家,《功甫帖》上若有项氏藏印,即使在另纸上,安岐也不会漏记。故翁氏跋纸上项氏之印可断为后加伪印。
再谈翁方纲的书法,翁方纲有很深的书法根基和造诣,在书史上被誉为清中期四大帖学名家(即翁方纲、刘墉、梁同书、王文治)之一。翁方纲楷行书根基于唐欧阳询和虞世南,尤其对欧阳询的《化度寺碑》反复临写揣摩,同时也学颜真卿,吸收颜字的浑厚,中年以后形成成熟的书风。他的楷书瘦长紧劲,笔法较为清劲,较多取欧阳询法;行书结体清正紧结,而较多跌宕之态,笔法圆厚委婉,更接近于虞世南。
《功甫帖》后翁方纲第一跋书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翁方纲时年58岁。此楷书结构紧密收束,用笔较坚劲,尤转笔方峻。与他在五年前即乾隆五十年(1785年)所书的《虞恭公温彦博碑跋》相较,结体亦瘦长紧结,然用笔并不一味坚劲,而融入了虞世南的清婉,二者小有差别。另与翁方纲也在乾隆五十五年所书的《行书伏波岩题记轴》(故宫博物院藏)相较,虽书体狭长,然笔法圆浑厚重,转笔委婉。而《功甫帖》中翁氏第二跋同为行书,结字偏于扁方,结构不稳,转笔方峻,两者有较大差别。此外与相近时期的翁氏书迹比对,如乾隆五十年(1785年)所书《摹石经跋》、嘉庆元年(1796年)所书《行书诗卷》(辽宁省博物馆藏)等,行笔均丰厚,转笔圆婉,无峻刻之笔,与《功甫帖》中的第二三跋之行书差异甚明显。如果说翁跋的楷书与翁之真迹书风尚相类,那行书跋就距离翁方纲的书体相去甚远。再则翁方纲在题跋纸上所钤“翁方纲”白文印、“宝苏室”白文印诸印,与《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上同文印相较,细处都有差异,故我对翁方纲题跋的真实性颇存疑。
苏轼《功甫帖》墨迹本曾为张珩先生、徐邦达先生二位鉴定大师录入书中,都认为是真迹。张珩先生在《日记》(书画出版社2012年出版《张珩日记》第130页),1940年2月4日记载:“(韩)慎先北平诒书,寄示东坡《功甫帖》、元章《章侯茂异帖》、《道祖帖》、又陈俊卿、李寿朋二札子影本,索价二万元。中间《功甫》、《章侯》二帖最佳,《道祖帖》真而不精,又破损太甚。《功甫帖》才九字,若与《太简》为匹,则真属双璧矣。”文字中明言他看到的是影本,而上世纪四十年代影本应是珂罗版之类的印刷品,印制没有现代印刷那样精致,能纤毫毕现,《功甫帖》在形体上和苏体又十分相合,张先生认为真而佳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在他以后的《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里,不知出于何因,没有载入《功甫帖》。徐邦达先生在《古书画过眼要录》二《晋隋唐五代书法卷》第323页里记载:“《功甫帖》一页,纸本小页,尺寸失记。”按语中谓:“《功甫帖》为第二幅,虽只九字,极为神采。”而清末李佐贤在《书画鉴影》里著录《苏米翰札合册》,苏轼帖二札,一札是《刘锡敕》,一札是《功甫帖》;米芾二札,一札是《道祖帖》,一札是《章侯茂异帖》。李佐贤对此帖的评价为:“此册属成邸(成亲王永瑆)旧藏,均经收入《诒晋斋摹古帖》,苏书尚完好,第二幅(即《功甫帖》)尤佳,米书前札(即《道祖帖》)已有漫漶字,后札(即《章侯茂异帖》)字虽不多却神采奕奕,有龙跳虎跃之势。”徐邦达先生文中没有明言他是否看到过《功甫帖》原迹,但记此帖为第二帖,似是从《书画鉴影》书中录来,而“极为神采”的评语也可能是看到影本后的印象。
张珩先生和徐邦达先生是我极为敬仰的前辈老师,我岂敢有半分不尊重之意。徐邦达先生每次来上海博物馆观摩书画,绝大多数都是由我陪同,并认真作记录。2000年我还与钟银兰先生携带米芾《章侯帖》和黄庭坚《小子相帖》前往北京,向徐邦达先生和启功先生请教,二位先生都鉴定为真迹,并写了鉴定书,尔后此二帖都被购入藏上海博物馆,成为重要藏品。在此对《功甫帖》提出我的看法,是本着求真的态度探讨它的历史真貌,一得之见,还请各方家教正。
2016年咸阳师范学院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
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2016年北京美术类统考北京城市学院考点公告
中原工学院2016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2016年咸阳师范学院艺术类招生简章
武汉大学2016年美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6年美术学类录取办法调整通知
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美术类承认多省美术统考成绩
咸阳师范学院2016年艺术类招生考试科目
天津理工大学2016年听障学生招生简章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2016年艺术类专业报考安排
湖北美术学院2016年本科招生文化分数限制
吉林警察学院2016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咸阳师范学院2016年承认部分省份联考成绩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6年美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湖南理工学院2016年美术、设计类专业招生简章
通化师范学院2016年艺术加试日程安排
北京电影学院启动招生 6日起开始接受报名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2016年艺术类考试科目及内容
南京体育学院2016年表演和舞蹈表演报考安排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2016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北京电影学院出国留学基地2016年留学预备课程项目招生简章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6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井冈山大学2016年音乐、舞蹈、美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贵州大学艺术专业2016年招生简章(省内)
2016年咸阳师范学院艺术类校考成绩查询方式
南京体育学院2016年表演和舞蹈表演考试科目及内容
浙江传媒学院2016年艺术类专业考试办法
湖南城市学院2016年艺术类校考招生简章
2016年浙江省时装表演类专业报考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