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一些脸谱化、商业化创作的所谓当代艺术离真正的当代艺术核心精神已相距甚远。
从另一角度看,去年4月去世的赵无极、今年刚刚去世的朱德群,以及与两者同为杭州国立艺专同学的吴冠中、第一代旅法华人艺术家常玉成为拍卖场上的热点,市场对于赵无极的作品一路看涨,香港苏富比“现当代亚洲艺术晚间拍卖”此番有8件赵无极作品上拍,几乎囊括了他杭州艺专、巴黎克利时期到水墨时期的各阶段的代表作。4月5日,赵无极的《06.01.64》以1800万港元落槌,此前估价为900万-1500万港元。此作是8件赵无极作品中估价最高的一件。同日,同场拍卖中,常玉的1950年代作品《聚瑞盈馨》以7100万港元落槌,成为常玉作品至今市场拍卖纪录的第二高价作品。《聚瑞盈馨》在1958年参展后逾半世纪首现市场。苏富比在2012年秋季拍卖会成功以高价3090万港元拍出同为常玉“盆花系列”的《聚瑞盈香》,可视为本幅《聚瑞盈馨》的联袂之作,但本幅《聚瑞盈馨》之尺幅更是比《聚瑞盈香》大出一倍有余,足见其气势更为恢弘。作为第一代旅法华人艺术家,常玉在1921年移居巴黎,毕生坚守在此世界艺术之都,被视为巴黎画派重要成员。其“盆花系列”蔚为杰作,自1930年代诞生以来,始终创作不断,伴随一生的波澜起伏,饶富自传色彩;1950年代以后,步入盛年的艺术家更臻成熟,创作上亦着重文化根源,彰显民族元素。
《聚瑞盈馨》属于常玉“盆花系列”的大尺幅作品,在与传统挂轴及屏风接近的高纵空间上,呈现一株枝繁叶茂、宝相璀璨的万寿盆菊:其朝天直上、傲骨铮铮的姿态,俨如艺术家特立独行之人生写照;其典雅浓艳、碧翠交辉之用色,呼应中国漆器艺术;高度简化的朱红、明黄双色背景,乃受战后于巴黎及美国兴起的抽象潮流所影响,隐隐呼应罗斯科(MarkRothko)的抽象作品。
1960年代初期,常玉曾经准备回归东方定居,并亲自挑选一批优秀作品运往台北,尽管最后没有成行,该批画作却未能在他1966年去世前退回,继而被纳入成为今日台北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纵观现时藏于私人手上的常玉作品,《聚瑞盈馨》是艺术家创作生涯的代表作之一,据悉,此作品来自一位巴黎藏家。
2012年“文人画创作座谈会”在京举行 组图
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书画展举办
冷军的“西园雅集”
以葛冠中的画为例谈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
第12届全军美术作品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谭平刻出抽象“1划”
全国文化系统青年书法美术作品展举行
“瑞信·2012今日艺术奖”揭晓
北京798艺术节落下帷幕
北京指墨画院成立 弘扬民族文化
李津今日办“盛宴”
潘絜兹逝世十周年 纪念活动在京举行
130件明清进士书画在京展出
张志民绘画艺术:纵横捭阖 自成新格
焦广盛画展创作题材多样
海宁四画家展示“墨韵江南风”
当代中国画五人展
毕宝祥山水画登陆联合国总部
歌手艾敬展示视觉艺术
莫晓松:清丽而静 和润而远
2012·四季水墨展
第三届“挖掘·发现”中国油画新人展举办
中央美院油画高研班汇报展
大型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问世
军旅画家写生七彩云南
万壑在胸 力以扛鼎
力群作品捐赠中国美术馆
中国式原创力推广计划启动
文人雅集和康德的午餐
用当代中国画家优秀作品打动世界观众