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美术网> 美术视点 > 行为艺术因雾霾而合理

行为艺术因雾霾而合理

查字典美术网 2016-12-07

对于生活在北京的多数人而言,出行已经成为了当前一个十分要紧的难题。作为全国“雾霾”最为严重的几座城市,出行难已经不再仅限于交通是否便利、路途是否顺畅等方面,而变成了出门是不是先要准备一个足够安全好用的口罩了。

环境的恶化已成不争的事实。每天对着Pm爆表的数据,不少人都会考虑今天是否还应该出去走走,即便是节假日,出门也有可能成为一种负担。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就如同冯小刚执导的2014年贺岁剧《私人订制》的结尾一样,我们每个人是否也应该检讨自我,对大地、山川、河流、空气“say sorry”。

但一句“对不起”轻轻飘飘的说出,带着某种高高在上的不羁与施舍,然后转过身继续我行我素,这是人类所共有的劣根性。环境问题已成当下全球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而关于如何保护环境以及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各种高端对话也开了不知多少次,但效果如何呢?看看全国各地打出的“绿色出行、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等各种“高大上”的宣传口号与依旧看不到蓝色的天空所形成的鲜明对比,讽刺,赤裸裸的讽刺。

艺术从来都不会错过与社会直接对话的任何可能。在全社会都在因“霾”而伤透脑筋的当下,行为艺术也以一种十分简单、大众且实用的方式传播着自己的观念。2014年2月28日,一群显然是有组织有预谋的行为艺术大游行在重庆洋人街上演。组织者别出心裁地让很多在洋人街“讨生活”的工作人员戴上口罩,举起标牌,穿着各自的工作制服,或行走或站立于洋人街街头,向所有来到洋人街的游客传递一份属于他们自己的“环保态度”——城市不需要海市蜃楼,为了我们的蓝天,向Pm2.5说拜拜!

有意思的是,在这场盛大的因“雾霾”而生成的艺术游行当中,很多游客也自发地参与其中,戴上了标有“不要雾霾”图案的口罩,让每一个经历者都成为了整场行为艺术的参与者。

行为艺术长时间以来都被视作另类、不合群甚至是不合理的艺术方式而被错误认识以及区别对待,血腥、自残、暴力甚至色情也一度被认为是所有行为艺术的共有特征,但事实并非如此。行为艺术作为艺术众多门类当中的一个分支,其关注点以及采用的方式也并非简单的以肉体为主,观念性才是行为艺术最为重要的特质之一。就如同这场发生在重庆洋人街的行为艺术表演,它更多地是在借助所有参与者的行动来呈现其所要传达的对于环境保护以及雾霾治理的态度。这就像一场游行,只不过我们没有游行的概念,也很少涉及游行的事件,更不要说切身体验一把游行的感觉。在这里,这场行为艺术给予了所有参与者以游行的假象,所针对的也不是我们从其他途径所获取的关于政治、经济甚至是个人权益的抗争,而是对于生存基本需求的抗争——清新的空气。

源起于对“雾霾”抗议的行为艺术演变为一场游行,让艺术在合理与合法之间向肉眼看不到的微尘发起挑战,并以艺术之名宣读誓言。相较于那些大街小巷常见的标语口号,这样的方式显然更贴近生活,更接地气。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美术视频

与"行为艺术因雾霾而合理"相关的文章

热门美术视点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